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渑池县:“四管齐下”打通以案促改“最后一公里”

去年以来,渑池县针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问题,从做实警示教育、抓牢廉政教育、突出问题整改、强化建章立制四方面入手,做深做细做实乡村以案促改,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以案示警特色活动助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同为村干部,看着他们在被告席上痛哭流涕地忏悔,我们感触很多!一定要吸取教训,严格自律,不犯错误!”参加完两起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旁听庭审后,渑池县张村镇张村村党支部书记袁三伟感慨地说。

2018年,全县村“两委”干部换届期间,渑池县公开庭审两起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400多名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场接受警示教育,3万余名干部群众收看庭审直播。庭审结束后,在全县各乡、村集中播放《蝇贪之鉴》专题片。

通过开展一年一项特色警示教育活动,举办“强信念、守廉洁、扬正气”廉政诗文诵读比赛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廉政微电影征集展播等活动,不断创新多元化、特色鲜明的警示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进一步激发。

以案促教“五个一”引领乡村廉政教育常态长效

“下面通报四起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后营村“五个一”活动现场,包村镇领导话音刚起,在场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某便羞愧地抬不起头,对之前套取危房补助款用于村卫生室建设的行为后悔不已。

针对农村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问题,渑池县出台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方案,常态化推进“五个一”活动,每月组织农村党员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每季度由包村乡(镇)领导为村组党员干部上一次廉政党课,每季度通报一批侵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件,每半年召开一次廉政专题组织生活会,评出一批廉政文化示范村,实现了廉政教育常态长效和春风化雨的有机融合。

2018年以来,全县共开展19次专题学习,通报典型案例74起,观看警示教育片20多部,上廉政党课78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农村党员干部法纪意识、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以案促改分专题解决突出问题

问题整改要有“准星”和“坐标”,防止大而化之。渑池县聚焦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专题推进整改。去年,以侵吞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救灾补助款、违反村财乡管规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为专题,在乡、村开展以案促改。今年将围绕仁村乡雪白村易地搬迁违纪违法案件,在全县开展专项以案促改。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通过专项治理、巡察监督、监督检查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渑池县先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村级小微权力专项整治等活动。在12个乡(镇)设立监察专员办公室,在236个行政村聘请廉情监督员,打通乡村监督“最后一公里”。启动巡察村(社区)工作,先后分4轮对83个行政村开展巡察,发现问题205个,立行立改14个,移交问题线索34个。

以案促建“制度+科技”挤压微腐败生存空间

以往征地拆迁,用尺子量,会出现误差,也容易让人钻空子。针对征地拆迁任务重、易发生廉政风险这一问题,仰韶镇规定凡涉及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的,一律由第三方公司测量评估;凡涉及征地拆迁资金使用的,一律由镇、村干部签字,镇党委会讨论通过方可支出。“现在有了这项制度,征地拆迁公开透明,由此引发的违纪违法问题和信访举报大幅减少,村干部工作也好做了!”仰韶镇党委书记杨润明说。

围绕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查摆出的问题,渑池县坚持制度建设、科技监管共同发力,先后修订完善制度8个,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推行“村务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实行村干部亲属涉权事项报告制度,为全县4150名乡、村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出台运用大数据加强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意见,建立大数据公开、监督、保障三大体系,实现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

在高压反腐强大震慑、以案促教唤醒初心、以案促改堵塞漏洞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渑池县先后有8个乡(镇)22个村党员干部主动上交违纪违规资金67.97万元。(三门峡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