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按照我國古代的禮律習俗,聘則為妻,買則為妾。妻作為家庭中的正式成員,其有祭祀祖先和死後入家廟被祭享的權利。而妾不是家庭中的正式成員,只有生子續嗣的職責,沒有上事宗廟的權利,更不能死後入家廟受祭祀(只有在有子的情況下,受其親子別祭)。知否中,明蘭的母親是買來的妾,死後,其實是不能入祠堂的,所以知否中,有些劇情讓明蘭在祠堂與母親牌位對話其實是編的,最多是另外別祭祀罷了。同理,林噙霜也是沒有身份進入盛家的祠堂。只有正妻王大娘子才有資格。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身份不同,地位與待遇殊異。其原因妻是聘來的,而妾是買來的。娶妻雖要支付聘禮,但同時能得到一筆陪嫁的資財。妾則大都是貧苦家庭的女兒,或者出於臨急危難,被迫所為,孑然一身,一無所有。所以妻妾地位懸殊,除了各自的家庭出身高低不同外,主要是由各自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在知否中,林噙霜不過是孤女,根本沒有嫁妝,最多不過是盛肱私給的一些店鋪田地罷了,墨蘭違反禮教嫁入伯爵府,害的盛家女兒名聲掃地,王若弗為了女兒媳婦的名聲不得不給她收拾爛攤子,自然不會給她什麼嫁妝,墨蘭帶過去是林噙霜給她的一些私產,而且應該只有一半,因為她還得留給她兒子長楓一些。在宋代不注重門第,只重嫁資薄厚的年代,墨蘭就算嫁到伯爵府也不會很好。沒有錢財,沒有靠山,那種富貴人家的奴才怎麼可能看得起她?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如蘭雖然是低嫁,但是她的嫁妝自然是王大娘子給的,如蘭作為王若弗的嫡親女兒,她自然想把所有最好的嫁妝都給她,但是別忘了,明蘭在盛老太太的安排下,已經記在王大娘子名下,同時明蘭是替如蘭代嫁,顧二又是新貴二品官員,屬於高嫁,為了盛家的顏面,她自然也得按著如蘭的分例給明蘭一份。

說起來,明蘭的嫁妝共有三個部分,第一是盛家按著嫁嫡女的身份給的嫁妝,第二是盛老太太給她的私人財產,包括田地、莊園之內。最後是顧二送來的聘禮,盛老太太做主把它變成嫁妝送了回去,所以明蘭其實已經是個隱形的小富婆了。知否這部劇,其實討論很多女兒的嫁妝,比如王大娘子嫌棄如蘭家婆家送來的聘禮寒酸,說顧家送來的聘禮堆成滿屋,她女婿怎麼怎麼不好。盛老太太說華蘭的婆婆讓她管家,其實主要是為了侵佔華蘭的嫁妝,拿私房錢補貼家用。盛家老家的淑蘭因為沒有生育被丈夫辱罵毒打,淑蘭的父母還得拿田產,土地去討好。這些其實都在反映一個問題,宋代男子娶妻非常看重妻子的嫁妝。而且聘娶的妻子在夫家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陪嫁資裝的厚薄。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根據宋代法律,婦女陪嫁資產及用嫁資所置產業,“以夫為主”。但習慣上,可歸入婦人名份,本人有支配權。這樣,隨嫁資產越多,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嫁奩越豐,越能討得舅姑(公婆)與丈夫的喜歡。相反,那些資產淺薄,無補於夫家的貧婦,其地位如同婢妾,不但受到丈夫舅姑的殘虐,甚至被驅逐離棄。至於那些因貧原本就無妝奩嫁資的婦女的命運,則更為悲慘。這種“娶婦直求資財”風氣的蔓延,而女家為提高女兒在夫家的地位,被迫倒篋傾橐,正是宋代厚嫁成風,以至出現嫁女之資超過娶婦費用的主要原因。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而且最主要一點,宋代規定,父母兄弟分家,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範圍。這也促使世人願意分一點資產給女兒隨嫁,既可提高其在夫家地位,取悅舅姑與妯娌爭寵,還能在兄弟分居後,作為女兒女婿的生計。盛老太太為什麼要給明蘭那麼多嫁妝,不僅是為了讓明蘭過上富裕的生活,更是為了給她撐腰,讓她不在顧家看人臉色罷了。

宋代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那就是擇婿重視進士不問門閥。除了重視錢財外,女家在擇婿時,十分注重本人情況,尤重進士。宋代推行重文政策,重人才,重知識。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大力改革、發展科舉事業,通過對科舉考試實行殿試、封彌、鎖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較好地改變了唐代科舉選士被士族官僚把持,舞弊現象嚴重,經常出現寒門士子落第,豪門貴族子弟中舉的不正常現象。在此同時,自太宗朝起,又極大地擴大了科舉取士的人數。

據統計,兩宋三百餘年,科舉取士包括進士、諸科、特奏名總數約有十萬人之多。這就使出身貧寒的知識分子有了通過科舉考試入仕做官的機會。一旦金榜題名,便身價百倍,前途無量。正是“十年勤苦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尤其是考中進士的,不但升遷快,而且容易進入館閣清顯之地,進而進入宰執、侍從等高級官僚層。“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這是宋代士子通過科舉,考中進士入仕做官、仕途輝煌的真實寫照。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受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宋人普遍以“子為進士而女嫁土大夫”為最高榮耀,不僅估計子侄科考,在擇婿方面也以進士為重。所以知否這部劇中,顧二郎、齊衡、盛長柏,盛長楓雖然是官家子弟,但他們並不靠祖先蔭保,而是通過科舉入仕,以顯光宗耀祖。所以父子、兄弟、子侄、連襟同朝為官的甚多。知否中如盛家父子,顧家父子,齊家父子等。歷史中歐陽修原配夫人胥氏死後,參知政事薛奎將第四女嫁與歐陽修。在這之前,薛奎又將第三女嫁給了與歐陽修同榜進士王拱辰,后王拱辰所娶女病逝,又娶歐陽夫人之妹。為此,歐陽修戲謔曰:“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史載在真宗、仁宗兩朝為相的王旦擇婿也是“不求門閥”,當看到範令孫有學行,登甲科,人品高潔,即“妻以息女”。像王旦這樣身居宰相顯位的大臣,擇婿唯進士為重的現象,在宋代還有不少。記得知否中,長柏一舉高中進士,頓時左右官家富族皆過來靠攏,爭先恐後拉扯他要去某府某府做客,既是所謂的“榜下捉婿”,其實這種現象是真的存在的。如宋代馮京,自鄉試、禮部到廷試皆得第一,頓時權貴百官皆求為婿,最後宰相富弼招到他為婿。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如果說,身居高位的宰執們擇婿重進士還出於重才惜才,被選上者亦心甘情願;那麼,一些有權有勢的達官貴顯,擇婿重進士則更是不擇手段,上文提到的馮京就被二家權貴強逼為婿,一家是張堯佐(張貴妃的父親),一家是張耆(太后的寵臣),只是都被他巧妙謝辭。是不是跟知否中齊衡類似,被榮貴妃的妹妹榮飛燕和嘉柔郡主同時看中,兩家為了得到齊衡這個便宜女婿,先是郡主家綁架榮飛燕,致使好好女孩被被玷汙,後是逼迫囚禁齊國公,逼迫齊衡娶妻。榮家被擺了一道又投訴無門,最後榮貴妃聯合反王,造反殺死郡主一家。弄得兩敗俱傷。

在宋代,有錢人家的女人是不愁嫁的,最可憐的是哪些沒錢的孤女,一般過了待嫁的年齡,因為從小貧寒,沒有雄厚的資產,所以無人問津,很多孤女出嫁,都是靠著族中接濟嫁妝才得益出門,還有很多貧寒女子,因為無錢無勢,只得靠著年輕賣給別人做妾婢,或者流落煙花場所賣笑度日,或者進去道觀庵堂了此慘生。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的婚姻觀

明蘭的母親必然是因為家道中落,為了弟妹的生活,才賣給盛肱做妾,這一賣也註定她的悲劇。書中林噙霜也是孤女,按著盛老太太主意是給她找個正經人家做妻的,只是她貪慕虛榮,巴上盛肱這個未來主君,正所謂始亂終棄,自然沒有好下場。在那個年代,女人做妾是沒有出頭的。所以盛肱這個混賬老爹雖然糊塗,卻還是疼愛自己的女兒的,沒有想過讓自己的幾個庶女去給人做妾,找女婿也以人品才學為準。還算沒糊塗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