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澠池縣:“四管齊下”打通以案促改“最後一公里”

去年以來,澠池縣針對農村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易發多發問題,從做實警示教育、抓牢廉政教育、突出問題整改、強化建章立制四方面入手,做深做細做實鄉村以案促改,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

以案示警特色活動助推警示教育入腦入心

“同為村幹部,看著他們在被告席上痛哭流涕地懺悔,我們感觸很多!一定要吸取教訓,嚴格自律,不犯錯誤!”參加完兩起村幹部職務犯罪案件旁聽庭審後,澠池縣張村鎮張村村黨支部書記袁三偉感慨地說。

2018年,全縣村“兩委”幹部換屆期間,澠池縣公開庭審兩起村幹部職務犯罪案件,400多名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現場接受警示教育,3萬餘名幹部群眾收看庭審直播。庭審結束後,在全縣各鄉、村集中播放《蠅貪之鑑》專題片。

通過開展一年一項特色警示教育活動,舉辦“強信念、守廉潔、揚正氣”廉政詩文誦讀比賽和“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廉政微電影徵集展播等活動,不斷創新多元化、特色鮮明的警示教育活動,使黨員幹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覺進一步激發。

以案促教“五個一”引領鄉村廉政教育常態長效

“下面通報四起村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在後營村“五個一”活動現場,包村鎮領導話音剛起,在場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某便羞愧地抬不起頭,對之前套取危房補助款用於村衛生室建設的行為後悔不已。

針對農村少數黨員幹部紀律規矩意識不強問題,澠池縣出臺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黨風廉政教育方案,常態化推進“五個一”活動,每月組織農村黨員觀看一部警示教育片,每季度由包村鄉(鎮)領導為村組黨員幹部上一次廉政黨課,每季度通報一批侵害群眾利益典型案件,每半年召開一次廉政專題組織生活會,評出一批廉政文化示範村,實現了廉政教育常態長效和春風化雨的有機融合。

2018年以來,全縣共開展19次專題學習,通報典型案例74起,觀看警示教育片20多部,上廉政黨課780餘次,受教育黨員幹部10萬餘人次,農村黨員幹部法紀意識、自律意識明顯增強。

以案促改分專題解決突出問題

問題整改要有“準星”和“座標”,防止大而化之。澠池縣聚焦查處的村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分專題推進整改。去年,以侵吞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救災補助款、違反村財鄉管規定、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為專題,在鄉、村開展以案促改。今年將圍繞仁村鄉雪白村易地搬遷違紀違法案件,在全縣開展專項以案促改。

針對案件暴露出的問題,通過專項治理、巡察監督、監督檢查等方式,推動問題解決。澠池縣先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掃黑除惡監督執紀問責、村級小微權力專項整治等活動。在12個鄉(鎮)設立監察專員辦公室,在236個行政村聘請廉情監督員,打通鄉村監督“最後一公里”。啟動巡察村(社區)工作,先後分4輪對83個行政村開展巡察,發現問題205個,立行立改14個,移交問題線索34個。

以案促建“制度+科技”擠壓微腐敗生存空間

以往徵地拆遷,用尺子量,會出現誤差,也容易讓人鑽空子。針對徵地拆遷任務重、易發生廉政風險這一問題,仰韶鎮規定凡涉及房屋拆遷和土地徵用的,一律由第三方公司測量評估;凡涉及徵地拆遷資金使用的,一律由鎮、村幹部簽字,鎮黨委會討論通過方可支出。“現在有了這項制度,徵地拆遷公開透明,由此引發的違紀違法問題和信訪舉報大幅減少,村幹部工作也好做了!”仰韶鎮黨委書記楊潤明說。

圍繞侵害群眾利益案件查擺出的問題,澠池縣堅持制度建設、科技監管共同發力,先後修訂完善制度8個,出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規範化管理暫行規定》,推行“村務卡”制度,規範村級財務收支,實行村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報告制度,為全縣4150名鄉、村幹部建立廉政檔案。出臺運用大數據加強小微權力監督工作的意見,建立大數據公開、監督、保障三大體系,實現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目前試點工作正有序推進。

在高壓反腐強大震懾、以案促教喚醒初心、以案促改堵塞漏洞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澠池縣先後有8個鄉(鎮)22個村黨員幹部主動上交違紀違規資金67.97萬元。(三門峽市紀委監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