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英國和阿根廷為什麼會爆發馬島戰爭?

哨兵小虎


英國與阿根廷爆發的馬島戰爭是在上個世紀的1982年,從時間上來看已經是37年之前。應該說這是一場意料之外的,完全不應該發生的戰爭。然而歷史就是這樣莫名其妙,英國和阿根廷爆發了令世人無法理解的馬島戰爭。阿根廷對於馬島的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而在英國則是稱之為福克蘭群島,以下均以馬島來稱呼。所謂馬島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尼哥亞大陸架上的群島,總面積12173平方公里,人口是3398人。



馬島距離英國一萬三千多公里,距離阿根廷五百公里。說起馬島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西方列強的航海掠奪史和殖民史。在哥倫布所謂發現新大陸之前,無論是南美還是北美還都是後來被歐洲人稱之為印第安人的土著居民,沒有歐洲人也沒有亞洲人。當然對於印第安人的黃種人長相,都認為是來自於亞洲,還有學者富於想象稱印第安人來自於殷人東渡。


不過對於馬島的歸屬來說,一般都以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的發現早晚為聲索依據,根據有關記載馬島被發現於16世紀,1520年麥哲倫探險隊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發現了馬島(這些葡萄牙人執行的西班牙國王的航海任務)。而英國方面則認為是由英國航海家戴維斯於1592年發現的,時間上來說晚了9年。在這之後,相繼有法國人和荷蘭人也聲稱自己發現了馬島。

不過這些都沒有什麼大的關係,誰首先發現已經不是主要的了,因為這些僅僅是有過記載而已。一個孤懸在南大西洋的群島,是誰路過誰發現並不奇怪,鄭和下西洋也發現了一些島嶼也有記載。但是這些後來的列強就不同了是以掠奪為主,為了爭奪領土利益經常大打出手,互相發生戰爭爭奪海外領土,馬島經過戰爭數次易手。直到1765年英國人佔島居住,但5年後被西班牙人逐出,全部佔領馬島將該島作為西班牙領土。



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馬島就一直屬於西班牙,但是1810年之後,英國捲土歸來,1833年英國人從西班牙人手裡奪回全部馬島。而在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宣佈脫離西班牙而獨立,1820年阿根廷根據馬島原來屬於西班牙阿根廷殖民地,宣稱對馬爾維納斯群島擁有主權。阿根廷一貫反對英國佔領馬島,英阿雙方 為了馬島的主權也一直在進行接觸談判,而且英國從立場上也已經有鬆動。


1979年,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尼古拉·李德雷通過撒切爾夫人同意提出解決方案,就是先把馬島主權移交給阿根廷,然後採取向阿根廷租借馬島的方式保留行政權,使馬島人逐步習慣阿根廷的主權,同時逐步將行政權力移交給阿根廷。並且英阿兩國都接受了這個方案,覺得這個方案可行,接下去就是需要說服馬島上的英國居民。我覺得英國人這個套路與我們談判香港迴歸差不多,英國人搞出一個主權與治權的分離,不過被我們嚴詞拒絕了。

但是 當時阿根廷的軍人政府是加爾鐵裡總統,因為遭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式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600%,國內生產總值下降達11.4%,整個國內經濟停滯不前,還有軍人政府統治飽受指責的人權危機,阿根廷民眾對於加爾鐵裡非常不滿。但是加爾鐵裡仗著親美反共是里根總統的好朋友,為了把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錯誤估計形勢發動了馬島戰爭。

加爾鐵裡在主權問題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口號下,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向英國控制的馬島發動軍事進攻。阿根廷軍隊於4月2日登陸馬島,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小型駐軍進行了抵抗,但是4月4日阿根廷人佔領了群島的主要港口斯坦利海港,阿根廷軍隊佔領馬島。加爾鐵裡發動戰爭是為了轉移視線,沒有想到撒切爾夫人在國內的日子也是內外交困,英國實行高福利政策患上“英國病”經濟增長乏力,撒切爾想推行全面私有化改革阻力重重。



撒切爾已經是束手無策,加爾鐵裡的戰爭挑釁,及時為撒切爾送來了同樣是轉移民眾視線的需要。撒切爾夫人正好利用馬島悲情喚醒了英國民眾,英國稱在對阿根廷的外交努力無效之後,撒切爾夫人下令組建海軍和兩棲特遣混合艦隊,要重新奪回這些島嶼。4月3日英國議會迅速批准了撒切爾的軍事行動,特混艦隊由海軍上將菲爾德豪斯指揮的海軍和兩棲特遣隊組成,有2艘航空母艦的艦隊。

在海軍少將伍德沃德的帶領下,這支艦隊裝備了垂直起落戰鬥機,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英國4月中旬,英國大規模特遣艦隊開始向南移動,自北到南8000多英里歷時半個月。英國艦隊到達馬島之後很快投入戰爭並且佔據了上風,在付出258人死亡,777人受傷,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和2艘輔助艦艇被擊沉或擊傷的代價之後。英軍直打得阿根廷軍隊不敢還手,只要島上炮兵一發炮英軍的炸彈就會隨即跟著過來。

馬島戰爭到6月14日結束,阿根廷守島萬名守軍升起白旗投降,英國完勝阿根廷慘敗。對阿根廷來說,馬島戰爭造成649人損失,1068人受傷,11313人被俘。此外,阿根廷海軍還失去了一艘潛艇、一艘輕型巡洋艦和75架固定翼飛機。現在回看,當時的阿根廷雖然也是一個經濟中等發達國家,但是在軍事上還遠不是英國的對手,英阿雙方進行戰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阿根廷儘管這次戰爭遭到失敗,軍事撤出了馬島,但是並沒有割地賠款,仍然堅持認為馬島是阿根廷的領土,英國也不敢移師阿根廷本土再戰。需要隨便說明一下的是,當時雖然阿根廷認為美國是好朋友。但是在馬島戰爭中,美國從情報和油料供應等多方面支持英國,對於阿根廷是落井下石的態度。還有法國也是,在戰爭中將阿根廷購買的飛魚式導彈參數全部通報給英國。

1982年11月4日,聯大以90比12的投票結果,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要求,敦促英阿雙方恢復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馬島主權問題。現在回看,當時的阿根廷雖然也是一箇中等經濟發達國家。但是在軍事上還遠不是英國的對手,戰爭的結果阿根廷失敗並不使人感到意外。因為軍事實力還不夠強大,絕對不能輕啟戰端。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仍然給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英國二戰結束之後最大也是最後的遠征。


亦新湖


要讓英國和阿根廷開戰,統共分幾步?答:三步!第一步,英國人來了,不走了;第二步,阿根廷人來了,不走了;第三步,他們打起來了。這是極簡的過程,但是事情的經過大概也就是這樣的了,在這其中只需要一些其他的理由就足夠了。


英國航海家在1590年發現了馬島,但是此前西班牙航海家也聲稱自己發現了馬島,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阿根廷這個國家,整個美洲大陸都是歐洲人的後花園,美洲存在的領土爭端問題,也只是英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大國在其他殖民地上的爭奪。這個時候阿根廷人作為西班牙人的後代,只是努力的支持西班牙。也許樑子就這樣結下了。


後來,南美洲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民族獨立運動,阿根廷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開始逐漸具備了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阿根廷人忽然提出一個要求:馬島是我們的!於是他們和馬島的所有國英國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久拖不決,因為英國國力實在是強大,阿根廷一時也沒有辦法收回。


二戰之後,英國陷入了衰退,印度等國獨立讓英國國力淪為二流,航母都養不起幾個了,英國工黨把皇家海軍的航母都退役,然後加強民生福利,以保持自己的政權穩固,就是這個時候,阿根廷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躋身發達國家行列,英國最弱的時候,在馬島開戰前,只有2艘航母可用,而阿根廷則也有1艘航母。


籍此考慮,阿根廷認為收回馬島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忽然派兵奪佔了馬島,引發了英國的強烈反應,派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馬島戰爭就這樣爆發了。就是這樣。


海事先鋒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法國、英國前後在馬島設立定居點。西班牙人在1770年將英國定居者逐出,並於1767年左右買下法國居民點的全部產權。

1771年,英國以戰爭為威脅恢復了馬島的前哨基地,又於1774年撤出,但未放棄對馬島主權要求。

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並於1820年宣佈對馬島主權。

1833年,英國未開一槍把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開始殖民馬島。1892年,英國正式殖民馬島。

二戰後,聯合國對馬島主權問題進行了調解。英國、阿根廷都以各種原因宣稱對馬島有主權。1965年,聯合國邀請英阿舉行關於馬島主權的會談。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於1981年破裂。

1982年阿根廷出兵奪取馬島控制權,隨後以英國的勝利而結束戰爭。

這場戰爭告訴我們拳頭很重要。


吃瓜樂哈哈


本回答將緊扣題目所問,即“為什麼”會爆發英阿馬島戰爭。

從英國方面分析:

一、主權的原因。該群島曾經屬於法國和西班牙,但從1833年開始,就完全處於英國控制之下,到戰爭爆發前已經將近一個半世紀。從技術及國際法的角度來看,誰是群島的真正合法主人是有法律爭議的。戰前,在聯合國的安排之下,英阿兩國就該島主權持續了數十年的談判,討論過分享主權、英阿共管、99年租借和其他多種方案。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阿方貿然發動軍事行動,以非和平的方式佔領該島。英國人當然認為這是對英國主權的侵犯。

二、原則或尊嚴的原因。愛爾蘭阿爾斯特統一黨議員和淵博的託利黨政治哲學家伊諾克·鮑威爾認為,英國“天經地義”地有權保護生活在福克蘭群島的女王臣民的權利。如果不保護,英國沒有辦法向國民交待,英國也將失去在國際上的信譽,而變成另外一個國家。

三、聯合國的原因。1982年4月3日,在英國下議院的緊急辯論期間,反對黨(工黨)領袖邁克爾·富特強調指出,聯合國是英國開戰的主要合法性來源。“我們應當藉助聯合國的權威來行動,實際上我們也只能憑藉它的權威來行動。並且在當時英國外交部一些卓越的專業人士的努力之下,聯合國通過了502號決議,要求阿根廷“立刻無條件撤軍。按照二戰後的國際法,由聯合國作出決議,當事國在最後期限未履行,而另一方對其採取可能的行動,被認為是合法的。

四、國際形勢方面的原因。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屬於親英派,儘管美國政府認為阿根廷有可能成為一個潛在的盟友,因為它是反共的,但美國防部對英是支持的;也正因為它是反共的,所以阿根廷的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遭到中國和蘇聯這兩個大國的反對;阿根廷的鄰國智利也是支持英國的。所以從整個國際大環境來看,對英國是有利的。

五、軍事聯盟方面的原因。英國最鐵桿的哥們美國是支持英國出兵的。除了美國總統支持以外,時任美國國防部長,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強硬的國防部長——卡斯帕·魏因貝格爾私下裡說,他“認為,如果英國人要發動反擊並嘗試收復群島,我們毫無疑問會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於是我給國防部下了指示,英國業已提出的對軍事裝備的需求,我們應當立即滿足;如果英國人要求提供其他裝備或其他形式的幫助,除了我們自己不參加軍事行動之外,我們都應滿足他們的要求,並且立即滿足。我知道,對他們即將執行的特別困難的行動來說,時間至關重要”。有了美國人的承諾,這也給了英國人發動戰爭的底氣。

六、時任英國首相鐵娘子的原因。一戰之後,大英帝國開始衰敗;二戰之後,英國已淪落為一個二流的國家,更是在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英國蒙受巨大恥辱。所以從1956年到開戰之時的1982年,在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整個英國迷漫著喪失帝國霸業之後的頹廢氣息。可以說英國“丟失了自己的帝國,卻找不到一個新位置”。另外,就是在整個60、70年代,由於國內各種勢力的鬥爭,使英國經濟變得烏煙瘴氣。首相鐵娘子想一掃這些晦氣,認為福克蘭群島危機給了英國重振國威的意志力,所以決定不惜一戰。

從阿根廷方面分析

一、對形勢誤判的原因。阿根廷獨裁者加爾鐵裡將軍一方面是對英國政府的誤判,因為戰前有幾十年和英國人在談判,英國人對該島好像有些漫不經心;另一方面是他嚴重低估了撒切爾夫人以及她在整個危機期間都表現出了突出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領導力。所以由於加爾鐵裡將軍的匹夫之勇,結果引火上身。

二、轉移國內矛盾的原因。專制政權在急於轉移人們對其國內所遇挫折時,比如經濟蕭條的注意力,常常會選擇戰爭。阿根廷獨裁者加爾鐵裡將軍上臺之後,經濟發展無方,國民怨聲載道,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貿然發動軍事行動作為策略,結果事與願違。

以上即為英阿馬島戰爭發生的原因。


止戈軍是我


馬島戰爭爆發時,英國當政的首相,是歷史上有名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作者以為她力主對阿開戰,爭奪馬島有殺雞儆猴之意。馬島雖遠,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依舊來去自由,千里奔襲亦不在話下,昭告全球英國有能力保護自己在海外的領土。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大西洋,與阿根廷隔海相望。19世紀,英國佔領馬島,驅逐島上的阿根廷官員,宣佈其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阿根廷則認為馬島是自己的固有領土。英阿兩國因馬島主權歸屬問題爭論多年。

1981年,阿根廷的獨裁者加爾鐵裡登上總統寶座,為了轉移國內矛盾,1982年,他派兵武力佔領馬島。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阿軍僅用數小時便佔領了馬島。馬島失守的消息傳回國內,英國朝野震動,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雖早已沒落,但英國絕不容忍被如此欺凌。最終在撒切爾夫人的堅持下,議會一致通過武力奪回馬島。阿根廷人做夢也沒想到英國人會穿越大西洋來自家門口拼命。同年六月,英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敗阿根廷,迫使駐島阿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向英軍投降,馬島戰爭就此結束,英國順利奪回馬島。


1982年,撒切爾夫人第一次訪問中國,中國和英國啟動香港問題談判,攜馬島勝利餘威而來的撒切爾夫人對於會談信心滿滿。9月24日上午9點,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來訪的撒切爾夫人。

會談開始前,鄧小平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中國不是阿根廷。”會談中,撒切爾夫人態度強硬,恐嚇鄧小平說:“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要想繼續維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繼續由英國來管理它。”


撒切爾不知鄧小平不吃這一套,斷然回答:“如果說宣佈收回香港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中國政府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鄧小平的這段話所蘊含的意味,撒切爾夫人當然聽得懂。她也考慮過拒絕把香港交還中國的可能做法。據說她曾問過相關閣員,英國軍隊能不能守住九龍和香港,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

中英雙方經過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五經博士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英國曆史談起,二戰之前,英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素有“日不落

帝國”的稱號。也就是英國在世界各地都有海外領土或者殖民地,這些海外領土看上去很不合理,但也是歷史造成。如英國的直布羅陀,就在西班牙領土上,原離英國,但就是英國海外領土,這造成英國與西班牙多年爭執。除了直布羅陀,還有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這個離開英國數千海里的群島地理位置很重要,離開阿根廷卻只有數十海里。因為英國探險家首先發現,並且登上這個群島,再加上英國的實力,所以這裡成為英國海外領土。阿根廷也是認為這個在自己家門口外的島嶼是阿根廷的領土,這個群島成為阿根廷最重要外交問題。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的經濟實力迅速下降,國家地位也在逐步下降。而阿根廷一直是軍人政府,軍人的獨裁引發了阿根廷民眾的不滿。很多民眾要求軍人獨裁下臺,為了轉移民眾的視線,阿根廷軍人政府決定利用英國國內私有化帶來的混亂,趁機收復馬爾維納斯群島,同時,當時美國里根政府的態度曖昧,也給了阿根廷方面的誤判。


在軍事上的準備都不充分情況下,阿根廷阿爾鐵裡將軍決定出其不意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這個舉動當然受到阿根廷國內民眾的支持,軍人政府的支持率達到歷史高點。這時軍政府還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離開英國數千公里,英國不會派兵,卻沒有想到,這次的英國領導人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她也因為國內私有化上焦頭爛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鬥也為她解圍,英國不戰也要戰,所以英軍立刻派出航母編隊前往馬爾維納斯群島,一場戰爭就此爆發。


橋本看日本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英國和阿根廷為什麼會爆發戰爭呢?!研究歷史不難發現其根源。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達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增長卻只有19.2%;國內百姓生活艱難,越來越多民眾決定罷工,軍政府受到人民的唾棄與憎惡。加爾鐵裡在面對嚴重的國內的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上,不是努力的去解決其矛盾,改善民生。而是自認為發動一場乾淨利落的馬島戰役,轉移國內公眾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於是阿根廷執政當局積極備戰,並在國際上暗示即將發動戰爭,以勝利之姿態告慰國內民眾,安撫民眾情緒!不過,英國以超級大國的心態,絲毫不理會阿根廷,包括外交聲明都不曾提及。阿根廷錯誤的認為,發動戰爭的條件基本具備!

於是,馬島戰爭爆發。不過,最終以阿慘敗而結局!






寒冰2011


1.阿根廷根本沒有想打一場硬仗,只是想轉移國內矛盾。戰爭可以轉移國內經濟政治等矛盾,和英國發生戰爭後,阿根廷國內矛盾轉移到國家矛盾,國內輿論不會關注阿根廷國內各種經濟和人權問題,把焦點放在與英國的領土爭端,這也是法西斯國家因為經濟危機而發動戰爭的原因。

2.阿軍戰略部署失敗,完全沒有想到英國會如此重視,畢竟英國也處於經濟危機中。沒有想到美國會幫助英國,他們想當然認為美國會保持中立。也沒有想到法國也會支持英國不提供武器。阿根廷認為馬島英軍根本不是阿根廷的對手。原因是英駐馬軍僅有一萬人,阿軍有幾十萬軍隊,英國又離馬島萬里

3.沒打過仗的阿軍在戰爭準備和阿軍素質都遠遠落後於英國。


用戶3504861725333486


馬島戰爭就好比失主與小偷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