12.24 都江堰市不断将“七五”普法引向深入


12月4日,2019年度“都江堰十大法治人物”颁奖礼暨“国家宪法日·宪法驻我心”高校法治文艺汇演在都江堰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活动表彰了奋斗在法治都江堰建设一线的优秀典型代表,开展了宪法法律进高校法治文艺作品汇演,成为今年都江堰市深化“七五”普法的缩影。

2019年,都江堰市持续推动“七五”普法,坚持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亮点,探索创新路径,以普法依法治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夯实普法基础,筑牢法治支撑

都江堰市在全市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中常态化建立起“以案说法”大数据库和定期发布机制,已编辑、整理、发布“下班途中发生车祸工伤认定”“警惕藏在小手机里的大赌博”等典型案例,初步建成“以案说法”大数据库,收录典型案例100个,为在学校、社区、机关、单位等场所开展“以案说法”宣讲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还充分发挥普法职能作用,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创举迭出,出台了司法行政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项举措”,加强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建设,畅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通道,上门开展法律服务。举办依法治市经济领域法治培训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对经济一线部门、国有平台公司等1000余名干部职工,在涉及经济合同、扶持政策、经济行为、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7场次。为66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组织12个行政部门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法律服务激活力”专项行动,通过走访座谈、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法治需求,针对性开展法治专题培训193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添动力、激活力、促潜力。

——探索创新路径,强化基层治理

今年,全市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针对性开展各项普法活动1900余场次,推动落实“1+N”普法任务。
今年6月,都江堰市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述职评议责任制落实问题,出台了《都江堰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述职评议实施办法(试行)》,层层压实普法主体责任。12月,都江堰创新开展述职评议,有效推动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彰显了其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普法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强大执行力。全市多部门联动,在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特别是以“持续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柳街镇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二批法治示范乡镇。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建成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65个,占比65%。同时,今年还新建成2个规范化“社区法律之家”,社区法律之家挂牌率已达100%,对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优化完善依法治理环境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此外,都江堰市司法局还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基层社区依法治理,开展社区干部、议事会成员法治培训500余次,完善村规民约4000余条,助推社区治理工作法治化。

——打造特色亮点,提升普法成效

结合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开展首届市域高校普法论坛,发布了关于建立校地普法长效机制的联合声明;建立高校反诈骗联盟和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联盟;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禁毒防艾、防诈骗等专题法治讲座10余场次;联合驻市5所高校组建了9支辩论队伍,开展2019年都江堰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9场,近5000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征集大学生法治文艺作品20余件,成功举办都江堰市2019年“国家宪法日·宪法进我心”高校法治文艺汇演,提高了法治建设未来主力军人才的参与度。

今年,都江堰市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在成都市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法治文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19—2021年)》,从目标任务、内容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划设计。融入城乡建设规划,依托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了“走马河法治绿道”等法治文化基地9个。2019年“高桥法治文化广场”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在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具有都江堰本土特色的法治文化内涵和文化作品,创作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等法治文艺作品,先后在奎光塔公园、青城山香花馨居、成都融创文旅城、崇义镇安信广场等地开展法治文艺巡演,为辖区群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蕴涵法治精神的视听盛宴。

2019年是都江堰市“七五”普法深入推进并硕果累累的一年,正在深入推进“法律七进”的基础上推动“法律服务七进”,最终实现“依法治理七进”的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