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進士,曾做過寶坻知縣,對星象律、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勘探等有一定造詣。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在六十九歲時所作的戒子家訓。這篇家訓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學問的涵養和凝聚。了凡先生作此《訓子文》,旨在訓導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謹慎的種種應驗。讀之方感嘆萬千,真乃奇書一本!必傳承於萬世!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這篇家訓共分四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經典名言摘錄如下: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第一篇 立命之學

1.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譯文:一個凡人,不可能一點胡思亂想的心都沒有,既然有,必被陰陽所束縛,怎麼能沒有氣數呢?雖然說數是一定的,但只有凡人才被它束縛。如果是大善之人,數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之人,儘管命中註定要吃苦,但是因為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會使他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也是拘束不住他的。因為極惡的人,儘管命中註定他要享福,但由於他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會使他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成貧賤短命。

2.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譯文:命運其實並不是一定的,都是由自己決定的,福份也一樣,都要由自己去求才能得到。自己行善,自然會有福報。

3.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譯文:所有各人的福田,都決定在各人心裡。福田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的是福還是禍,全在於自己的內心。只有從內心裡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4.從前種種,譬如咋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譯文:你以前所犯的種種過失,要拔得乾乾淨淨的,就比如咋天的你己經死了,從今天起,做個全新的人;以後的一切,就好比今天剛剛新生。這樣,你就算獲得精神重生的身命了,你的命運也可以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篇 改過之法

1.但改過者,要發恥心,發畏心,發勇心。

譯文:凡是改過的人,要生起羞恥的心,要生起敬畏的心,要發起勇猛的心。

2.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譯文:善於改過的人,在還沒有禁止他去做某種事情之前,會先去了解這件事不可以去做的道理。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第三篇 積善之方

1.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譯文:《易經》上說,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份喜慶的事。

2.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

譯文:善有很多種,這種種善事,應該仔細加以辨別。

3.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

譯文:中峰和尚告訴他們說:"所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是善行;所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是惡行。"

4.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譯文:什麼叫做陰陰呢?凡是一個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陽善;做善事而不被別人知道,叫做陰德。有陰德的人,上天自然知道並且會回報他。有陽善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稱讚他,他便能享受世上的美名。

第四篇 謙德之效

1.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譯文:《易經·謙卦》上說:"天理,不論什麼,對於驕傲自滿的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道,無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勇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對於驕傲自滿的,便會讓他遭受懲罰,謙虛的,會使他獲得福報。人的規則,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2.古語云:"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

譯文:一個人有著理想和志向,就像一棵樹有了根一樣。人只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那麼,所有的念頭都必須要謙虛。

這本書其實都在講修心。安身立命,改過修善很重要,而保持種善根福德更重要。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對《了凡四訓》推崇備至,讀後改號滌生,並將此書列為子侄必讀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

日本著名漢學家安岡正篤先生,對本書最為推崇,他建議日本天皇及歷任首相將此書視為"治國寶典",應當熟讀、細讀、精讀;

近代佛門高僧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讀誦本書,並不斷地鼓勵大家認真研究、實行、講說,以培福修慧、靜化人心。

親愛的朋友們,希望你們多讀這本書,善門將為你們打開,福報將接踵而來!

想積累福報嗎?那就讀《了凡四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