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從“戰略機遇期”到“戰略競合期”

從“戰略機遇期”到“戰略競合期”

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中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那時候起,“戰略機遇期”就成為中國對所處戰略環境的基本判斷。

中國對戰略機遇期的認定主要基於以下判斷:世界多極化繼續演進,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世界經濟保持增長,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的重組和流動進一步加快;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為發揮後發優勢、爭取實現生產力發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綜合國力和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制保障。這一判斷一直被沿用至今。

從實際發展來看,中國較好地抓住並利用了曾經出現過的戰略機遇期。2001年加入WTO後,中國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獲得了長足發展,GDP規模從世界第六升至穩居第二,從引資大國變為對外投資大國,併力圖通過充滿雄心的“一帶一路”戰略倡議來擴大市場空間,並希望參與全球治理。戰略機遇期的形成除了中國自身努力之外,也有賴於國際提供的外部環境。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部分時間,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戰略接觸”策略,也希望通過WTO帶來的深入全球化,將中國“導入”市場經濟發展。

然而,21世紀頭20年還未結束,國際環境就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實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顯示,單級世界在弱化,但遠未達到真正的多極時代,美國仍然有主導世界規則的能力;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的不公平,在發達國家激發出反全球化浪潮,並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美國在全球發起貿易戰,退出多種國際合作,多邊主義架構遭到嚴重破壞,轉向雙邊時代;WTO已經名存實亡,從一個全球性的有效貿易組織正在迅速滑向一個貿易討論的舞臺。貿易摩擦加劇也製造了投資壁壘,連帶全球產業鏈不斷進行重組,全球生產要素的重構與重配,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以及未來的發展大環境。

更重要的是,美國開始將國家安全戰略調整指向中國。美國國防部在2018年版《國防戰略報告》中指出,“國家間的長期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而非恐怖主義”。對於美國來說,中國是其新的長期戰略競爭對手,通過經濟、軍事、地緣政治方面的擴張,“在未來將取代美國獲得全球主導權”。目前,美中對抗性競爭已成為定局。近兩年雖然美國社會的分裂在加劇,但面對中國已形成高度共識,不僅超越了白宮和國會的分歧,也跨越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見分歧,更彌合了商業企業和工會的矛盾以及全球主義者和民粹主義者的分歧。美國不僅自身調整對華戰略,還利用其影響力推動西方盟友改變對華政策。抵制與中國的技術合作、投資併購以及貿易的局面,在2018年已變得明顯,並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維持,這形成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基本外部環境。

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進行多方面“圍堵”,根本原因在於一種深刻的擔憂——中國逐漸崛起將對美國和西方帶來全方位的競爭。在經濟上通過全球化佔領更多的市場空間,在科技上成為西方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在地緣政治上通過“一帶一路”擴張來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基於這種擔憂而形成的戰略調整,已成為自“二戰”結束後經歷“冷戰”、反恐兩個歷史階段後的第三個歷史階段——抑制戰略競爭者,而第三階段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

可以看到,在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從過去的開放、引進、接受,變為開放、走出去、參與治理。同時,世界對中國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警惕,並採取了新的制衡。基於上述變化可以判斷,中國“戰略機遇期”的窗口期已經過去,一個新的、具有差異化性質的戰略窗口期正在到來。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再處於“戰略機遇期”,而是處於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競合期”,一個與西方國家有合作、有競爭,但以競爭為主的發展時期。

實際上,“戰略競合期”對於“戰略機遇期”也是一種因應形勢的繼承和發展,強調的是競爭與合作,強調的是中國依舊是世界上重要的和平力量。如果從國內視角以及國內市場來看“戰略機遇期”,今後實際上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續“戰略機遇期”,因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的確是在轉型過程中,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種轉型都是必須的,其間明顯存在著大量的發展機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不過,如果從戰略環境也就是以外部環境為主體來看,中國今後面對的顯然是一種戰略競合的大環境,這是中國古老的合縱連橫概念的現代性解釋。

這種有競爭、有合作的世界大環境,實現起來也非常不容易,既要防止走向新“冷戰”,也要防止走向“熱戰”。要防止失衡,必須通過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建立新的邊界和底線,建立新的國際秩序。所有這些,都意味著要通過中國以及世界相關國家的巨大戰略性努力才能實現,最終目標是讓戰略上的競爭與合作,得以約束在一種理性、文明、共建、合作與分享的框架之內,而不是全面失控甚至發展至摧毀人類文明。

總之,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未來中國發展所處的階段,將從過去以合作為主的戰略機遇期,轉向既競爭又合作但以競爭為主的“戰略競合期”,這是當前的大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