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在新余的工业发展史上,有一家企业显得很特别,它不是新余“土生土长”的,却在新余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它是一家国有企业,却带着神秘的面纱,老百姓称呼它为“军工厂”;它在新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里,见证了新余工业经济的腾飞。

它就是江西钢丝厂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江西钢丝厂(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搬迁至新余市岭泉第二次创业厂大门。 

江西钢丝厂发展有过辉煌,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许多国有军工地方企业一样,江西钢丝厂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江西钢丝厂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企业一度处于资不抵债的困境,全厂上下人心惶惶,职工纷纷外出寻找出路,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2002年以厂长金卫平同志为首的管理团队,临危受命,面对困局,用他们的智慧和胆魄以及对企业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企业浴火重生,闯出了一条新路,经过10余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使企业一举扭亏为盈,生产经营跃上新台阶,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总体进展顺利,改革改制有了新突破,经济效益、职工收入获得新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江西钢丝厂坚持改革创新,担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了国有企业,谱写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省属地方军工企业打造成明星企业,从参与组建国泰集团股份上市(2016年11月1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977)、到新余国科公司上市(2017年11月1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722),企业呈现出生机勃勃、创新发展的局面,书写了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在安福的山沟里艰苦创业


江西钢丝厂(又名国营九三九四厂),第三厂名江西爆破器材厂,隶属于江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归口于兵器工业部(2014年6月底移交江西省国资委并委托省政府投资平台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是省属地方军工企业,系火工品生产专业工厂。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大山深处的老厂工房。

1965年上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和有关国防工业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方针,选定在距安福县城西南六十多公里远的陈山沟内兴建几个三线单位,其中之一为火工品生产专业厂——即后来定名的江西钢丝厂。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老厂家属楼,坐落在深山密林中

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国防建设,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工人们,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满怀报效祖国、支援国家军工建设的理想和热情,来到山高林密,交通极为不便的陈山沟。 “当时的陈山沟就是一座荒山,到处都是树,生活物质奇缺,连路都没有,我们先开路,才能把机器设备运进山里。工人们硬是靠着小推车、铁铲,把大山挖出一条路来,又填平了地形,不然厂房都盖不起来。”退休老领导谢剑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感慨良多。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老厂的办公楼,是一幢两层的小平房。

工厂兴建之初,基本建设按照先道路、再工房、后宿舍和生活福利设施的原则进行,第一代建设者们一直在十分困难的生活环境中筹建工厂,他们寒冬腊月穿单衣、打赤脚,肩扛手提,用极为简陋的工具建设工厂;他们点煤油灯,住自建的“干打垒”。他们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培育了工厂“团结务实,开拓奉献,拼搏进取,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实现了顺利投产,同时还建起了生活区,食堂、哺乳室、单身职工宿舍、办公大楼、托儿所、澡堂、消防队、职工医院、影剧院、广播站、招待所、理发室、冰棒房、图书馆等,在一片荒山老林中创造了奇迹,职工最多时达到2400余人。至1969年,国家投资295.15万元,建成生产工房近20000平方米,投资107.03万元,建成宿舍12020平方米和其他福利设施4662平方米。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从大山深处到新余再出发


随着企业生产逐步走上正轨,规模不断扩大,山区道路交通的短板和信息的闭塞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满足发展需求,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厂领导、职工群众就表现出搬迁工厂的意向。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第二次创业新余厂址概貌。

1983年1月,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决定将九三九四厂的新余河下仓库划归工厂,其中就包含有对工厂搬迁的总体考虑,1983年4月,工厂向当时的新余县人民政府递交“关于我厂在河下地区建设火工品生产基地的报告”。1984年1月,工厂正式向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呈送“关于我厂为解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与发展申请搬迁的报告”。1984年3月,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计划部同意工厂搬迁到新余市西郊建设,其中建设资金由工厂自筹,建设用土地指标由省里解决。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工厂完全靠自筹资金于1990年2月搬迁到新余市西郊河下乡岭泉村虎头山,开始了新的创业。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第二次创业厂区正大门。

一个在山高林密的地方建成生产生活区,并已安稳下来,生产生活都有条不紊的企业,要再次整体搬迁到另一片荒山野岭去建设新厂房、新生活区,开启一段新的征程,是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的。“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因为上面规定了资金只能自筹,其他的生产设备、生活设施的搬迁倒没觉得有多困难,那时我们都有一股子劲,全体职工心很齐,精气神很足,为了企业的发展,再苦再累都不怕。”工厂退休领导黄演珉回忆道。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江西钢丝厂搬迁至新余市城西岭泉村的办公大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新余市城西岭泉村岭的建设场地,钢丝厂人面对的是一座砂石遍地的荒山,一切重来,但在困难面前,钢丝厂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奉献,拼搏进取,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再次在荒山上创造了工业建设的奇迹,老厂里面有的,新厂里一样不少,而老厂里面没有的,新厂里也有了。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江西钢丝厂生活区。

工厂退休领导黄演珉告诉记者,工厂生活区的一个篮球场,就是钢丝厂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平整出来的,都是义务劳动,不讲报酬,钢丝厂职工家属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体育比赛,每逢重大节假日,厂里就会举办文艺汇演,场面相当热闹,职工家属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比山沟里好多了。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工人自建的足球场。

江西钢丝厂深深植根于新余这块开放创新的热土,借助区位优势,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以开阔的发展视野、强劲的技术力量和科学的管理,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工厂于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二级企业,1994年经国家六部委审定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是国防科工委的军品生产、科研许可证和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02年以来连续十余年荣获江西省优秀企业、新余市优秀企业、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生活区的体育运动设施。

艰苦创业奠基石,励精图治谋发展。经过数代军工人的无私奉献和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从江西钢丝厂发展起来的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从事军民用特种器材、人影装备、气象设备等产品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企业;江西新余国泰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已发展成全省唯一一家民用起爆器材生产企业。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从改制到上市的华丽转身


2005年,江西省属地方军工企业改制被中央、省委省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江西钢丝厂在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按照“职工安置一步到位,关闭破产改制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一方面一次性将原在岗职工1568人、离退休人员818人进行妥善安置,员工身份全部进行了置换;另一方面将学校、医院、民爆器材检测中心成建制地移交政府,对工厂生产生活区的水电进行改造,组建了袁河街道办钢丝厂社区居委会承接企业的社会化管理职能,一系列的改制措施让工厂轻装上阵,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改制后的新公司——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办公大楼。

工厂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公司定员定岗,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企业取得较快速度的发展,员工也受益匪浅,2006年以来的10余年间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都在20~30%左右,职工年平均收入高于国内同行业和本地区的平均水平,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生活的高度和谐。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改制后的新公司——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生产工房(1201工房自动化生产线)。

2008年根据江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江西钢丝厂下设了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余国科公司”)和江西新余国泰特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余国泰公司”)。同时,新余国泰公司从江西钢丝厂剥离加入江西国泰民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国泰公司”),成为其子公司(2016年11月11日随总公司一并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新余国科股份公司(2015年6月25日由“江西新余国科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更名为“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下设了新余国科特装公司和新余国科气象服务公司两个全资子公司。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图为新余国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卫平在上市仪式上致辞。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试点企业,江西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江西省创新型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江西省军民融合示范企业,也是省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新余市、江西大成国资公司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公司(2017年9月20日获得了发审委审核通过),并于2017年11月10日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江西省第59家、境内第39家上市公司。

神秘的新余“军工厂”:从山沟里孕育出两家上市公司

图为敲响开市宝钟。

从1965年建厂,到2017年上市,五十二年的岁月沧桑,五十二年的征程跋涉,江西钢丝厂几代人靠着顽强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胜利走过了“创业、搬迁、奋进”三个阶段的光辉历程,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市场业绩不断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目前已经建设得像花园式的企业,因城市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江西钢丝厂面临着第二次搬迁。但勤劳勇敢的钢丝厂人以大局为重,全力以赴完成了再次搬迁,开始了新的一轮的创新和创业。正如金卫平同志所说:第一次搬迁,我们靠贷款、靠节衣缩食完成了,工厂背上了很沉重的负担,但我们挺过来了。那么,第二次搬迁,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用我们的辛勤和智慧,赋予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将我们的新厂区建设得更加现代化,更加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