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索尼 WI-1000XM2:這才是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的完全體

自 2016 年索尼正式推出 MDR-1000X 頭戴式降噪耳機後,「1000X」這個系列便成為了索尼家的金字招牌,降噪耳機市場也不再是 Bose 一家獨大,消費者的選擇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實乃好事。目前,「1000X」系列共有三條產品線,它們分別為頭戴式耳機 WH,頸掛式耳機 WI 和真無線耳機 WF,三種產品類型對應著不同的使用場景和用戶群體,可以說是目前降噪耳機市場中覆蓋最為全面的產品系列了。

相信現在無論是在飛機裡還是在街道上,你都可以看到「1000X」系列的影子,每一年該系列的新品也收到了極大的關注,索尼靠著自身強大的創新力不斷完善著降噪產品的綜合水準,稱其為目前大眾最值得購入的降噪耳機系列都不為過。今年中旬,索尼正式推出了新一代的真無線降噪耳機 WF-1000XM3,市場表現相當出色,硬是讓索尼音頻的銷售額在大環境不夠理想的情況下逆市上揚,可想其影響力之大。

縱向來看,索尼「1000X」系列中 WH 產品線更新了三代,除了 2019 年沒有發佈新款外,2016、2017 和 2018 年均以著一年一更的速度在迭代,而 WF 產品線目前更新了二代,2017 年正式推出,2019 年第二代上市,中間算是留了一年的時間來進行打磨初代存在的一些問題,至於 WI 產品線應該這三款中迭代時間最長的一個,直到 2019 年末才正式與我們見面。對比來看,初代的 WI-1000X 應該是「1000X」系列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降噪水準不僅出色,佩戴體驗也非常不錯,頸掛式的結構兼具了便攜性和舒適度,算是一種非常成熟化的產品形態。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由此可見,索尼將它留到最後壓軸出場不是沒有原因的,也正是如此,今年更進一步的 WI-1000XM2 才值得我們去期待。

▎更輕盈,更便攜,更舒適

WI-1000XM2 和 WI-1000X 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就是三個「更」:更輕盈,更便攜,更舒適。要是詳細來講的話,則主要是以下九點:

  • 頸帶改為了硅膠材質,可以隨意彎曲,並且放入附贈的收納盒內,方便攜帶;
  • 功能按鍵改為線控,盲操更為便利;
  • 機身重量降低至約 58g,佩戴輕易舒適;
  • 增加了專用的通話麥克風,通話質量相較於上一代有進步;
  • 降噪處理芯片升級為了 QN1,即 WH-1000XM3 用的那枚;
  • 充電接口改為 Type-C 接口;
  • 降噪關閉的情況下,續航提升至 15 小時,降噪開啟則依舊為 10 小時;
  • 快速充電升級為「充電 10 分鐘,聽歌 80 分鐘」;
  • 線材改為了麵條線。

可以說,WI-1000XM2 完美解決了此前在 WI-1000X 身上存在的諸多問題,譬如頸掛不能彎曲、便攜性一般、重量較重、通話質量不佳等等,你真的可以將其看做是 WI-1000X 的完全體,官方的首發售價也要比初代貴了 200 元,定到了 2499 元。以我這幾天的使用體驗來說,WI-1000XM2 絕對是目前最值得購入的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我甚至一度想賣了去年才買的 WH-1000XM3 再換上這個,所以如果你已經對其種草,那麼直接在合適的時候下手吧,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

從整體上來看,WI-1000XM2 和 WI-1000X 的差別相當之大,雖然兩款均是頸掛式耳機,但很明顯設計之初兩款產品的定位偏向就有所不同。初代 WI-1000X 的整體設計更顯商務化,符合當時索尼對於「1000X」系列的產品規劃,金屬與皮革材料的運用讓 WI-1000X 的質感顯得非常優異,但也同時犧牲了一些便利性和靈活性。全新的 WI-1000XM2 則將機身材料輕量化,設計上更顯簡潔,提升了佩戴體驗和便攜度。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我們先來看看 WH-1000XM3 和 WI-1000XM2 的收納盒尺寸差別對比吧,對於出差能少帶就少帶的我來說,明顯 WI-1000XM2 更合我意。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單看重量,WI-1000XM2 僅重 58g,比起上一代足足輕了 13g,掛在脖子上近乎無感,並且頸託處採用了硅膠材料後,那種嬰兒般肌膚的觸感讓佩戴體驗得到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夏天你不必再擔心頸託貼著皮膚感到悶的問題了。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其實對於頸託類耳機產品,除去佩戴體驗外,我個人還是比較注重於頸託是否會發生歪斜的情況,此前在用 Bose 的 QC30 時就經常遇到走著走著頸託就歪到一邊了,雖說不影響使用,但這種體驗感受實在是不舒服。好在 WI-1000XM2 並沒有這樣的問題,至少在正常行走下,我並沒有遇到頸託傾斜的情況。其實從頸託設計的層面來說,WI-1000XM2 也很難出現 QC30 的「歪脖子」問題,因為 QC30 的頸託完全是一個圓弧型,屬於一個不太能夠穩定佩戴的形狀,而 WI-1000XM2 的頸託有著前方兩側的主機部分,後側與前側並非一體,佩戴時等於是「卡住」了用戶的脖子,並且主機部分較重,會讓頸託牢牢掛住,穩定性會稍好一些。

除去頸託方面的差異外,WI-1000XM2 還將功能按鍵單獨出來,在左側加入了一個線控,頸託主機部分僅有一個開關機鍵,並且由於線控的存在,WI-1000XM2 也有了空間額外加入一個通話麥克風,這使得這一代的 WI-1000XM2 在通話質量上有著較大的提升,我試著在地鐵上與別人通話,整個過程並無問題,這一點蠻加分的。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另外,WI-1000XM2 還在耳塞部分加入磁吸設計,為的是當你將耳塞掛在胸口時可以有著收納的作用,不必擔心滑落。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磁吸設計還真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磁吸功能,並沒有耳塞吸住便暫停播放這樣的效果,而且由於它是通過 WI-1000XM2 耳塞腔體的側面來吸住的,所以顯得非常不可靠,總覺得動一動就會鬆開,但畢竟聊勝於無嘛,用起來還算舒心。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WI-1000XM2 所配備的耳塞套有三重舒適耳塞和加長型混合硅膠耳塞兩種,各有不同尺寸的規格供用戶選擇。其實我個人對於這兩款耳塞套都不是特別喜歡,前者總感覺戴不穩,後者戴起來也不算舒適,倒是早期索尼的哥倫比亞套非常不錯,不知道為什麼後續索尼的產品放棄採用了,另外,如果你希望隔音效果有著進一步提升也可以自購幾組 C 套裝在 WI-1000XM2 上。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我個人對於 WI-1000XM2 的整體體驗是頗為滿意的,它在各個層面真正解決了前代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實屬在「1000X」系列三個品類中迭代時間最長,進步幅度最大,成熟程度最高的型號。

▎接近於 WH-1000XM3 的降噪效果

說到降噪這塊,其實上一代 WI-1000X 的降噪水準本身就不差,針對於日常的降噪需求是完全足夠的,這一代 WI-1000XM2 則更進一步,直接用上了 WH-1000XM3 搭載的那枚 QN1 芯片,整體的降噪實力有著全面提升。

作為一名 WH-1000XM3 的用戶,

我個人是覺得 WI-1000XM2 在整體降噪效果上非常接近於 WH-1000XM3 的表現,我試著在飛機上戴著 WI-1000XM2,除去入耳式結構和頭戴式結構本身的物理差異外,兩者的降噪程度是旗鼓相當的,飛機的引擎聲基本被過濾乾淨,對於空客 A330-300 這樣的超大型客機能降噪為日常空調的運行聲,與我此前戴 WH-1000XM3 的體驗相似。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在聽歌或者看電影,那麼基本上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便試過戴著 WI-1000XM2 玩 Switch 卻完全忽視了空姐的存在。

既然 WI-1000XM2 有著和 WH-1000XM3 相近的降噪效果,那麼這也使得它完全可以讓你在飛機上休息時使用,並且由於其頸掛式的佩戴方式,WI-1000XM2 不會壓著頭髮,熟睡時也不會因為頭戴式耳機尺寸太大而不好側身,對於經常長途飛行的人來說簡直是個福音。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唯一一點比不上 WH-1000XM3 的可能就是續航了,WH-1000XM3 開啟降噪模式可以持續使用 30 小時,而 WI-1000XM2 則只有 10 小時,不過這點也沒辦法,頸託位置就這麼大,索尼不可能為了提升 WI-1000XM2 的續航時間而把頸託做的又重又大,這樣就違背了這款產品本身的使用場景了。不過好在 WI-1000XM2 的快充技術這次有著一些進步,充電 10 分鐘便可以得到 80 分鐘的續航時間,我個人也實測了這些數據,事實證明索尼標數據還是比較保守的,實際場景下測得的數據都要略高於官方標出來的,比方說充電 10 分鐘,我一直用了一個半小時 WI-1000XM2 才耗盡電量。

除去和 WH-1000XM3 進行降噪對比,我還在飛機上拿 WI-1000XM2 和 AirPods Pro、WF-1000XM3 對比了一下,差距可以說相當明顯。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明顯對於飛機引擎的低頻噪音消除得不夠徹底,戴上後還是可以聽得到較為明顯的轟鳴聲,但 WI-1000XM2 真正做到了「消除噪音」這個效果。當然了,這是對比之下的結論,並不是意味著 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的降噪水平不佳,只能說 WI-1000XM2 的降噪效果太好,反而顯得它們不夠突出了。

如果按照降噪水準對目前的「1000X」系列進行排名,那麼應該是以 WH-1000XM3 ≥ WI-1000XM2 > WF-1000XM3 的順序進行排列的,WI-1000XM2 仍然位於中間位置,但縮小了與 WH 系列的距離。不過若要以聲音來排行的話,WI-1000XM2 則是我最喜歡的那一個。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可能你們都聽過,WH-1000XM3 因為提升了降噪實力而犧牲了一些聲音上的韻味,這也使得 WH-1000XM3 並不是一款特別好聽的降噪耳機,工具用途更大於欣賞價值,而 WI-1000XM2 則還是保留了它的聲音優勢,依舊的圈鐵結構加上優化過的聲學佈局,這使得 WI-1000XM2 在音質水準上並沒有因為降噪提升的關係而落下。雖然與前代同為圈鐵,但 WI-1000XM2 在發聲單元的位置上有所改變,其動鐵單元放在了耳塞導管內,後側即為動圈單元,帶來的改變則是整體的音色更為通透,解析力略有上升。

與一加 7T Pro LDAC 連接來進行試聽,整體的音色表現偏泛流行味,低頻量感不會偏多,速度感表現出色,中高頻的線條感較好,整體不會給你一種渾厚的感覺,該有的細節還是有,人聲位置不算靠前,對於流行人聲有著較佳的詮釋,整體聽感還是蠻舒適的。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當初 WF-1000XM3 出來時,其聲音表現就達到了 TWS 中的第一梯隊,如今的 WI-1000XM2 的聲音表現說是掛頸式無線降噪耳機中的優質選手也絲毫不為過,這麼來看 WH-1000XM3 真的需要努努力,要是後續 WH-1000XM4 在降噪和音質上都做到了大幅提升,那就驚豔了。總的來說,WI-1000XM2 的綜合實力還是相當強勁的,不僅僅降噪表現令人滿意,就連音質部分也並沒有因為降噪的提升而變成「附帶功能」,工具屬性和賞析屬性兼備。

▎這才是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的完全體

如果你要問了 2019 年最滿意的降噪耳機是哪一款,那麼我一定會選擇 WI-1000XM2。可以說,它的出現滿足了我對於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的期望,舒適、寧靜、好聽、便攜,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構成了 WI-1000XM2 的模樣。目前其 2499 元的售價雖然不算便宜,但相信一段時間後會有你想要價格。(笑)

索尼 WI-1000XM2:这才是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的完全体

索尼用了 3 年便將「1000X」系列打造成為了最佳的降噪耳機產品之一,WH-1000XM3、WF-1000XM3 和 WI-1000XM2 組成的壁壘讓其他品牌想突破索尼的防線實乃困難,從這裡我們也看到了索尼獨有的創新力和硬實力。作為 2019 年的索尼音頻壓軸之作,WI-1000XM2 讓你心動了嗎?

優點:

1、出色的佩戴體驗,方便便攜的收納方式;

2、降噪效果進一步升級;

3、通話效果得到改善,音質水準略有提升。

缺點:

1、續航時間沒有得到大幅進步。

索尼 WI-1000XM2 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 索尼的 2019 年壓軸之作,相比前代全面提升。

¥2499官方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