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廣電5G落地,兩大“國網公司”攜手的背後

一週以來,坊間盛傳廣電國網公司將與國家電網公司在5G展開合作。此消息意義重大並且涉及層面較多,但也意味著最終的水落石出。為梳理相關複雜“情節”,筆者通過上、下兩篇試做梳理。

  • 本篇將主要包括:

(1)廣電5G近期傳言及核心邏輯梳理;

(2)國家電網發展角度尤其是5G建設意義。

  • 本篇文章與《兩個“國網”公司能碰撞出什麼火花?》為系列文章,建議讀者一起閱讀。
廣電5G落地,兩大“國網公司”攜手的背後

廣電5G落地:從三網融合到產業互聯網

(一)廣電5G方案的反轉

第一,回顧廣電與某運營商資源共建共享方案。在11月下旬“第五屆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活動期間,廣電規劃院無線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高楊表示:“700M可用以部署一張廣覆蓋網,由於4.9G目前產業鏈成熟度不足,且將很有可能承擔室內熱點覆蓋,所以未來建設中必須要與某一友商成熟的中頻段進行共享”(參考《 700M清頻方案即將形成廣電將與某運營商資源共建共享》一文 [1] ),具體在建設方案上,廣電5G從中頻段到城域接入匯聚網再到幹線承載網都是共享友商的資源。根據廣電5G與中國移動均獲得4.9頻段一事,以及目前5G建設的共享情況,業內人士大都認為:此處的“共享友商”基本是中國移動。


但筆者上週在《勁語快評│“深度偽造”受管控,廣電5G的共享之路》一文中指出:

“雙方的合作共享不僅涉及(兩家公司間的)利益協調,或許還涉及兩大行業間的利益協調,非常複雜,很難判斷在什麼時間點能夠達成什麼樣的具體協議”,“這在某種意義上像是三網融合策略的延續”。筆者上述判斷的潛在意思是:


(1)從本世紀初的IPTV試水,到2010年三網融合政策實施之後的寬帶牌照與網間互聯糾葛以及不斷“規範”的IPTV業務,再到今年正式落地的5G牌照,經歷了長期和多重利益博弈之後,或許兩大行業與眾多核心機構之間的裂痕太大,以至於到了“累覺不愛”的程度。尤其是在IPTV事宜上,電信運營商越來越難以接收日漸沉重的“牌照費”壓力,已經有轉而開啟OTT業務的顯著苗頭。


(2)上述建設方案從5G中頻段到城域接入匯聚網再到幹線承載網都是共享友商的資源,這更多是廣電國網有求於“共享友商”,而廣電國網本身手中的籌碼僅有700M頻段,這或難以滿足“共享友商”的訴求。因為經歷多年的重複建設以及近幾年的基站共享之後,任何一家電信運營商都基本實現了網絡廣覆蓋。


(3)廣電國網想要在談判中拿出更多籌碼,只能是在廣電總局層面進行利益協調。但如同此前所言,兩大行業之間的利益糾葛必然早已超越廣電國網一家公司的利益。所以,此事要麼上升到更高層面,要麼廣電國網從其它方面想辦法——就像此前廣電國網公司與中信及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


第二,近期廣電國網與國家電網合作方案傳言。果然,消息很快出現反轉。上週一,坊間就有傳言:工信部已收到國務院文件通知,廣電國網與國家電網合作基於700M頻道發展5G,工信部同時給國網批了5G號段192;同時,國網正式放棄與中國移動的5G合作。此消息連號段信息都如此明確,可謂言之鑿鑿。


緊接著,上週三傳來消息,國家電網已發佈了關於《泛在電力物聯網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通知。這裡的“泛在電力物聯網”被認為是能源互聯網(也就是產業互聯網在能源領域的體現)的核心支撐之一(具體參考後續論述)。該文件明確了八個方向40項重點建設任務,其中在技術研究方面技術研究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5G建設及試點應用、泛在電力物聯網相關建設運營機制研究等5項任務。就是說,該文件明確提及了5G建設及試點應用。隨後,昨日有證券公司研報認為:國家電網將以出資形式與某5G牌照商共建5G基站。


(二)反思:廣電5G落地的深遠意義


綜合上述消息,除非更大意外發生,廣電國網與國家電網之間在5G上的合作應該已經基本確立,剩下的應是具體合作形式及官方審核等流程。對此,筆者以為:


(1)廣電最終落實5G業務牌照意味著廣電行業可以對三網融合政策有一個基本交代了。國網公司獲得5G牌照可以認為是其實現“全國一網”的關鍵籌碼(也是開發廣電行業700M頻段的最佳方案),加上今年“3.27”會議對IPTV業務屬性的蓋棺定論,可以認為是廣電行業對於三網融合政策的交代。


(2)廣電通過與國家電網合作的跨行業方式最終落實5G牌照及業務實現方式,意味著三網融合潮流最終被智慧社會或產業互聯網潮流所取代!或者說,廣電要實現“全國一張網”不僅需要電信寬帶業務、移動通信業務作為支撐,以及龐大的外部資金支撐,還需要邁入信息社會廣泛的物聯網(產業互聯網)領域。因為,當我們回顧過去以往電信運營商以及廣電運營商各種同業與異業競爭時,他們都毫無意外地選擇了兩種遊戲策略:第一,零和博弈;第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好吧,戰場已經亂了,還是另外選擇陣地吧。在這個新地陣地上,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要面對的不再是低價競爭就可搞定的個人用戶,而是處信息化升級並有自身發展規律的行業用戶。


對於這一結果,筆者想問的是:對於過去很長時間在互動電視、寬帶業務方面爭吵不休的廣電有線從業者來說,面對兩大“國網”攜手5G的結果,此情此景,喜哉?抑或悲哉?其中冷暖可否自知?其中初心可在?

國家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與5G的關係


無論悲喜,廣電有線從業者都需要從這一情緒擺脫出來,還是認真研究以下未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國家電網公司,看看該機構的整體情況及5G建設訴求吧。


(一)認識國家電網


國家電網是什麼樣的機構?從業務鏈條看,國家電網從五大發電企業(包括太陽能、風力等新型能源)買電,然後通過大大小小的輸電網和配電網將電傳輸到普通家庭住戶、企事業單位等。但是,國家電網自的定價權受政策管控特別是發改委監督。


在企業規模方面,某招聘類商業媒體是這麼描述:“在國家電網面前,中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還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抑或是中糧、華潤、神華,再或者騰訊、阿里、百度,都不算什麼。年年收入超萬億,一個國家電網頂20個騰訊。”BUT,這完全是誤導人的。按照今年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18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據,國家電網2018年營業收入25627億元,資產總額39325.2億元,利潤總額780.1億元,資產負債率56.6%,並且境外資產達655億美元(與“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政策相關)。按照該報告,國家電網計劃2019年發展總投入5909億元,其中電網投資5126億元,預計營業收入2.65萬億元,實現利潤830億元(筆者注:利潤下降或是因為監管機構降價要求)。而按照中國移動年初發布的財報,該機構2018年資產總額為3.93萬億元,運營收入為7368億元,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人民幣6709億元,全年淨利潤1178億元,資本開支則不超過1670億元(其中5G方面的投資預計為240億元)。

表1:2018年國家電網與中國移動規模比較

廣電5G落地,兩大“國網公司”攜手的背後

說明:(1)此處的9.25億是指中國移動的個人移動用戶數;(2)該數據是國家電網的“電網投資”。

廣電5G落地,兩大“國網公司”攜手的背後

圖為:國家電網科技創新情況


比較國家電網與中國移動這兩種網絡型機構,可以發現:兩者的資產總額接近,運營收入方面國家電網是中國移動地3.48倍,投資額度國家電網是中國移動地2.93倍,但利潤方面則是中國移動地三分之二。這主要是因為,電力服務比通信服務更偏向基礎設施和公益服務(想想農網建設),而通信特別是移動互聯目前主要屬於TMT市場服務範疇。或者說,國家電網更偏向於“水泥”,而中國移動偏向於“鼠標”,這從兩者的研發投入費用對比也可以看出。這也是未來國家電網發展電力物聯網的核心原因,可以在“水泥”屬性基礎上增加更多“鼠標”(產業互聯網)的能力。並且,按照國家電網官方網站,該機構累計專利擁有量82810項(2018年申請數量排名央企第一),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9項,主導和編制國家和行業標準262項。


但筆者必須說明的時:上述比較或許更多隻是字面的數字。因為,按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18社會責任報告》,電力行業正處在深化改革階段。2018年國家電網研究制定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深化設計方案,其中涉及25家電力交易機構啟動股份制改造。國家電網按照分類分步實施方式持續推進有關單位整體上市,5家產業單位資產證券化率近52.4%。所以,按照這一進程,國網公司的產業圖景與實力將會繼續擴大。


通過上面的信息,筆者想強調兩點:(1)國家電網的投資規模遠高於中國移動;(2)從目前研發及標準情況看,國家電網雖然R&D投入相對較低,但其在電力行業影響力肯定高於中國移動在電信領域影響力。


(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意義


今年3月8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正式提出建設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在此前堅強智能電網基礎上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也就是說,

能源互聯網=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


泛在電力物聯網被認為是電力區域調度、區域電力平衡、現貨市場結算等關鍵工作的實現基礎。它具體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被認為是5G及物聯網技術在電力工業系統中的具體應用。作為貫穿電力系統各環節的智慧服務系統,它充分應用“大、雲、物、移、智”等新技術實現萬物互聯和人機交互,具備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


廣電5G落地,兩大“國網公司”攜手的背後

圖為:5G與泛在電力物聯網


12月中旬,國家電網下發《泛在電力物聯網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指出下一步重點將開展能源生態、客戶服務、生產運行、經營管理、企業中臺、智慧物聯、基礎支撐、技術研究八個方向40項重點建設任務。重點任務涵蓋“源網荷”(電源、電網、負荷)多元協調的泛在調度控制、營配貫通優化、營銷2.0、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數據中臺、資源業務中臺、“國網雲”、5G建設及應用等。


華創證券分析認為,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電網公司,國家電網面臨著新能源(風力、太陽能等)消納、市場化改革的重任,未來還將面臨大功率充電、分佈式發電、大規模儲能接入的影響。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既是國家電網避免“淪為”空有網架的電網運營公司的重大變革,也是電網應對電力工程系統趨於複雜化的必然選擇。作為非電力行業人士,從市場發展潛力看,國網接入的終端設備超過5.4億隻,採集數據日增量超過60TB。預計到2025年接入終端設備將超過10億隻,到2030年將超過20億隻。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國家電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自年初提出,Q4已經全面進入建設階段,今年預計泛在相關投資近200億,2020年超400億,2021年投資達高峰,預計在600億以上。


華泰證券認為:在泛在電力物聯感知層的電力巡檢機器人方面,5G增強移動帶寬(eMBB)將大幅度改善巡檢機器人回傳畫面質量,提升其遠程控制性能,預計將帶來約260億元市場空間。


按照筆者或可如是簡單歸納: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大、雲、物、移、智”在電力行業的綜合應用,是國家電網適應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趨勢與產業格局重塑需求,加速從“水泥”向“鼠標”邁進的關鍵載體;而5G網絡正是國家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層、平臺層、感知層建設的重要前提。



  • 本篇文章與《兩個“國網”公司能碰撞出什麼火花?》為系列文章,建議讀者一起閱讀。


  • ———— 相關鏈接 ————


    [1]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79010/keyword_i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