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我經常從夢中驚醒,

一切往事如雲煙再現,

哈爾濱教堂的鐘聲響起,

城市裹上潔白的外衣,

無情歲月悄然逝去,

異國的晚霞染紅了天邊,

我到過多少美麗的城市,

都比不上塵土飛揚的你。

這是曾經僑居在哈爾濱的俄羅斯詩人涅捷爾斯卡婭的詩句。在詩中她用滿含深情的文字描寫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哈爾濱教堂的鐘聲。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中東鐵路,一聲笛響,兩根長長的鐵軌連接了世界。從此松花江邊的小漁村華麗轉身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金元故國封閉了幾百年的沃土,沿著鐵路而開放,誕生了中國近代史一座年輕而浪漫的城市~哈爾濱。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的獨特,在於中西合璧的文化積澱、優雅豁達的城市性格以及開放包容的人文情懷。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898年6月9日,第一批來自海參崴的鐵路建設人員,進駐現屬香坊區的“田家燒鍋屯”。這一天,被俄國人視為“哈爾濱市”的誕生之日。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00年建設鐵路橋時的場景,此橋至今猶在,已屹立百多年了…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建於1899年的哈爾濱火車站,是當時中東鐵路上僅有的兩個一等站之一。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俄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哈爾濱火車站。年代久遠的黑白色,依舊無法掩飾她當年的壯美與時尚。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火車滾滾而來。它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商人、銀行家、技師、醫生和流浪異人,帶來了啤酒、捲菸、麵包、香腸和咖啡,帶來了電影、詩歌、音樂,以及西伯利亞的風和猶太人的淚… …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04年前後的中國大街(中央大街),已然是商鋪林立。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24年的中央大街,洋麵孔隨處可見,頗具國際大都市的風采。背景中的松浦洋行,即曾經的教育書店,1918年竣工,俄國人設計。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30年的中央大街。時間,彷彿從那時起慢慢凝固。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蒸汽機車將大批俄國僑民帶到這座城市,最多時達到17萬人;而當時哈爾濱的總人口,僅有30萬多人。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建於1922年的萬國洋行。歲月星移斗轉,萬國風情未改。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石頭道街與水道街(兆麟街)交叉路口;左側的“中央大藥房”、右側的“高岡號”曾全市聞名。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上世紀30年代初,地段街已十分繁華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新城大街(尚志大街)一些民族工商業集中在這裡。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新買賣街與山街(一曼街)交角處,普育中學的中國式建築獨樹一幟,現為哈三中。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43年,哈爾濱大戶人家的婚禮。脫去長袍,一點不輸於今日之時尚。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晨光中的松花江畔,乾淨、整潔得令人難以相信。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松花江上的遊輪。即便放在今日,也堪稱氣派。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一張老照片,多種族、多文化、多階層,共天地。沒錯,這就是當年的松花江畔。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帆船比賽,是當年松花江上的夏日盛景。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松花江上的跳臺跳水,雖是初級階段的,還是吸引了不少勇敢者。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當年的太陽島江邊浴場,遊人如織。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冰城哈爾濱,怎麼可能少了冰雪之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不知道明信片上的哈爾濱,拍攝於何時、拍攝於何地,但要感謝它,記錄了一座城市的過往。

在上個世紀初,哈爾濱各種風格的教堂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了70多座。所以當年哈爾濱除了有“東方小巴黎”和“東方莫斯科外”的美譽外,還被賦予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教堂之國”的別名。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聖尼古拉大教堂,以沙皇命名,建於哈爾濱最高處,1900年建成。整座教堂,以整齊的原木,水平疊砌成牆體,牆體交叉處互相咬合,屬古典哥特式建築。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明信片上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柔美中,帶著一份孤寂,濃郁的異域風情。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聖尼古拉大教堂最後的時光。1966年8月23日,紅衛兵以“破四舊”之名,革了它的命。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據說當時每到敲鐘的時候,全城的大小教堂的鐘聲同時敲響,雄渾的鐘聲飄出教堂的穹頂,迴盪在整個哈爾濱的上空,傳播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行走在街道上的外國僑民聽到鐘聲敲響,便紛紛停下腳步,面向教堂的方向,默默地在胸前划著十字。這“來自天堂”的鐘聲使當時的哈爾濱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氣息和異國情調。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規模不同,風格各異的新老索菲亞教堂曾一度共存,南北相望。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現存最清晰的索菲亞大教堂舊照,穿越黑白世界的富麗堂皇。這些宗教藝術之花為哈爾濱市編織了獨具特色的城市風景線,也構成了哈爾濱早期最美的城市標誌。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當年從空中拍攝的聖索菲亞。,整個埠頭區的富庶與繁華,盡收眼底。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由俄國建築師科亞西科夫設計,典雅超俗,宏偉壯觀。

在教堂的鐘聲和火車汽笛的尖嘯聲中,哈爾濱彷彿在一夜之間,便從松花江畔的沼澤和村落中,拔地而起。

這些背井離鄉的人中間,有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波蘭人,還有大批的俄國猶太人。結束了一路上的顛沛流離,在遙遠的東方,新生的哈爾濱是他們得以喘息的新家園,是他們心靈的庇護所,是他們心中的“東方莫斯科”。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在每一棟建築物上都有兩種東西:它的功能和它的美。其功能屬於他的主人,而它的美則屬於全世界。”--雨果

1900年前後,是哈爾濱開創“中國第一”的時代。那一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波蘭裔猶太人老巴奪兄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捲菸生產企業。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東巴伐利亞啤酒廠舊照

那一年,俄羅斯商人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來到哈爾濱,創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之後,秋林員工、立陶宛人愛金賓斯自立門戶,生產出了“裡道斯紅腸”。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秋林洋行坐落的大直街,當年已頗具國際範兒。1915年拍攝。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這座城市現代音樂的歷史,可上溯至1898年。這是1908年哈爾濱交響樂團的合影。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上世紀20年代,哈爾濱格依戈涅爾爵士樂隊深受歡迎。

哈爾濱,擁有中國第一個交響樂團、中國最早的現代音樂教育學校、中國第一部原創音樂劇、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06年創辦的“節克坦斯”電影院,位於中國大街與商市街(中央大街與紅霞街)交角處。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1908年創辦的敖連特電影院(和平電影院),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整體建築由猶太人設計,是典型的折衷主義歐式風格。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與“敖連特”隔街相望的亞細亞電影院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當年,傅家甸許公路(景陽街)水都電影院門前的熱鬧景象。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這裡,紀錄著一座城市走來的“足跡”。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時光就這樣一分分流失,但哈爾濱人對生活樂觀豁達的態度,並未遠去。

有人說,身為哈爾濱人是幸福的。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軌跡賦予他們雙重性格——他們既可以和別的東北人一樣,在漫長的冬夜裡,烤著暖氣,吃著熱氣騰騰的鐵鍋燉魚,搓著麻將嘮著各家長短;在夏日清冽的風中,扯著膀子大擼烤串,喝著“哈啤”。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人的野餐,有些“旁若無人”,這是家鄉人夏日裡的最愛。如此的集體愛好,在中國其他城市中並不多見。

同樣,他們也可以到舊時典雅裝飾的俄餐廳或咖啡館裡,享受燭光美酒的西式浪漫;或是滿懷著“布爾喬亞”的志向,正襟危坐地用心聆聽一場屬於音樂的饕餮盛筵。

這,就是哈爾濱人;這,就是故鄉——哈爾濱。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這座鐵路橋,穿越百年,她欄杆上的裝飾,依舊美得令人窒息。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這座城市在變美,我們曾經的過往,又將去何處尋呢?

哈爾濱:一座年輕但絕不青澀的浪漫都市

在中國的大城市裡,百年的哈爾濱算不上是歷史悠久,然而,哈爾濱的歷史年輕但絕不青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