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文|逆北

01落水的女子

1911年11月的一天清晨,黄浦江面的薄雾还未散去,一艘游轮缓缓驶过,船上的人们仍沉浸在睡梦中。可就在这时,从水面上突然传来了扑通的响声,紧接着,便听有人大呼道——“有人落水了!"旅客纷纷涌向甲板,看热闹者有之,为落水者祈祷平安者亦有之。

过了很长时间,落水者终于被打捞上来,这是一位刚步入中年的女子,她的身体早已冰凉。后来,从知情人处方得知,其落水并非他人所为,而是自杀,至于自杀的原因,则是由于其丈夫惨死,她情感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于是选择匆匆了结此生,随丈夫而去。

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因为在那样一个局势动荡的时代,一个女子寻短见,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关注的。但是,她的死却震动了当时刚刚于中国南方举起义旗的革命党人。因为女子的丈夫,曾是他们最忠实可靠的战友。

此人名叫吴禄贞,是清王朝的新军第六镇的统制。第六镇本为由袁世凯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之师。西太后与光绪死后,摄政王载沣行集权改革,将袁世凯的兵权削除,袁暂避河南老家,而他的手下军卒,则被摄政王另外安排人分领,吴禄贞正是其中一员。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吴禄贞,前排右三)

02联合晋军,攻打北京

载沣非常看重吴的才干,几年前,中日在东北发生领土争端,日本人坚持其所管辖下的朝鲜应占有中国东北延边地区的土地。清廷最发愁的就是应付这种麻烦事了,但吴禄贞却不担心,他被派到当地后,一面据理力争,一面与地方官训练部队,进行威慑,最后迫使日本人放弃图谋。载沣因为这件事对他刮目相看。

除此以外,载沣的亲信、掌管禁卫军的良弼也极力称赞吴的才干,二人曾同在日本士官学校求学,所以这也给良弼观察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颇为讽刺的是,良弼对吴的关注,其实都没有关注到点子上,比如他的政治倾向,因为当时,吴已经加入了黄兴等领导下的反清组织华兴会,在这个组织中,吴还是骨干分子。良弼对此一无所知,在他的极力举荐与吴的金钱贿赂下,庆亲王将袁世凯留下的第六镇新军交到了吴手里。

吴得此精锐,兴奋异常,而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武昌爆发的武装起义不但驱逐了清朝的总督,还促使其他省宣告独立,抵制清王朝统治。例如,距离清廷直隶行省最近的太原城,也举起了反清的大旗。一些新军官兵推举中级军官阎锡山为他们的统帅,试图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全省。

面对四面八方的告急文书,载沣连忙以荫昌为陆军大臣,试图调动北洋军南下作战,好阻击武汉的革命军。可是,此时北洋军中的大部分军官早把效忠清廷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他们只效忠一个人,那就是袁世凯。北洋军官兵,大多是北方农家子弟,他们对长官的忠诚极强,而且排斥一切来自于他们圈子之外的干预,朝廷也不行,这是当时清廷高层所未能预料到的。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影视剧中的袁世凯,左二)

眼看调动不了军队,载沣只好向之前的政敌袁世凯低头,他以皇帝名义连发诏书,催袁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经过讨价还价,袁重新夺回了他之前失去的权力。可是,就在他还没有从家乡起身赴京时,他的亲信给他送来了一份重要的情报——北洋第六镇的统领吴禄贞是革命党,此时,他正打算联合阎锡山的部队,一同攻打北京。

03杀死吴禄贞

在当时,且不说北京城内还有不少革命党的暗杀组织,光吴禄贞和阎锡山的军队加在一起,就够载沣喝一壶了。而此时,载沣等人也对吴禄贞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运往湖北前线的军火,在途经吴禄贞镇守的石家庄时被扣。清廷询问原因,吴却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一语成谶,摄政王载沣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不出袁世凯等所料,推翻清廷,吴正有此意。为了壮大力量,他还联合了驻扎在滦州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部。张对满洲贵族在过去立宪中疯狂敛权的行为深恶痛绝,此时,他看到天下大乱,自己又身居滦州,距离北京不到300里地,正可揭竿而起,给清廷沉重的打击。

当吴禄贞亲自来到他的驻地,与他说明了联合反清、攻打北京的计划后,张却有些犹豫不决。因为他并没有想过要主动进攻清王朝的政治中心,而且阎锡山和吴禄贞的实力如何,他心里也没底。面对张的迟疑,吴大为不满,他返回住所,仍然沉浸在自己攻打北京的计划之中。

吴很自信,但他忘了,载沣对他的起兵一筹莫展,袁世凯可不一样。袁纵横大清官场近二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知道,吴禄贞的二心,不仅有可能埋葬紫禁城的政敌,还可能让自己失去同南方革命党谈判的筹码。政治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袁不再犹豫,他的一切想法,都汇成了一句话——杀死吴禄贞。

04计划的破产

那么,怎样做才能结果吴的性命呢?派军队大张旗鼓过去可不行,因为第六镇可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万一火拼起来,吴倒是难逃一死,自己的实力也会受损,这是赔本买卖,袁精明一世,很快否决了这一做法。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受训的新军)

明的不行,袁决定来暗的,经过袁派人活动,吴禄贞的亲信骑兵营长马惠田被拉拢过来,同时被收买的,还有马步周、吴鸿昌等第六镇高级军官。

11月7日的凌晨,就在吴还在为接应山西来的同盟军而思虑时,他的骑兵营长马惠田出现在了他的住宅门前。马走近吴时,他一愣,就在他迟疑的时候,马迅速掏出短枪,击中了吴的心脏。

吴没有想到, 胜利近在咫尺,自己竟会成为这场斗争的第一个牺牲品。他捂着伤口,支撑着想去门外求救。可是,埋伏在门外的吴鸿昌等人不会再给他这个机会了,他们一哄而上,结束了吴的性命。吴的人头被他们砍下,好向袁世凯邀功请赏,至于第六镇的北洋军,本来也没有想过要去进攻北京。一看主帅死了,自然按兵不动,袁世凯赢了。

吴禄贞死后,山西的新军得不到接应,又害怕中埋伏,于是纷纷撤走,曾经的军事联盟土崩瓦解,至于滦州的张绍曾,本就对进攻北京信心不足,一得知吴禄贞身首异处的消息,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的部下鼓动他独自发难,但他却一面推脱,一面乔装改扮,溜之大吉。

张的部队因为没有了主帅,也和第六镇北洋军一样原地打转。部队中,有人曾寄望于自己能被清廷再次收编,但他们忘了,袁世凯对于第六镇的感情,和对第二十镇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命令心腹曹锟领大军围攻第二十镇,血洗滦州,吴禄贞等奇袭北京的计划,至此宣告完全失败。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没能占领北京?

吴禄贞的死让黄兴等颇为叹惋,从此,他们不得不在高呼推翻清廷的同时,还得尽可能的提防袁世凯。对于双方而言,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只不过不是在北京,而是武汉。

参考文献:

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 中华书局

虞和平等编《吴禄贞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吴禄贞史料集》 来源:《石家庄文史资料》

雪珥《国运190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祝勇《辛亥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