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独特的祖姑祠——潮州盛户祖祠

来源: 揭阳日报(2015.07.06)

盛户祖祠位于潮州市凤塘镇后陇(又名“鹤陇”)村盛户管区,是潮汕地区传统祠堂中一座少见的祖姑祠(女祠的一类)。该祠堂的名称、建筑形制和祠主“大娘姑”称谓等都很另类,与众不同。

盛户祖祠位于后陇村苏氏宗祠“甲一公祠”(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甲一公为后陇苏氏第十世祖)后面,坐北朝南,祠堂为一进一天井格局(形制狭小,俗称“祠堂仔”),堂号“报德堂”,祠主为后陇苏氏第十四世祖姑苏资淑,是一位“未(不)嫁姑”。祠堂由苏资淑胞弟苏孝德(号盤隐)的裔孙于明代中后期建造(具体年代未详,祖姑祠作为支祠比宗祠“甲一公祠”肇建时间早)。该祠堂是供奉苏氏资淑祖姑神主的专祠,属于女祠中的祖姑祠。祠堂冠名独特,其名称中“祖祠”二字之前并不是采用通例冠以姓氏(如“×氏祖祠”)或祠主字号(如“××祖祠”),而是用祠堂所在地(“盛户”为房派围落地名)的名称,没有标示“祖姑祠”性质等相关信息,这在传统祠堂的命名上是极为少见的。

祖姑祠与甲一公祠前后相连,形似其前面两进一天井格局的宗祠——甲一公祠的后座(俗称“后包”),但却是彼此独立。甲一公祠的后厅墙即是祖姑祠的前厅墙,祖姑祠不设前门(前厅设侧门),与前面的甲一公祠不相通,而是自成只有单进一天井的独立格局。其天井左右各开一侧门(俗称“龙虎门”)——左门稍大,高约2.1米,宽约1.2米;右门略小,高约2米,宽约1.1米。左侧门作为祠堂正 门,外门石匾阳刻楷书“盛户祖祠”四字,内门匾则为贝灰雕蓝色行书“千秋俎豆”(“俎豆”本指祭祀、宴客的器具,后引申为祭祀和享品);右门为副门,平时关闭,不设外门匾,内门匾为贝灰雕蓝色行书“奕世箕裘”(“箕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指弟子耳濡目染,继承父兄之业。后以“箕裘”比喻祖业)。祠内祭厅正中仿造了一座高约2.3米, 宽约1.5米的神龛,用仿古的黑漆和仿古版金制作,龛内仅设苏氏资淑祖姑神位,铭文为:“明资淑苏大娘姑神位”。这也是盛户祖祠作为祖姑资淑的专祠(祖姑祠)的主要特征。神龛前为仿古供桌,古朴典雅。厅堂有一柱联,上联为“盛德浩存敬祖姑培兰植桂”,下联为“户泽盈瑞耀子孙奕世箕裘”,将祖姑祠的名称“盛户” 二字镶嵌其中,对联寄寓着感恩和祈福等传统人文内涵。

盛户祖祠的祠主并非苏氏的男性祖先,而是一位被裔侄孙称为“大娘姑”的“未嫁姑”。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未婚女性被视为家庭的“过客”,长大后一定要出嫁,所以有“女大不中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说法。在潮汕地区,还有把未婚待嫁的女性贬称为“别人家神主”,意指女儿终究是要嫁到夫家生儿育女并终老其中的,如果女儿嫁不出去而成为“老姑婆”则是不吉利和不幸的。根据古代宗法礼俗,女儿是不能被载入父系族谱,更不能入宗祠或建祠奉祀。苏氏资淑祖姑是一位“未嫁姑”,没有子嗣,为什么其后代族亲会为她建祠立谱世代奉祀并称之为“大娘姑”呢?

据载,女祠主苏资淑之父为后陇苏氏第十三世苏瑨(1359~1395),号昆山,未及不惑之年而在京卒于官,其妻邱氏(1364~1407)不久也亡故,遗一女一子,子苏孝德其时尚幼,长女苏资淑遂肩负起抚育胞弟的重任,以致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婚姻,成为苏家的“未嫁姑”,去世后葬于后陇鸡笼山,碑文为“明资淑苏大娘姑墓”, 至今墓葬尚存,裔孙依时祭扫。苏氏资淑祖姑相关事迹也被载入父族谱牒。根据后陇苏氏北宗谱牒记载:“十四世孝德公,昆山公之子……孝德公幼年时,父昆山公卒于京都,公伶仃孤苦,姊大娘姑抚养持携,矢志不嫁。迨公成人,姊已老矣,终卒于家中,附葬鸡笼山。石碑字‘明资淑苏大娘姑墓’。当是之时,北宗之派(苏氏后陇派下一支系,即盛户房)危如一发引千钧,幸赖祖姑苏资淑扶持,其得以瓜瓞绵延,皆祖姑之德所赐也。”其胞弟的后裔为感谢祖姑的恩德,遂于明代中后期营建专祠“盛户祖祠”奉祀祖姑,以报其德。苏资淑胞弟苏孝德的裔孙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出了一位甲辰科进士苏志仁(后陇苏氏第十九世,乡人称“吏部公”),累官至大理寺卿,祖姑祠或许就是苏氏这一代裔孙所建。苏资淑有恩于父族弟系,虽无子嗣,却一直受到后代族亲的追思和奉祀,正是崇祖报德有恒,千秋俎豆常香。

在现代潮汕话中,未能查得“大娘姑”这个词语,它在古代究竟有何特别含义?据苏氏族人介绍,这或许指苏资淑在双亲去世后, 肩负起抚养幼弟的重任,恩德宛如娘亲一样,故其胞弟裔孙尊称其为“娘姑”:“大”字既表示苏资淑是长女、是苏氏祖先苏孝德之姐,也表示尊敬或祖辈义(“大”字古代可用同“太”,用在称谓词前面表示尊称或祖辈)。所以,“大娘姑”一词可以理解为“像娘亲一样值得敬重的祖姑母”(但其族史对此未有所载)。另据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一)载:“东莞女子,未字者称‘大娘’,已字称‘小娘’,众中有已字、未字则合称‘大小娘’”(“字”指出嫁)潮州与东莞同为粤省郡县,历史人文多有相同之处,或许其时潮州也有“未字者称‘大娘’”的习俗;苏资淑是位“未嫁姑”,其身份与屈氏文中所说“未字者”相合,是否“大娘姑”就是“不嫁姑”的委婉称谓或另一表述呢?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明代后陇苏氏为其祖姑苏资淑建祠立谱等举措,在我国古代社会是极为少见的“僭越”行为,这是对传统宗法礼制的大胆挑战和突破。苏资淑恩及父族弟系,苏氏后人念其功报其德,建祠立谱世代追思敬祀,彰显着传统的孝道文化,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祖姑祠是古代女祠中的一类,是传统祠堂文化中的瑰宝和奇葩。所以,盛户祖祠是潮汕地区一座具有独特地方历史人文价值的祖姑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