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我站著寫,而且用一隻腳站著寫,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儘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這是海明威在向別人解釋自己站著寫作的原因。對於海明威而言,保持這種專注的狀態能極大地提高寫作效率,所以他站著寫作來保持專注的狀態,而職場上的我們,也一直在追求這種專注,因為它能提高工作效率。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然而,許多人都無法做到真正的專注,因為他們沒有深入理解專注的內涵,沒能理解專注的本質,也沒能排除那些妨礙他們做到專注的因素。那麼,要怎麼做才可以做到專注呢?具體的做法就在美國的特奧·康普諾利教授所寫的《慢思考》一書中。

這本書從專注的本質出發,講述了妨礙我們專注的四個因素以及排除這四個妨礙的做法,教會了讀者如何敏銳地克服這些障礙,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專注的本質

許多心理學研究都證明了,人腦中存在著三套系統,這三套系統根據功能的不同被稱為“思考腦”、“反射腦”、“儲存腦。”

其中,反射腦是最古老的一套系統,它掌管著人腦的“本能,”能夠在受到刺激時候立刻做出反應。當我們手掌觸碰火苗時就會立刻縮回,乃至於今後碰到火苗都下意識地不去觸碰,這都是“反射腦”在發揮作用,對於人類而言,反射腦更多時候是起著保護作用。

而“儲存腦”是負責存儲信息的系統,包括我們平時看的連續劇、綜藝、書籍,乃至一片葉子的觸感,都會存儲在這裡面,供“反射腦”和“思考腦”提取。

最後,是“思考腦”這一套人類獨有的系統,使用“思考腦”時,我們就進入了專注的狀態。它很強大,因為人類社會的知識,都是通過“思考腦”的思考得出來的,但也有侷限,比如思考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同一時間只能思考一件事情,而且容易疲勞,甚至於,“思考腦”和“反射腦”在同一時間只能運行一個,不能夠同時運行。

我們常說的“廢寢忘食”就體現了“思考腦”與“反射腦”不兼容的情況,因為肚子餓是由“反射腦”掌控,當“思考腦”開動,佔據所有注意力後,“反射腦”就不能及時提醒我們肚子餓了。

所以,在心理學看來,專注,其實就是使用“思考腦”思考一件事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短,因為“思考腦”疲憊了,拒絕思考,或者突然跳轉到思考另一件事情上了,也可能會很長。在康普諾利看來,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一次能專注的時間往往不超過一小時,甚至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一天也最多隻能保持四小時的專注時間。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影響專注的三個因素

長時間專注思考的人,往往能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工作成果,其核心競爭力也越來越強,但這這並不代表專注很容易做到,相反,有三個障礙一直阻礙著我們進入專注的狀態。

第一個就是常見的“多線程”的工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很常見,比如一遍打電話一邊開車,一遍吃飯一遍回覆郵件。

但常見並不意味著正確,因為“思考腦”思考腦一次只能處一件事的特性,就需要不斷地切換任務,將注意力從電話轉移到駕駛車輛,再從駕駛車輛轉移到電話上。這樣的行為,不僅導致思考的連續性被切斷,降低了思考的質量,甚至會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

有相關研究顯示,那些同一時間內辦理多個案子(多任務並行)的法官和在一次只辦理一件案子的法官相比,後者的判決質量更高,上訴的概率更小。

第二個,是持續關注社交媒體,比如郵件

。因為持續關注社交媒體,不僅會使我們不斷從專注的狀態切換出來,還會持續消耗“思考腦”的能量,導致無法再次進入專注狀態,認真工作。

“思考腦”的這種能量,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意志力,隨著我們做出一個決定,哪怕是極其輕微的“中午吃什麼?”這個決定,都會消耗意志力。

所以許多人都告誡我們,在深夜時不要輕易做出重大決定,因為此時意志力已經耗竭,“思考腦”無法正確權衡這個決定的利弊,導致嚴重的後果。

第三個因素,是睡眠不足。因為睡眠能夠補充意志力,如果睡眠不足,意志力就無法得到恢復,也就不能維持長時間的專注狀態。

睡眠不足,並不僅僅是指熬夜,沒有保證7小時睡眠也會阻礙我們專注工作,有研究顯示,14天的輕度睡眠不足(一天睡少於6個小時)後對認知能力的相應相當於連續熬夜兩天。

想一下以前熬夜,是不是第二天起來工作都沒有精神,甚至頻頻出錯?這就是因為精力沒有得到恢復,“思考腦”還不能集中注意力,專注在工作任務上。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兩個方法,幫你做到長時間專注

在專注的道路上阻礙很多,不過克服的方法也不少,在《慢思考》中,就提出了兩種方法,讓我們能夠更長時間地專注。

第一個方法,就是批量處理任務,將一些性質比較相似的事務集中處理,這樣子,能夠減少“思考腦”在切換任務時候的精力消耗,同時也避免了之後在專注工作時候突然切換任務,導致分心的情況。

比如作者就建議職場人士,不要一收到郵件就立刻閱讀、回覆,而是將這些郵件都放在中午快要下班時回覆,或者在每個小時的最後十分鐘瀏覽一下郵箱,選擇最重要的回覆。集中處理郵件,不僅可以節省出更多的精力,還可以讓你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第二個方法,是每天規劃出一段專門用於專注的時間,這個時間段,最好是你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候。同時,你應該杜絕所有可能在這個時間段打擾到你的事情,比如電話、郵件乃至於鬧鐘。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就將自己的專注時間規劃在每天早起以及孩子睡覺之後,而靠著這兩個時間段的努力工作他在一年內出版了一本書以及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雖然作者已經提出了這麼多方法,但仍然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我們仍然可以借鑑這些方法的思路,進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注方法。”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長時間的專注,不僅是許多人所渴望的,也是越來越多的人所不具備的,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大量的信息所分隔,越來也碎片化。但這也正是學會專注的價值,掌握一個越來越少人掌握的技能,就能夠不斷提高你的核心競爭力,而且,隨著不斷專注後產出的高質量工作成果,也會不斷地鍛鍊專業能力,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

從不懂到精通,你需要學會如何“專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