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我比較內向,開會不喜歡坐前排”,領導:“難怪你無法升職”

1、公司開會,你是搶著坐角落還是坐前排?

年末,公司每天都在開大大小小的會,商討明年的項目計劃。

上個星期團隊開了4次會議,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爭座位”。

一說到開會大家都很“積極”,不是積極的想要提意見,而是積極的去爭會議室那個最角落的位置。

每次領導都會很無奈的說:“大家都往前排坐,坐那麼後面能聽到什麼?”

大家才不情願的往前挪一個位置,連頭都不敢抬。

同事小方,卻是個例。每次開會她都是主動坐前排,離領導最近的位置,認真的做筆記,還會大膽積極的出方案和意見。

你信嗎?從座位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職業前途”。

坐在角落的同事,總是思緒開小差,玩手機睡覺;

坐在中間的同事,通常扮演的就是聽眾,不爭不搶不反駁,不發言偶爾做做筆記;

坐在前排的同事,開會總是帶著本子,手機開著錄音,時不時對領導說的話點頭認可,時而又做思考狀,在關鍵時刻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他們的職業發展也一目瞭然。

坐角落的永遠是領導同事眼中的小透明;

坐中間的大多是工作勤勤懇懇卻沒有突出表現的基層員工;

而坐前排的有工作能力更有領導思維,升職加薪成為領導眼前的紅人。

我一個擁有自己公司的朋友總結了一個職場真相:“開會喜歡坐後排的人,大多不會升職加薪。”

一句話醍醐灌頂!我仔細回想了同事小方的工作經歷。原來,在無形中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開會搶座的時候就已經拉開了。

坐前排是一種姿勢,更是一種能力。


“我比較內向,開會不喜歡坐前排”,領導:“難怪你無法升職”


2、優秀的人在工作中,都喜歡“坐前排”

同事小方是個94年的姑娘,大學畢業三年,在公司呆了兩年就連跳三級成了大部門的項目總監。

她的“搶座位”不僅體現在平時開會中,工作上更是亮眼。

前段時間,由於客戶臨時反悔,我們部門丟了一個大單子,大家都在推卸責任或者抱怨客戶不守誠信。

小方主動向領導承認了錯誤,攔了責任。

第二天,客戶打電話說在前基礎上再追加500單。

我們都很奇怪,客戶咋又良心發現了呢。

之後老闆在會議上公開表揚了小方,我們才得知,小方在客戶公司蹲點一天,加急做了一套方案。客戶不領情說自己馬上要上飛機了,有事回來再說。

小方卻執著的請客戶給自己十分鐘,客戶被纏的沒辦法,在候機的時候聽了小方的方案,簽單成功之後,客戶無奈的說:“真沒見過你這麼執拗的姑娘,要是你們公司的同事都能有你這麼負責上心,我也不至於退單。”

那天過後小方就請假了兩天,原來去客戶公司蹲點那天她還犯著胃病,一天沒吃飯強忍著搞定了客戶之後,就住院了。

我打心底佩服小方的做事態度。

工作出了問題不甩鍋,而是第一時間承認錯誤。

不急著抱怨,而是迅速做出補救措施。

從不可憐兮兮的賣慘,而是把工作、客戶放在第一位。

有人說:職場上,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在於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句話,在小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在工作中喜歡“坐角落”,工作馬馬虎虎,遇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甩鍋轉移領導的視線,出現問題只會抱怨:“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也沒辦法。”

這樣的人,永遠只能落後於人。

職場上,解決工作問題,為領導排憂解難,用結果說話,更是一種前排思維。


“我比較內向,開會不喜歡坐前排”,領導:“難怪你無法升職”


3、職場上的前排思維,是你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工作多年,卻還拿著底薪,埋怨領導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和努力。

在抱怨之前,先反思自我:

工作上,我真的盡全力了還是隻是做一堆無用功;

遇到工作難題,我是選擇逃避還是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機會擺在那裡,你自己選擇了坐角落,那隻能積灰被掃地出門。

職場上,我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搶坐前排”姿勢,做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成為領導的左膀右臂,你的努力才能被看見。

01、解決問題的能力:3w法則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3w法則】,具體步驟如下:

“我比較內向,開會不喜歡坐前排”,領導:“難怪你無法升職”

(1)what-界定問題:搞清楚問題本質是什麼

在問題發生之後,我們第一步絕對不是“怎麼做”,而是要弄清楚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問題”是指現狀(我們成為RI)和你預期的結果(我們稱為R2)的差距。

“我比較內向,開會不喜歡坐前排”,領導:“難怪你無法升職”

那麼我們解決問題則就是如何從R1到R2:界定問題的常用框架有5Whys。

一個問題反覆問自己5個為什麼,你就能找到根本原因。

比如:

問題:上班總是遲到

為什麼我上班遲到了?

因為我關掉定時鬧鐘,又睡覺了。

為什麼我想繼續睡覺?

因為我太困了,起不來。

為什麼我早上會那麼困?

因為我昨晚睡得很晚。

為什麼我睡得很晚?

因為我昨天晚上喝了杯咖啡

為什麼喝咖啡?

因為我工作沒做完,熬夜加班了。

所以你看,如果你沒有試圖去找出問題的根源,你可能做的只是去多設置幾個鬧鐘,然後每次都按掉繼續睡過頭。

事實上,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讓自己不加班不喝咖啡,能早睡早起。

(2)why-分析問題:結構化分析問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第二步,我們就要分析根本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

比如你熬夜加班,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外部原因:

公司佈置的任務多;

工作被打擾;

有臨時任務,開會。

自身原因:

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方法;

上班開小差,自己耽誤的。

找出這些原因中最影響你熬夜加班的,單點擊破。

(3)how-解決問題:應用目標導向思維解決問題

最後一步也就是“怎麼辦”,如果你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上班總是開小差,耽誤了工作進度。

那麼針對這個問題給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

工作的時候,關掉不必要的網頁,以免分心;

不玩手機,針對消息回覆,可以找一個同一時間集中回覆,讓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工作上;

把每一項任務定一個時間目標,比如在30分鐘內一定要完成三篇文章框架,這時候就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按時完成。


明確根本問題-找出根本原因-有方向的解決問題,按照【3w原則】,你也能成為職場中解決問題的高手。

02、鍛鍊前排思維:懂彙報

前面我給出的是提高“搶前排”的能力,但這事遠遠不夠的。能力的前提是你該有前排思維,也就是如何讓提高你的意識,讓你開會的時候能主動坐前排而不是縮在角落。

前排思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主動彙報工作。

很多人做事也僅限於做完就當甩手掌櫃,領導不知道你做了什麼,你更是不知道自己一天在瞎忙什麼。

而真正聰明的人會把每天的工作記錄成工作日誌或者是每天口頭向領導彙報工作。

彙報工作我們可以用到【KPTP法】

這是根據日本的KPT的工作法而來的。由4個單詞:Keep、Problem、Try、Plan的首字母組成的。

K:keep,今日做了哪些工作(常規工作/項目型工作/臨時工作)

P:problem,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哪些問題?或者是我今天的工作收穫有哪些?

T:try,我計劃要用哪些方法解決問題;

P:plan,明天的工作計劃是什麼。

這個KPTP法能夠很好幫助你回顧一天的工作內容,它的核心精神是:如何讓下一次做得更好?

讓領導每天都能掌握你的工作動態,你就是一直坐在”前排”被領導看見的人。

所以鍛鍊前排思維我們需要做到:懂彙報。而這一切的核心都離不開我們的一個重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了以上方法和思維,我們也就成了職場上永遠走在前面的人。

4、寫在最後

筱懿在《先謀生,再謀愛》中說:“你的痛苦從哪來?不過是你的能力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所以,擺脫痛苦最有效的辦法,不是逛街看電影泡SPA不是向我吐槽,也不是刷朋友圈變相傾訴,而是專心去做能夠增強你能力的事情,直到本事大到足以解決目前的問題。”

工作中,抱怨、推卸、“坐角落”躲著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你永遠只能是個落後於人的“差生”,只有你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做個看見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敢於“坐前排”,你才能不斷晉升。

職場上,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問題。所以,想要職場過得順,那就努力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吧!

討論:開會的時候你喜歡坐前排還是後排。

更多幹貨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我們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