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这是海明威在向别人解释自己站着写作的原因。对于海明威而言,保持这种专注的状态能极大地提高写作效率,所以他站着写作来保持专注的状态,而职场上的我们,也一直在追求这种专注,因为它能提高工作效率。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然而,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专注,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专注的内涵,没能理解专注的本质,也没能排除那些妨碍他们做到专注的因素。那么,要怎么做才可以做到专注呢?具体的做法就在美国的特奥·康普诺利教授所写的《慢思考》一书中。

这本书从专注的本质出发,讲述了妨碍我们专注的四个因素以及排除这四个妨碍的做法,教会了读者如何敏锐地克服这些障碍,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专注的本质

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人脑中存在着三套系统,这三套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被称为“思考脑”、“反射脑”、“储存脑。”

其中,反射脑是最古老的一套系统,它掌管着人脑的“本能,”能够在受到刺激时候立刻做出反应。当我们手掌触碰火苗时就会立刻缩回,乃至于今后碰到火苗都下意识地不去触碰,这都是“反射脑”在发挥作用,对于人类而言,反射脑更多时候是起着保护作用。

而“储存脑”是负责存储信息的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看的连续剧、综艺、书籍,乃至一片叶子的触感,都会存储在这里面,供“反射脑”和“思考脑”提取。

最后,是“思考脑”这一套人类独有的系统,使用“思考脑”时,我们就进入了专注的状态。它很强大,因为人类社会的知识,都是通过“思考脑”的思考得出来的,但也有局限,比如思考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同一时间只能思考一件事情,而且容易疲劳,甚至于,“思考脑”和“反射脑”在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不能够同时运行。

我们常说的“废寝忘食”就体现了“思考脑”与“反射脑”不兼容的情况,因为肚子饿是由“反射脑”掌控,当“思考脑”开动,占据所有注意力后,“反射脑”就不能及时提醒我们肚子饿了。

所以,在心理学看来,专注,其实就是使用“思考脑”思考一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短,因为“思考脑”疲惫了,拒绝思考,或者突然跳转到思考另一件事情上了,也可能会很长。在康普诺利看来,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一次能专注的时间往往不超过一小时,甚至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一天也最多只能保持四小时的专注时间。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影响专注的三个因素

长时间专注思考的人,往往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其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但这这并不代表专注很容易做到,相反,有三个障碍一直阻碍着我们进入专注的状态。

第一个就是常见的“多线程”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很常见,比如一遍打电话一边开车,一遍吃饭一遍回复邮件。

但常见并不意味着正确,因为“思考脑”思考脑一次只能处一件事的特性,就需要不断地切换任务,将注意力从电话转移到驾驶车辆,再从驾驶车辆转移到电话上。这样的行为,不仅导致思考的连续性被切断,降低了思考的质量,甚至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有相关研究显示,那些同一时间内办理多个案子(多任务并行)的法官和在一次只办理一件案子的法官相比,后者的判决质量更高,上诉的概率更小。

第二个,是持续关注社交媒体,比如邮件

。因为持续关注社交媒体,不仅会使我们不断从专注的状态切换出来,还会持续消耗“思考脑”的能量,导致无法再次进入专注状态,认真工作。

“思考脑”的这种能量,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意志力,随着我们做出一个决定,哪怕是极其轻微的“中午吃什么?”这个决定,都会消耗意志力。

所以许多人都告诫我们,在深夜时不要轻易做出重大决定,因为此时意志力已经耗竭,“思考脑”无法正确权衡这个决定的利弊,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个因素,是睡眠不足。因为睡眠能够补充意志力,如果睡眠不足,意志力就无法得到恢复,也就不能维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

睡眠不足,并不仅仅是指熬夜,没有保证7小时睡眠也会阻碍我们专注工作,有研究显示,14天的轻度睡眠不足(一天睡少于6个小时)后对认知能力的相应相当于连续熬夜两天。

想一下以前熬夜,是不是第二天起来工作都没有精神,甚至频频出错?这就是因为精力没有得到恢复,“思考脑”还不能集中注意力,专注在工作任务上。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两个方法,帮你做到长时间专注

在专注的道路上阻碍很多,不过克服的方法也不少,在《慢思考》中,就提出了两种方法,让我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专注。

第一个方法,就是批量处理任务,将一些性质比较相似的事务集中处理,这样子,能够减少“思考脑”在切换任务时候的精力消耗,同时也避免了之后在专注工作时候突然切换任务,导致分心的情况。

比如作者就建议职场人士,不要一收到邮件就立刻阅读、回复,而是将这些邮件都放在中午快要下班时回复,或者在每个小时的最后十分钟浏览一下邮箱,选择最重要的回复。集中处理邮件,不仅可以节省出更多的精力,还可以让你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二个方法,是每天规划出一段专门用于专注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最好是你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候。同时,你应该杜绝所有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打扰到你的事情,比如电话、邮件乃至于闹钟。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就将自己的专注时间规划在每天早起以及孩子睡觉之后,而靠着这两个时间段的努力工作他在一年内出版了一本书以及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虽然作者已经提出了这么多方法,但仍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这些方法的思路,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专注方法。”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长时间的专注,不仅是许多人所渴望的,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大量的信息所分隔,越来也碎片化。但这也正是学会专注的价值,掌握一个越来越少人掌握的技能,就能够不断提高你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随着不断专注后产出的高质量工作成果,也会不断地锻炼专业能力,提高个人职场竞争力。

从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学会如何“专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