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是賈樟柯監製、韓傑導演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而主演王寶強也曾獲得多次“最佳男演員”獎項提名,更有很多人認為憑藉這部片子,王寶強應該得到一個“影帝”的榮譽。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電影海報

《hello,樹先生》講述的是:“樹”(王寶強飾演)是村裡一個沒有工作、整日閒蕩的人,被人看不起、奚落嘲笑是常事,但他內心敏感豐富,時常想起已經死去的父親和哥哥,最後在新婚之夜終於瘋癲。很多影評人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之作,這樣說的原因之一便是影片借瘋癲後的“樹”之眼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那麼,樹是怎麼樣從一個普通人變瘋癲的呢?以下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樹變化的過程。

一、從精神分析的角度

精神分析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創立。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構成。本我指原始的自己,以快樂為原則,以滿足基本的生理慾望為要求;自我指“自己”,以現實為原則,以滿足本我的慾望同樣使自己不受到傷害為原則;超我指理想的自己,以道德為原則,以管束自己的行為來達到社會道德標準為要求。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

樹在影片開頭便說“我總是夢見我爸,披個黑大衣,到處找我哥”。樹的哥哥86年被當流氓抓起來,而他只不過是一個愛唱愛跳、熱情洋溢、跟文工團的姑娘談戀愛而已。而樹也跟哥哥一樣,內心是一個豐富善感的文藝青年,他寫給小梅的短信可以看出他內心多文藝:相思是煙,相憶是酒,你就像那菸酒,搞得我酒不離口,煙不離手!

樹的哥哥的形象,其實就是樹內心“本我”的折射。他喜歡哥哥,崇拜哥哥,因為哥哥很快樂,活得很自我。樹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被人看不起、人人可以欺負的人。高朋媽媽奚落他:“小梅要不是有殘疾,能看上你嗎?”;二豬就因為樹稍稍問了下拆遷房的事就讓樹給他跪下;而本想讓發小藝馨能給自己安排個工作,藝馨卻不告而別……樹的“自我”活得很壓抑,他也想像哥哥那樣,無所顧忌,隨心所欲。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劇照

每當樹過得稍微開心點,爸爸的身影便會浮現:樹在黑板上隨心所欲地用粉筆亂畫,驀然回頭發現已逝的爸爸站在門口神情嚴肅地看著自己;樹的婚禮上,即將拜堂了,樹環顧四周,發現爸爸坐在凳子上一臉怒氣地看著自己。

爸爸的形象,其實就是樹的“超我”的外化。他僅僅因為兒子犯了流氓罪,就將其吊在樹上打,下手重到能將其失手勒死,足以看出他對社會道德的重視。“超我”的特徵之一,便是對道德規範的推崇和社會文化環境中的價值觀念無比贊同,追求完美。而樹在親情、友情、愛情中卻大獲全敗——自己的親弟弟在新婚之夜打得他鼻青臉腫;樹崇拜的發小藝馨身為教師、事業有成卻屢次出軌;新婚當天樹和小梅在雪地中被眾人捉弄、小梅也離他而去……

北大心理學教授說:“每個人都是在‘本我’和‘超我’中互相拉扯,而‘自我’便起到調和的作用。如果‘自我’比較弱,就會把矛盾轉換到病症中去,來減少‘自我’的壓力。”樹的“自我”本來就弱,所以他最終在“本我”和“超我”的撕扯中,得了癔症,出現了幻覺。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劇照

二、從異常心理學的角度

異常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創傷後應激障礙”,它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樹目睹了爸爸失手將哥哥勒死,可想而知受到的衝擊有多大。樹在早期雖然並沒有出現明顯症狀,但他內心肯定是受其困擾的,在影片開頭,樹就說自己經常夢見爸爸披著黑大衣找我哥。這裡的“黑大衣”其實就指向了樹內心的恐懼,黑色是一種壓抑、冷酷的顏色,而“黑大衣”就更加讓人感到沉重、窒息。

樹在汽修廠將眼睛弄傷後,到醫院包紮,護士蘋蘋要為其敷藥、把眼睛蒙上,樹說:“再看看,再看看”,他恐懼陷入無邊的黑暗,因為黑暗代表了他的爸爸。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劇照

很多人正在遭遇死亡或者重大的傷害後,內心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心理學學者所作的一項調查中(《心理與行為研究》2019年第3期,“農村青少年創傷經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流行特徵”)顯示,“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檢出率最高的創傷性事件類別為‘遭受/目睹家庭暴力’,其次為‘重病/重傷治療’,前者PTSD檢出率接近後者2倍。”

樹其實自從看到爸爸失手將哥哥勒死的那一刻,就已經得病了。

三、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

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自我認同感”。它是指個體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在社會中處在何處的穩固且連貫的知覺。樹是一個並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要去哪裡的人,這就是“自我認同感缺失”。

他的發小,高朋,喜事臨門(娶妻)且賺錢有方(有一個鏡頭是高朋拿了一大把錢在數);藝馨,在城裡開辦輔導班,成為教學名師,娶妻已多年;就連輩分比他小的二豬,也因為藉著當村長的姐夫的東風,在村裡開礦大把撈錢。而樹則是一個既沒有工作也沒有結婚的人,人人瞧不起他,就連小孩也敢嘲笑他:“你是誰?你算老幾呀”,小莊不小心蹭了二豬的車,樹讓二豬給他個面子別跟小莊計較,但二豬一把把他推到一邊,並不給面。但是樹並不是阿Q,他內心並不像阿Q那樣被人嘲笑也能怡然自得,相反,樹內心敏感豐富,他只是無力去跟那些欺負他的人叫囂。所以他在給二豬下跪之後,流著淚握著藝馨的手說:“活著沒意思”。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劇照

在同輩之中,他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在整個村子中,他也是一個人人可以取笑的可悲人物。他對自己的生活心生失落,甚至絕望,不知該怎麼辦。

他曾經到藝馨的輔導班中工作過一段時間,但他沒有學歷、技術也沒有可用之地、不在意穿著打扮,保留了在村裡的習慣,喜歡四處閒逛,沒有秩序。所以,他並不能像藝馨一樣,成為一個城市人,他骨子裡還是屬於農村的。而因為“瑞陽礦業”的開業,整個村落的人都要搬去“太陽新城”,他知道自己不屬於那裡,但屬於哪裡,他自己也不知道。

樹是一個沒有根的人。他在家庭劇變、城鄉搬遷、社會環境的改變中,孤苦無依。

《hello,樹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樹先生為什麼變瘋

《hello,樹先生》劇照

樹雖然“瘋癲”了,但他其實比村子裡的任何人都清醒且有良知,正是他的“清醒”讓他“瘋癲”。影片最後,他幻想自己握著“瑞陽礦業”賈總的手,說要抽出部分資金搞搞科研,廢物利用,解決汙染環境的問題。他說的話雖然幼稚自大,但他內心是確實在關心這些問題的,而不像其他人一樣,舊村子被煤礦毀了,就搬去城裡新家。可以想象,如果新家有一天也毀了,他們也只會等著下一次搬遷的來臨。

電影中的樹先生終究是瘋了,他是一個缺乏身份認同的人,他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生存的意義,他不是沒有追求,然而卻無力改變一切。像樹先生這樣的小人物到底該何去何從,電影中並沒有給出答案。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樹一樣的小人物並不在少數,芸芸眾生中平庸者佔大多數,面對這樣的境地如何自處?我想,或許是在接受現狀的情況下,儘量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堅持自己的初心,在一切最終塵埃落定前,費盡力氣與命運抗爭,直到尋找到內心追逐的那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