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有多重现实意义

作者李凤文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近日,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体、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此举将有利于促进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发展,防止不规范的结构性存款无序增长,增强银行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有多重现实意义

结构性存款,即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85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来,受银行存款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资管新规”禁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等因素影响,我国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成为一些银行揽存的“利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违规展业等问题。

应该看到,结构性存款业务的不规范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诸如扰乱银行存款市场秩序,加大负债成本;对于存款人来说,容易造成理财产品“刚兑”的误导,不利于投资者风险教育和理财新规的有效落实;给企业套利预留了空间,不利于风险防范,也影响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对结构性存款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更规范的监管要求,是对结构性存款现行监管规定的系统梳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有多重现实意义

对于银行来说,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和市场利率回归合理水平,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根本上杜绝通过“假结构”进行变相高息揽存问题的发生,防止存款的无序增长,增强银行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与此同时,还可带动贷款实际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据测算,在银行LPR(贷款基础利率)报价中,资金成本占比超过70%。此次规范,就十万亿量级的结构性存款而言,付息成本有望下降2.1%,由此能够明显推动银行体系负债成本下降,并将促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

对于存款人来讲,有利于加强对存款人的理性投资教育,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结构性存款不同于一般性存款,具有投资风险。为此,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在产品销售时,除了及时提示风险披露相关信息外,还需遵循风险匹配原则,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严禁对投资者进行误导销售。如此规定,有利于培养投资人的理性投资意识,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有多重现实意义

从稳定市场的角度来看,通知采取设置过渡期和“新老划断”的政策安排,有利于银行资产负债调整和流动性安排,促进业务平稳过渡,避免对银行流动性管理和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要实现结构性存款业务平稳有序发展,各商业银行应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开展自查整改,依法合规展业,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督管理,推动银行严格执行相关监管规定,有效防范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有多重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