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荊門漳河新區:治理一座廢棄礦山 再造一處生態綠地

荊門市漳河新區把廢棄礦山治理與復墾造田相結合,開展綜合治理,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經過多年探索,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蝶變”成生態綠地。

荆门漳河新区:治理一座废弃矿山 再造一处生态绿地

在漳河新區漳河鎮香山村六組胡溝煤礦治理現場,數臺機械車輛正在同時施工。在這塊面積約15000平米的地方,曾經有四家煤礦同時開採,遺留了上百萬噸的煤渣。現在,按照規劃和設計,環境恢復整理後這裡即將種上油茶樹,既可以美化環境,又能給村民帶來一些致富的門路。

香山村地處漳河庫區腹地,煤炭資源豐富,高峰時,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煤礦近百座。國家出臺關閉小煤礦政策後,留下的一座座廢棄礦山,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據瞭解,漳河新區在廢棄礦山治理中,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模式。

香山村李坡礦山曾有廢棄煤礦10多座,礦山內的農田、河道、山林被數百萬噸礦渣覆蓋。漳河新區國土部門爭取項目資金200多萬元,同時引進民間資本湖北村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資金800萬參與開發。

荆门漳河新区:治理一座废弃矿山 再造一处生态绿地

通過治理,李坡礦山成了生態綠地,堰塘蓄上了水,洩洪渠修通了,溼地松油茶種滿了山頭。據湖北村興農業公司總經理陳廣國介紹,通過種植油茶在去年實現了16萬元收入。下一步,他設想,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利用恢復的農田種植草料,公司培育母山羊,合作社提供肉羊給當地村民餵養,統一技術、統一銷售,每年每戶村民可創造4至5萬元利潤。

香山村只是漳河新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在漳河新區雙喜街道仙女紅砂礦場,這裡按照“邊開採、邊治理”的露天礦山開發原則,實現了這邊有序開採,那邊綠色滿園。同時,仙女紅砂場正在探索農旅開發,打造以四季水果採摘、垂釣、農家樂為主的休閒旅遊區。

宜耕則耕、宜林則林,漳河新區在推進礦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復等工程中,堅持“生態+”理念,依山就勢,充分發揮當地山水地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生態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綜合治理效益,將昔日的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廖亮 葉玉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