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中國龍泉概況

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座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龍泉市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萬人(201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區。

龍泉自古人文昌盛,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華靈芝第一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態市和浙江省園林城市,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

歷史沿革

龍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龍泉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中華靈芝第一鄉和浙江省農業特

中國龍泉概況

龍泉

色優勢產業食用菌產業強縣。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是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龍,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共三個宗教組織。其中基督教於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傳入至今已有114年的歷史。全市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85萬(2010年底),轄四個街道辦事處八鎮七鄉444個行政村,為浙江省面積第二大縣級市。1990年12月,國務院批准龍泉市撤縣設市。其境交通便利,麗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麗浦,龍慶高速,麗水至南平鐵路等規劃正在未雨綢繆中![1]

龍泉原名為龍淵,為避李淵的諱,改淵為泉。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唐武德三年(620),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詔天下縣鎮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複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析龍泉之松源鄉及延慶鄉部份地置慶元縣。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併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1949年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再次併入。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

中國龍泉概況

龍泉

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2013年1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龍泉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浙政函[2013]3號):同意撤銷塔石鄉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龍泉市政府直轄,並在此區域內設立塔石街道辦事處。塔石街道轄17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季邊村。調整後,全市轄4個街道、8個鎮、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龍淵街道、西街街道、劍池街道、(石+達)石街道、八都鎮、上垟鎮、小梅鎮、查田鎮、屏南鎮、安仁鎮、錦溪鎮、住龍鎮、蘭巨鄉、寶溪鄉、龍南鄉、道太鄉、巖樟鄉、城北鄉、竹垟畲族鄉。

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龍泉鳳陽山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蘇)浙(江)第一高峰,山上鳳陽湖為浙江第一高湖。

龍泉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經濟開發區,西接福建武夷山風景旅遊區,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

龍泉於唐乾元二年(759)置縣,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世界香菇生產發源地和“中華靈芝第一鄉”,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

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

龍泉青瓷始於10世紀前期的五代,盛於宋,以其清澈猶如秋氣爽的天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

龍泉寶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和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成為劍中之魁,聞名天下。

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林木蓄積量達10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4%,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稱。

地理環境

摺疊

地形地貌

山是龍泉的主要地貌。東南洞宮山、西北仙霞嶺兩支山脈綿亙,龍泉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中部,群山平行於河谷對稱分佈,表現為成層性。低、中山帶佔總面積69.17%,丘陵佔27.92%,河谷平原僅佔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境內有江浙第一高峰鳳陽山黃矛尖【4A級風景區】。

摺疊

水文

龍泉境內河流分屬甌江、錢塘江、閩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條小溪流向中部,匯入龍泉溪,流向溫州。市西北住溪、碧龍溪是烏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寶溪流入福建省屬閩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稱謂。

摺疊

氣候

龍泉位於中亞熱帶氣候區。其特徵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嚴寒、夏無酷暑、春早夏長、溫暖溼潤。因地形複雜,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基本呈垂直分佈,光、溫、水地域差異明顯。海拔800米以下區域屬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海拔800米以上區域近於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

摺疊

位置境域

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座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是我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自然資源

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全市活立木總蓄積14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4.2%,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稱。是浙江省的毛竹中心產區之一,竹林面積僅次於浙江安吉,居浙江省第二位!

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鳳陽山位於龍泉

中國龍泉概況

龍泉

市東南50公里處, 面積150多平方公里,保護區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其中白豆杉、華東黃杉、長柄雙花木等20餘種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野生動物眾多,有云豹、蘇門羚、黃腹角雉、赤腹鷹等,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素有“清涼天地”“天然公園”之美譽的鳳陽山,是休閒度假、旅遊避暑的好去處,極端最高氣溫只在30.2度。保護區內有景點近百處,其中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甌江發源地——龍淵峽;全省海拔最高的人工湖——鳳陽湖;世界香菇文化遺址——鳳陽廟,以及小黃山,雙摺瀑布等,都是旅遊勝地。沿途你可以感受到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亮葉水青岡、高山矮曲林、山地灌叢等立體植物景觀帶的原始森林風貌。鳳陽山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春天,遍地野花開放,爭紅鬥豔;夏季素有"清涼世界"之美名;深秋滿山遍野的紅葉,勝似畫家筆下的秋景油畫;冬天則是冰天雪地,有高達三十米的冰柱,特別使

人心動的是那結滿冰掛的雪松,可謂景中一絕。

中國龍泉概況

昴山在錦溪鎮,距縣城約16公里。有仙壇、老鷹巖、和尚面壁、馬鞍背等風景點。危崖峭壁聳人天際,四時雲氣冥晦。絕頂有青石平如幾,方丈餘,舊志載,上有古刻“雲臺”二字。明邑人葉子奇詩:“昴山青削入雲霄,五月風高雪欲飄,應有仙人騎白鶴,月明聞得夜吹簫”。山上有庵,建於宋代張氏時憲、時敏二公手。昴山始為真德秀(龍泉木岱人)夫子設教之地。逮至元末,參軍胡深倡改學堂作禪堂。抗日戰爭時,著名學者陳虞孫遊昴山題聯雲:“腳下擁千峰,應不輸雁蕩名山仙霞勝蹟;眼前臨大劫,猶可聽白雲妙偈紫竹梵音。”

棋盤山在龍淵鎮水南村東。光緒《龍泉縣誌》載:“棋盤山,境致幽寂,上有枰石狀如削成,因名”。有伴雲庵,登山可覽全城風光。山間有“公婆巖”、“棋盤石”。每逢三月三踏青節,男女老少,尤以年輕夫妻聯袂登山,謁“公婆巖”,祈夫妻和睦偕老。

玉華山又名破刀山,在寶溪與上垟鎮交界處。海拔1392.1米。清《龍泉縣誌》載:“玉華山在六都,距縣九十里,峰巒秀特,不可憑凌,元季李升嘗結庵隱此。”兩峰之間峭壁高百米,相距數米,其形酷似刀劈,峽谷間形成穿風峽。山間綠樹婆娑,流泉清沏,涼風襲人。

石房山今名獨山,清代徐應亨《石房山》詩:“峻嶒見獨山,鼓楫向西灣。噴雪灘聲急,留雲石色斑。峰迴頻指點,徑仄斷躋攀。轉意湞陽峽,徘徊積翠間。”自緊水灘水庫建成後,一改“噴雪灘聲急”舊貌,獨山如擎天之柱聳立於明淨的“仙宮湖”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天平山在天平鄉。海拔1267米,距縣50裡。山頂廣數十畝,平坦如砥,舊有楞嚴寺,路曲嶺隘,同治間裡人倡捐砌石30餘里。嶺半有清泉一溝,曾建“聽泉”亭。現有天平山水庫,水光瀲灩,綠樹搖空,松風呼嘯,為避暑勝地。

古來山在茶豐鄉隆豐村。有名巖寺,今稱巖寺。為南宋末年縣人季可棄官隱居處。明代邑人葉子奇有十八景詩,足證明代已成為名勝之地。

曹蒲塘在大賽鄉大崗村東南。清乾隆《龍泉縣誌》載:“菖蒲塘,平衍幽勝。宋太宰何執中建館榭,鑿池引泉,種花芰菱芡,為登眺之所。今廢,惟菖蒲滿地,俗呼為‘菖蒲塘’。”面積十畝,深數丈,四周青松環抱,景色清新宜人,旱季塘水可灌溉農田。

留槎洲亦名仙洲,又因由蔣溪與秦溪沖積匯成,故又名蔣秦圩。在南大橋西,形似琵琶,面積約2平方公里。雙流奔逝,洲峙於中。昔林木蓊鬱,桃柳相映,亭閣高聳,虹橋橫跨其間。北宋元?年間,龍泉鄉宦何之奇(字才翁,何琬之父)與杭州太守蘇東坡同泛西湖,偶談及此景,蘇公嘆曰:“得非張騫所乘之槎乎?”遂為之命名為“留槎洲”,並書“留槎閣”三字相贈。才翁攜歸,刻匾於橋閣上。詩人陳舜俞亦題詩一首:“聞說槎洲似沃洲,一溪分作兩溪流。長橋跨岸虹垂地,高閣凌空蜃吐樓。浩蕩乾坤供醉眼,淒涼風雨送行舟。憑誰為問槎邊客,未必無人犯鬥牛。”後人稱蘇東坡榜書之道勁,陳舜俞題詩之警拔,留槎閣之雄偉為三絕。元末,蘇東坡書榜毀於戰火,亭閣亦數興數廢。

佛山又名得道仙尖。在 石達 石、大沙鄉交界處,海拔792米。元末,縣人胡深曾築寨於此。有巖泉四季滴瀝,甘冽益脾。依巖架屋。古人勒字於巖壁。年久字跡漫漶難辨。晴日登臨,一城之勝俱攬。語言學家徐震鍔(字聲越)於1941年遊佛山作《石壁寺》詩:“蒼崖孕竹樹,欄檻凌虛空。天風過笙鶴,雲意在何峰想象山中人,禮星秋樹杪。煮石寒泉陰,日月出不早”。

白雲岩在白雲鄉自水橋村頭。舊志載:“傳宋德?中,幼主人閩過此,日暮屯兵其上,俾人就溪各負一石為壘,今猶存”。山上有白雲庵,宋處士管師復隱居於此。仁宗聞其名,召至,不仕。問其何故,對曰:“滿塢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其題白雲庵詩:“入寺層層百級梯,新堂更與白雲齊;平觀碧落星辰近,俯視紅塵世界低。”

青雲山在錦溪鎮半溪村,距縣25公里。山有廉貞、文筆、貴人峰。大嶺從山腳直通廟門。村民邱金榮建屋於廟下半嶺間。邱勤樸敦厚,自幼自學詩文,酷愛書畫,雖世代務農,卻知書識禮,文明傳家。其庭院四周遍植花卉竹木;廳堂內書畫盈壁,令遊人賞心悅目。

披雲山,位於浙江省龍泉市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為仙霞嶺山脈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區域,海拔1680米,以因終年難得不披雲而得名。它是甌江、閩江、錢塘江三江的發源地,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山中奇峰疊嶂、怪石嶙峋、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令人歎為觀止。同時披雲山還是處州革命的搖籃,中共浙西南特委駐地,粟裕將軍六進披雲山,打響了紅軍入浙第一槍。披雲山,地處龍泉城池西北,閩浙贛邊區結合部,距城百里,為仙霞嶺山脈四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區域,海拔1680公尺。

山高、雨量充沛,因終年難得不披雲而得其名。山中奇峰疊起,萬木蔥籠,奇花異草遍佈,浙江披雲山怪石林立,令人歎為觀止。山中有披去峰和聖泉峰,俗稱“雙胞峰”。披雲峰,一峰之水注三江——甌江、閩江、錢塘江,流三州——杭州、福州、溫州,入東海,是三江主要發源地之一;聖泉峰,峰中有一井“聖泉”,見者莫不稱奇。此泉大部為野草遮蔽,水色深綠,清澈如鏡,味甘甜。泉眼有多深無人知曉,卻終年不枯不溢,始終保持它固有水位,被張天師封為“龍泉”,便成了傳說中永保三江之水萬古長流的“三江聖源”——“龍泉之祖”.這井“聖泉”(龍泉),平常不讓外人觀看,若被引見,也不得損害周邊草木,更不得向泉井中拋投雜物,否則會給三江帶來災害。這井“聖泉”由駐地(青井村)德高望重的長者管理,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