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徐娘半老”的嬗变

●许圣义 许昌浩

“徐娘半老”这句话算不上成语,但生活中总有人愿意应用,其意思常常相悖。它原为褒意,后来又带点儿贬意。再后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干脆成为贬意词了,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更是习惯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

但是,到了当代,又发生了变化。如今,“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似乎又恢复了原来的褒意,形容中年女性神采奕奕,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以及中年女性成熟的魅力与风采。

“徐娘半老”的由来

古汉语中的“娘”多指年轻女子,如红娘、渔娘、厨娘、娘子军等等。但是,“徐娘”原特指梁元帝徐妃,大名徐昭佩。这里涉及一则典故——

据《南史》记载,徐昭佩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心中不满。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绯闻渐生,因而有诗形容她说:“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萧绎“出妻”(休妻),徐妃惨死,尽管徐昭佩下场悲惨,但“徐娘”一词却是褒意的。

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写“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便是用“徐娘”来形容中年女性有别于青春少女清纯之美的成熟之美的。因为在古人看来,二八少女,或二十来岁的青春女性,桃李年华,虽说面若桃花,却谈不上什么风韵,女人像酒,存放一些时间,慢慢地风韵才出来。而中年女性,愈是经过岁月的熬炼,韵味才愈浓,魅力才十足。

“徐娘半老”由褒变贬

然而,曾几何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悄悄发生着变化。“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虽然强调“犹尚”,但更强调 “虽老”,再后来,渐渐演化的“徐娘”,与初出时的“徐娘”意思差距很大。“徐娘”甚至成为人老珠黄的代名词了。一些文人干脆用“徐娘”代指黄脸婆了。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贾人妇”了。虽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遐想和美感,但是,等人物出场,未免令人有失落之感,因为没有了往日魅力四射的青春靓丽,丈夫对她也没什么留恋可言,自顾自地忙着买茶经商去,只留她独守空房,寡居寂寞。这种落寞与凄凉,令人心寒失眠,以致于常常陷入对青春年少时日靓丽风采的眷恋——“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在作家张恨水《啼笑因缘》、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大量文学作品中,也有好多卖弄风骚的中年女性的描写,相当生动形象。她们虽然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正所谓:“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明显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嗤笑。

“徐娘半老”由贬转褒

星移斗转,风流水转,人文变迁,世事难料。曾几何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再次由贬转褒了。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妇女权益得到了保障,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给新中国女性史无前例的底气与自信。中国妇女精神焕发,即使是“半老徐娘”也是魅力凸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的经济条件和受文化教育的状况明显改善,生活好了,她们虽别青春风情,但具有成熟丰韵。如今,这类徐娘处处可见。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打工经济潮起潮涌,广大城乡中年妇女或参与流动的“打工妹”“打工嫂”行列,或“闯荡江湖”,打工圆梦,或自主创业,独领风骚,屡创佳绩。“女能人”、“女强人”以及女企业家、女领导干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令男人们大开眼界,甚至自叹弗如。新时代女性,不但把豫剧大师常香玉著名唱腔——“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演绎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而且个个意气风发,风情万种,其容妆与气质更是别开生面,魅力无穷!

半个多世纪前,妇女的话事权仅仅只限在厨房,或视为厅堂的“花瓶”,或视为床榻之上的“绣花枕头”,再贱者就是“性欲工具”和“生儿育女机器”啦。而如今,新时代的女性不仅在家庭里和单位上争取着平等地位,还有许多女性走上领导岗位、积极参政议政,或创业办厂,成为企业家,为社会谋利,成为中国当代女性的楷模,甚至成为男性学习的榜样。据《南方日报》报道,目前中国省部级女领导230余名,而且女性高官比例逐年提高。女性从政,成为男女平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天还有一种说法叫社会年龄。比如按照退休制度,男60岁、女55岁就退休了,但是有些人虽然退休了,却又另起炉灶,甚至自开公司当起了经理,要么就写写画画、成名成家。而这样发挥余热的人,与退休在家的人的社会年龄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大伯”“老妈”“大爷”的种种称谓,看上去是与年龄有关,但是由于社会年龄的介入,它们就有了一定的区分。

当代女性,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女性不再是男人的“花瓶”,亦不再是男人的“绣花枕头”,她们与男同胞共同撑起这片天。中年女性,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站得讲堂的时代女性,甚至是国家的栋梁。

因此,近代所谓“半老徐娘”的贬义观念早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