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如今许多父母都开始慢慢注重起孩子的道德教育了,比如公交车要主动给老人、孕妇等人让座,待人要有礼貌,公共场合要有一颗公德心,但是有些人却利用这样的美德对其实施“道德绑架”。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李先生是一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爸爸,经常教育孩子一些公共场合需要懂得的规则章法和礼貌行为。有一天6岁的欢欢背着大大的书包与爸爸一起上了公交车,找到了座位便坐了下来。不一会上来一位老人,欢欢就积极主动的让老人到这边来坐,因为书包太笨重,欢欢一下子没有提起来,但是这位老人立刻变得不耐烦了,直接提起欢欢的书包往地下一扔。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这一举动让李先生十分愤怒,提起孩子的书包又放在了座位上,说:不好意思这个座我们不让了,我家孩子让给您座位是出于善意,而你的态度完全不值得我们这样做! 说完后又告诉孩子:你一定要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但是如果那个人硬是道德绑架你,那么你也没必要委屈自己!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父母应该知道:道德教育并不是形式固化、教条思维的,而是与是非观念结合在一起的。

如果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到的教育时一定要注重这些,否则就会让孩子迷失方向。所以关于道德教育,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一、单薄的道德至上不可取

人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没有道德去约束和规范就会演变成无底线、无意义。道德本来就是约束我们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一旦被一些人拿去利用,将是非观念从道德中剔除,便形成了“道德绑架”。有些老人是被他人的美德“惯坏了”,认为给他们让座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让或者让的慢就是没道德没教养的行为,就如上述案例,那位不讲道理的老人就是一位把道德用坏了的典型。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二、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千万不要实施了过分的控制

我国普遍出现一种情况:孩子犟嘴就会被家长打骂。因为父母认为孩子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他们辛辛苦苦的养孩子那么大,孩子应该什么都顺从自己,这就表现出来了过分的控制欲。即使孩子只是说了和父母相对立的观点,家长有时都会认为那是一种不孝的“顶嘴”,作为父母养孩子长大成人,孩子就必须得感恩戴德万事顺从,正是父母的这种心态,也形成了一种道德偏向,让孩子的思想完全掌控在了手中。

三、道德是灵活的不是教条式的、有权威性的

有的父母为了能够教育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孩子,让他们完全按照道德的路子,根本不分辨错与对,是与非,基本上都是按照呆板的形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让他们懂的美德适用的情况还分错与对。上述例子里的李先生就是一位会教育的爸爸,他能够让孩子知道道德也分对与错,并不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思想道德都是健康的,三观都是正确的。

老人嫌6岁男孩让座慢,直接甩掉孩子书包,爸爸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尚且不懂得明辨是非,如果父母只是按照教条式的方法教育孩子要道德优质,品格优秀,他们在不分好坏的情况下,是很容易走歪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