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青岛三湾三城的规划好不好?为什么不像沈阳、南京一样用腹地摊大饼式发展呢?

新青岛人


去过那么多城市青岛还真没看出来发展前景,跨区性太大,交通不便利,市南到黄岛远不方便,到城阳远不方便,到胶州远不方便,大学偏远不集中,没有什么工业,固定人口少,从哪里到青岛都是终点站,都不是交通中枢,也就在山东靠着旅游还行,其他的发展有哪一点可以带动金济的?

我看了看喷子基本上都是青岛当地的井底之蛙哦!

你们连最进本的交通方便都不知道,有些人还说开车可以到处跑,拜托开飞机也可以而且跟方便哦!这就是我想说的上班族呢?人口没人口这个是事实吧?北方没什么夜生活这个也是事实吧?青岛比不上南方现在的城市也更是事实吧?还有些人拿香港跟青岛对比说香港也是终点我只能说你搞笑,出去多看看,看看其他的城市怎么样,看看其他城市的交通怎么样,最起码在我来青岛的几年里我觉得青岛的交通就是不行,机场搬胶州后更不方便,不要说有地铁到晚上10点以后从胶州回市南或者市北怎么回来?打车多少钱?青岛的工业?什么工业?海尔?还有什么?旅游景点崂山?还有什么?拿事实说话不要乱咬,


死神吃辣条


摊大饼不是问题的题眼,题眼是三湾三城的规划好吗?一条君的看法是,不好,很不好,也许纠错的机会窗口到了。

前两年坊间一直盛传市政府要搬到红岛,大型的市政场馆建了很多,不久前红岛刚刚回归城阳,只作为一个功能区存在,是不是再默默地调整,咱们小老百姓只是猜测。

为什么三湾三城的空间布局及定位不好,容我细细说来:

1.首先是三湾的量级、历史积累、功能性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沙子口能和胶州湾比吗?

同理,鳌山湾能和胶州湾比吗?

灵山湾那叫个湾吗?

胶州湾的历史地位、围绕胶州湾东岸的主城区的建设和积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撼动和改变的。

从功能上来说,胶州湾作为港口所在地,其他两湾均不存在这样的功能。

鳌山湾 ,历史上的确设立过鳌山卫,但是后来没有城市化,基本上还是农村,温泉板块只是青岛的后花园而已,如果不是所谓三湾三城的规划,蓝色硅谷也不存在。

况且,即墨区的主城区是在半小时车程外的西部,发展鳌山卫,无论是青岛还是即墨都有点鞭长莫及。

从三湾这个提法上,我们看到望文生义的肤浅,不是叫个湾的地方都有发展为另一个青岛的条件。

三湾还是金边思维,城市的发展和靠海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除了海,青岛没有其他的内涵吗?

2.三城的提法也很勉强,又自相矛盾。

矛盾在既然把三湾放在一起提,那就是平等的,而三城西岸城区、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又完全以胶州湾为参照物。

3.从青岛的区位和交通来说,发展方向应该是向内陆,加强向西向南的连接。青岛处在路陆交通的末端,烟台和威海同样也处于陆路交通的末端,弱弱联合对青岛没有增量。在陆路交通地位上,青烟威是难兄难弟,但是济南不是、临沂不是、上海也不是。

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导向应该是以“拥抱山东,勾连江浙沪、发展重心西移”为底层的依据的。

未来,青岛做大做强,应该好好把西海岸发展起来,真正的再造一个青岛,之后再和潍坊、日照好好谈谈,像济南莱芜区一样。

一家之言,才疏学浅,粗鄙之语,欢迎指正。

关注 青岛一条 喜欢的来赞




青岛一条


青岛之所以不能像沈阳、南京那样摊大饼,是由于青岛的山、海、湾等地形地势决定的。青岛地理中心是胶州湾、南面是海、东面是崂山、西面是大小珠山。如果像南京那样摊大饼是摊不过去的,就是勉强摊过去,也是开山、挖隧道慢慢的摊。

其实,三湾三城是一种新的摊大饼方式。就好比煎鸡蛋:南京是把鸡蛋倒进锅中间进行摊大饼,而青岛是把鸡蛋倒到三个角,然后再往一起摊,最后摊成一个超大国际中心城市。

青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是利用5-10年的时间,把市中心搬到红岛,打造以胶州湾为中心的环湾发展的以政治、旅游、居住为主的中心城区。二是利用5-10年时间,以董家口港为依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建设以航运、制造业为主的西海岸经济腾飞区。三是利用5-10年的时间,以鳌山湾为依托,打造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十年时间,三湾三城就会基本形成。然后再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渤海湾城市群并列的我国第四大海湾城市圈。



霍然开朗8


青岛的市中心在海边,东西两边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只能向北发展。所以不能像内陆城市那样由点到面扩散式发展。

青岛虽然总面积大,但由于主城建在海边,所以实际要拓展空间只能逐步向北推进。但是这样的速度和方式显然不利于规划布局,尤其和其他大城市多方向同时推进相比,青岛只能通过多中心的模式来弥补核心区辐射能力较弱的问题。

三湾三城从远景来说是好的,但是短期来说会使固定的资源大范围分散。

打个比方吧,如果青岛现在有三千亿的资金用于一两年内的规划投资,那么可以把市北和四方的主要大型老社区以及狭窄的街道全部拆改为高层社区,并把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商业化开发。那么市北就会像李沧和黄岛那样马路宽阔、高层住宅耸立。但资金还是这些,现在即墨、黄岛、城阳、胶州、红岛都需要开发,那么重点开发的两个新城可能就要各自分走一千亿,剩下的一千亿同时开发多个区域,各家能得到的改变就变得更加有限。

可是长期来说呢,青岛的城市规模大了,中心区块多了,吸引力也就增强了,或许20年后,灵山湾的人口密度会增加一倍,或许鳌山湾的繁荣度会达到一个三线城市水准。那么届时的青岛就像是多个由点到面的区块组合为一个整体。不仅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吸引力也不再只局限于主城区,主城的人口和交通压力也会得到缓解。城市整体不论经济体量还是人口规模都将迈上新台阶。

所以总结就是,三湾三城短期来看必然是有地方受益,就要有地方牺牲利益,不过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路径来说,这一步非走不可。所以这是大青岛的必经之路,只是具体成效要很多年之后才能显现。


城市发展报告


凡“摊大饼”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地势平坦,无遮无拦。

只有前后左右都没有可以限制、阻隔发展的地形(高山、大江、大湖)的城市,才能“摊大饼”。



北京、上海、成都都是典型。城市发展都呈环状。由一个点向外辐射而来。



如果城市在发展中,遇到有阻碍的地形,“大饼”会变形,典型如济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黄河和南部山区的阻挡,向东西发展速度快于向南北发展速度,形成椭圆或者长条的城市造型。

如果障碍再多一些,譬如说兰州,北有黄河,南有群山,会变成面条形或者各种各样奇怪的造型。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是延安。



话题回到青岛。青岛是个典型的依山傍海的城市,地形和大连,厦门类似。青岛南有黄海,西有胶州湾,东有崂山,阻隔众多,所以青岛这类城市的发展,绝不会是其它城市这样一环又一环“摊大饼”式的发展,而是具有跳跃性、跨跃性的特点。



譬如说改革开放以后,青岛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东,但是十几年的发展之后遇到崂山山脉的阻隔就会改向东北发展浮山后、李村,向北发展城阳。

待世园会板块发展差不多以后,青岛选择的是向西跨过胶州湾继续发展西海岸(注意反向了),然后跨过世园会北面的北宅社区发展蓝色硅谷(注意跳跃了)。

西海岸的发展也不是先发展离青岛市区最近的地方。很多人会注意到西海岸最繁华的地方不是刚下轮渡的黄河路或者刚出隧道的薛家岛,而是长江路、积米崖一带。








实际上这种发展模式就是题主提出的“拥湾发展,左右开弓,多点开花”,的“三湾三城”理论。和青岛地形、地貌,港口交通条件密不可分。对于青岛的发展,这种模式应该说是正确的,符合现实情况的。



毕竟以青岛的地形怎么摊大饼?摊到一半不是掉到海里就是撞在山上,届时要移山填海吗?不现实。

就先说这么多吧,祝青岛发展越来越好。


Magic6981045


青岛三湾三城非常符合青岛的区域布局,从地理角度,很合理,但从经济和产业布局角度,实在不合理,根本没有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也没有到位,没了产业,这些开发区没有经济支撑,所以,青岛20多年,建了无数开发区,最后都成了居民区,没有产业,最后成了空城,房价大涨,却浪费大量资源


海琪子


青岛市政府应该搬到平度,对周边城市群带动大,向东莱阳,莱西,往北莱州,往西潍坊,都比较近。


刘常寿


青岛的老城区发展已近饱和,无法推进大项目发展,只能围绕科研、教育、高端商务、旅游会展等方面展开。如果按照省里的定位:“青潍一体化发展”,应当将今后的重心向胶州推进,抓住上合示范区的机遇,有机融合。如果单从青岛自身考虑,应当向西南方向发展。


九龙玉春


有精力先把市内弄好吧,城市需要名片。东一头西一头的没一块拿得出手,到处有漏洞。


刚哥谈酒店聊旅居


发展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不是靠卖房子盖房子。就是政府搬了,也不过是带动一批房地产。真正能发展起来的是经济,是产业,是能够赚外面的钱。山东人没有冒险精神,都想背靠大树好乘凉。都想进国有企业。哪里像江浙一带,有创新精神,四海为家,这才形成了今天的富裕局面。以青岛的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吸引来外资就算不错了。发展实际上靠的是自己。如果自己的志向不改,求安求稳,跟别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