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房地产短期看政策,尤其是在一年半载的时间之内。大家对于房价的关心,观察点莫过于调控政策的变化,从紧还是逐步宽松的市场环境,政策的变化将直接改变楼市的走向。对购房者而言,政策从紧房价难以大涨,且有下跌可以从容不迫,反之政策宽松了,房价可能随时反弹,则有可能在犹豫中错失良机。那么,楼市调控是否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一、房地产融资政策偏向从紧。房地产之所以高杠杆、高增长、高负债,背靠的是银行持续不断地“输血”,这也是商品房预售制的根源。在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和银保监会负责人郭树清指出,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居民贷款比重急速上升制约了消费,使其泡沫化更趋严重。政策吹风之后,房地产融资全面、持续地收紧,信托规模、海外发债均受到限制,并严厉处罚违规向房地产“输血”的金融机构。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11月14日,郭树清在南昌主持召开“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会议时表示,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继续拆解影子银行,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这就预示房地产“大池子”难有大水漫灌,其开发投资高增长的历史将告一段落。但是,这并不代表房地产要打压,而是正本清源。金融从严从紧不可能单指房企,对购房者来说,房贷利率大幅下调可能是奢望。

二、调控措施偏向适度宽松。上半年,调控措施偏向宽松已初见端倪,有迹可循。如江苏邳州、湖北恩施房协会“限跌令”,江西赣州指向特价房源的“限价令”。而最奇葩的是,9月份桂林某区召开会议,要求房企抱团签订自律公约,抵制恶意降价抛售行为,碧桂园区域总裁代表房企作了道歉,恒大等房企承诺表态。10月马鞍山住建局发文,房企售价不得低于备案价的10%,否则不予网签。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10月份,南京六合区大专人才购房,无需社保和个税证明。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迁入的无户籍职工,可在滨海科技园和宝坻科技城购房。11月27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文称,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地产调控主基调,叠加政治局会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就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总体仍是从紧。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接下来更有可能的是各地在因城施策的基础上会适度加大主动权。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经济参考报传递了两层意思:一是房住不炒仍是主旋律,房地产调控仍以从紧为主旨,这是总体上把握调控的大方向。在房屋空置税、房产税未出台的前提下,楼市长效管理投机制不会改变,调控不会全面放松。二是根据因城施策,地方因地制宜的主动权适度加大,表明调控边际宽松、泛人才化,凡是楼市下行压力较大的城市,地方有更多的调控自主权。这既是楼市自身维稳之需,也是经济稳增长发挥房地产的“压舱石”作用。

三、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最近,楼市有整体回调迹象,房地产调控是否会全面放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一直争议不休。其实,住房不炒这一面大旗,一直高悬在楼市的天空之上,中央两次会议均强调“房不刺经”,并从源头上管控房地产金融放水。这一次的经济参考报的表态十分明了,已经为楼市定了调。

楼市调控开启“一紧一松”新模式?购房者,留一半清醒有何妨


经济学家马光远,近期连续发文表示,房地产调控过于严厉了,他预计2020年中期,调控政策会有所放松。从历次调整来看,08年、14年房价大跌,跌幅在年内呈现波浪式,想抄底很困难。从当下市场看,除深圳外一线仍在横盘向下,二线回调下跌,三四线涨跌互现。买担心房价下跌被套,观望又怕上涨坐失良机,购房者的心态莫过如此。如果楼市调整时长一年,房价大跌时间则只有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