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当留守老人都去世了农村会怎样?

鸭一嘴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空心村,就是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包括妇女、孩子等,都可能离开了农村,只是留下了老人。

尤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农民进城人数的增加,不少农民渐渐在城里扎下根来,回到农村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现在我们主要讲三留守人员,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但是后两者也渐渐进城了。留下的老人只能是看家护院,自给自足,农村的衰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人才、劳动力、资本的进入,农村想要取得很大的发展,的确太难。

如果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相继去世,农村会是怎样的样子?

首先,农村还得保持持续的稳定。

留守老人虽然去世,他们的后代也可能进入城市,但是他们的土地权益依然保留在农村,这一块可能还会保障,以增加他们进城之后的安全感,不用担心在城里留不下来。

其次,农村的人员主体将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人口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理念、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要比现在进步得多。因为未来农村人员的主体,可能就是从城里返回的人,这些人有新的理念、技术、能力,甚至也拥有了钱,当然可以在农业发展上取得新的飞跃。

最后,农村可能会有一些深刻的变革。

比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改革,可能会有一些深入。毕竟留守老人渐渐去世,农村人口渐渐变少,一些农村的资源可能就会闲置。这给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提供了机会。


碧翰烽


前几天我和当地农民正谈着这件事,他们说;现在50岁以下的农民都种不来地了,更不说背诵24个节气了。地都这样荒起,或者全部搞成湿地公园。这里的土质肥的很(我插了一句:黑土地)农民又说:我们这一代就这样了,下一代咱办哦。当时在场的有七八人都是他们自己人,就我个人是外地人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又插一句,买进口粮呀,他们一口同声回我:钱呢?要钱来买呀。我无语。


6920401629


我们的村子拆迁了,住上了楼房,有钱有房应该高兴,可我却怎么的心情呢!我们这代人碰见笑一笑打打招呼啦啦家常,原先我们是一个村的,可下一代呢?谁都不认识,没有了乡土人情,我跟我儿子介绍这个人是咱村的,你说他怎么说,关我屁事管他那的,哎


用户5456802716


这个说不好,看国家政策,毕竟现在国家对于农村还是有很多好的政策的,但是我有些悲观,我是八零尾,在城里买了房,我们的孩子辈对于老家是没有多少感情的,我们这辈对于农村还有一些感情,但是现在也是越来越没有儿时回忆里的那种感觉,对于回去也就越来越无所谓了,再过30年,我们的父辈不在的时候,或许那块地方就只有清明节才会回去的多一些吧。


求人不如求己6913


大地主、大资本家拍手叫好!


Lgl1993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太让人期待!


农村,作为我国几千延续下来的社会形态,承载着无限中华儿女的亲情、乡愁与回忆。但是,随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城市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吸引,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土地荒废、大量房屋遗弃,大量人口迁往城市,只留下大批老弱病残人口留守农村,于是有人不禁疑问: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是的,从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改革开放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关系,农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城乡之间的界限已开始变得模糊,农业不仅仅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开始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等等。


其实,这一切都预示着农村已经进入特别的转型期,未来的农村,不会因为人口的老龄化、老屋的倒塌、土地的荒芜而停滞改变,只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呈现以下四大新特征。



一、 未来农村不会消失,只会更高效

农作物是人类食物的最主要来源,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生产的各种食物,而全靠进口粮食是不现实的。中国有这么多土地,必须要发挥他的作用,土地种庄家这个根本不能丢,农村的存在是种地的最好方式。


同时,农作物除了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也是食品加工、城市服务业(如餐饮业)的重要原料供给。虽然国家也在进口粮食,能自己生产岂不是更方便。虽然我国耕地有很多在山区,耕种也十分困难,但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且适合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耕种条件的小微型农耕机已陆续问世,将极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农村居住集约化建设,通过搬迁补偿等方式,让居住大山深处的农民搬到山下,让分散的农民居住尽量集中在一起,并配以公共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安装自来水和天然气,家禽集中饲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拥有健康的身心。因此,无论从国情还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农村要消失是不可能的,只会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具有活力。


二、 未来农村外出打工减少,家门口可以就业

在农村,一家几代人、全村人外出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在未来,这一现象将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将逐渐减少,家门口也能就业挣钱。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有着巨大的需求,农村的很多富余劳动力都选择进城打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不适宜城市快速繁重的劳动状态,他们将会逐渐地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即所谓的返乡潮);同时,一部分年轻人也会进入城市加入打工大军,并形成循环,但受到70-9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进城的年轻人会减少很多。


当然,很多农民的新一代,他们已经不屑于进城打工,他们比父母有文化、有想法,他们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开始在农村创业。有的做电商,把自己水果家禽买到全国各地,有的玩起了自媒体,拍视频、搞直播,介绍农村独特的生活和风景,一个个做得风生水起,不但解决了生活问题,对家乡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城市宜居环境的加强建设,很多中小企业被迫搬迁、解体甚至关闭;再加上不少乡镇发展地方经济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并推出巨大的招商政策,很多农民带着技术和经验回乡创业,没有技术农村也在政策的扶持下办起了种植园、养殖场等等,让农村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可以照顾父母和小孩, 在多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外出打工的意愿已经明显降低,多人将告别外出打工的历史。



三、 未来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向农村流动

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有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商业机会,这在以前农村是不敢想的,如今农村的这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


在很多人印象中,农村就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随着乡村公路的普及,极大拉近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豪华小车从繁华的都市直接从开到美丽的乡村。以前农民赶集靠双脚要走一整天,如今出门坐车半天就能回来,很多农民收稻谷、麦子也直接用大货车、面包车、摩托车运输,既方便又高效 。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农村修砖房成为现实,很多农民纷纷推掉以前的土墙房子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装上漂亮的窗帘,室内外贴上地砖,设计独立卫生间,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农民的居住条件并不比城里人差。


除了硬件的改善,农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改变,很多地方建起了公共活动中心,图书馆、电脑室、培训室一应俱全,还有宽大的篮球场和丰富的健身器材。很多地方还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消费。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农村是有偏见的,如今农村生活方式和体验与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小,大量的城里人流向农村,农民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一种身份。



四、未来国家会持续扶持,让农民奔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的扶持一直没停过,从最初的停止交公粮并享受农业补贴到村村通电、通广播卫星电视,到后来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到如今的一对一精准扶贫、乡村水泥路到户、村村通监控、打造乡村互联网商城等等,给了农民很多实实在在的扶持。


国家对农村的扶持,一方面是让全国各地区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乡村的振兴发挥对城市的反哺作用。


农村丰富的资源不但解决了近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心理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冷漠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出路。目前,农村短期度假房在很多地方开始流行,城里人三五成群结对到农村住上三两个月,享受宁静清新的居住环境、吃绿色无污染蔬菜,陌生人之间相互交流融入等等,实现了对城市的反哺,也给农民带来很多创收的机会。


因此,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将是长期普遍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是真的发展,只有农民小康了才是真正的小康。当然,目前有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村不让养猪,房前屋后必须栽花,强行推行冲水马桶,不安考虑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教条主义行为,但我相信这肯定不是扶持的本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城市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城市入户难;如今风水轮流转,农村限制户口迁入,很多农村女孩不再把外出打工作为唯一出路, 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也有望得到一定改善。虽然农村在人口、房屋、土地使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这更像一次新陈代谢,因为很多新生活正在出现、新观念正在形成,农村小康将不会遥远,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在理,请为我点个赞;或加我关注了解更多创业投资经验,谢谢!


城市说客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留守老人”?所谓的留守老人,主要是指儿子在外面打工,(不是女儿在外面打工)而且是壮年劳力,小青年的话,才20来岁,父母也才40多岁,不可能成为留守老人,兴许也在外面打工,所以主要指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而60岁以后的父母们在家里或种地或带孩子,就像雇了个看门的一样留守在家里。

那么为什么有地不种,几乎都选择外出打工?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太少,如果说以前靠种地还能养活全家的话,现在已经养活不了了,满足不了人们的正常需求了,所以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打工。

题主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等这批留守老人去世以后,农村会怎样?也就是说,等这批留守老人相继都去世了,那么现在的中年人,届时也变成老年人了,是不是也要留守在村里?然后儿女们都在外面打工,等自己不在了,儿女们变成老人然后他们继续留守,他们的孩子继续打工?祖祖辈辈打工,让家永远变成旅馆?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好答了,直接说,1000年以后还有留守老人,农村还那样,不是十年如一日,而是千年如一日,这不就完了吗?干嘛费那么多口舌?

所以我觉着农村不可能祖祖辈辈这么一种生存模式,靠打工来维持生活,国家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现在有好多村子已经变成留守村了,有些拍客甚至用空无一人来形容。而且现在好多田地都处于荒废状态,多年无人耕种。再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有抵触心理,尤其90后和00后,压根就没有几个会种地的。其实从80后开始,就不怎么会种地了,也吃不了这种苦了,因为自80后开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了,从小就娇生惯养,哪吃得了这苦啊!难道等这帮“种地能手”、这帮“老把式”,相继老去,让所有的土地都荒废着?所以国家对新型农村体制有这样一种设想,将来不仅要把人集中起来,也要把土地整合起来,未来可能有三种人来管理:1、农业大户。2、农业种植合作社成员。3、新型职业农民。而且“职业农民”是亮点,是新名词,将来种地可能成为一种职业,甚至非常体面的职业,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领到一份满意的工资。


海岛鹅卵石


到那时候,十个村有八个村是空的,成无人村。村落的建筑物逐渐破败,成为真正的空巢。年轻一代的人,外出打工,在城市生活,已经习惯了在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的节奏,包括交通,社交,学习,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比农村更便利。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熟悉城市,对于农村反而觉得生疏,只有逢年过节,才从城市回农村,陪陪父母老人吃餐饭,然后又匆匆回城市了。给人感觉,农村老家更像是一临时落脚点,城市的家,(虽然大部分人是租住的)更像是长期居住的家,而我们自己更像一个匆匆过客。更何况年轻一代人,也没有学到老一辈的手工活,也不再愿意干农活,不想再去继承农二、农三代的身份。而是努力赚钱希望能在城市落户,就算不在大城市落户,在老家附近的城镇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农村城镇化也是我国发展方向,农村向城镇转移靠拢,是以后农村必然发展之路。





知味生活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依然还会有一批老人,70后去世了,还有80后的老人,放心吧,不会成为一个空的村子的,当一批老人去世后,还会有另一批老人,岁数大了,干不了活了,工厂不要了,哪些农村的人改怎么办,只能重回故里的,相信我最少百分之60以上的人还会回来。

你没有养老金你在城市里怎么生存,回到农村好歹有两亩薄地耕种,生存无忧。都说农村现在荒地很多,但是我们村是没有荒地的,我们周边的村子也是没有的,出去的人也会委托别人把地种了,现在机器化,种地没有以前累,如果种不用怎么搭理的农作物更轻松。

我们那里现在很多人就种一季作物,玉米或者小麦,也有种果树的。在外打工也没有人放弃土地,以为他们都知道,迟早是要回来的。

就算将来,大多不会种地的80后,90后工厂不要了,回到农村依然可以种地,我们要明白的是就算80.90中大多数人不会种地,可以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发展,你不会种,机器会钟,镇政府那么多的农业干部也会教你中。

在农村,大量人口,背井离乡不是自己原因离开的,是因为在农村挣不到钱,那么将来你要回来不回来,也不是按照你的意愿的,生活会逼的你不得不回来。

其实,这几年以为有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了,或养殖养猪牛羊,或种植药材,蔬菜,果树,城市也不是那么好歹的。

放心吧,会有一批一批的留守老人不断出现的,如果你混不好,老无所依的时候,你也是会回来的。


四格


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饭饿得慌,七天不吃饭会饿死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农业做基础,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国防要强大,是绝对做不到的!

中国农村面积辽阔,农村到啥时候,都有存在的必要。农民阶层绝对不会消失!不过,将来的农民都是有知识 ,懂科技种田,会现代化管理的新式农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落后农业,需要改革和转变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化,机械化 ,坚持以粮为纲,兼营养殖业,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唯一出路。

同时,牢牢坚守本国优良种子繁殖培育关口,牢牢坚守粮菜肉等实现自给有余关口,这是发展本国现代化农业的底线,也是红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