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錯的是制度,也是人,樂清女孩遇害到底誰該反思?

時隔三個月,空姐被殺案餘熱未消,溫州樂清女孩乘坐順風車遇害再度引起軒然大波。滴滴順風車業務再度下線,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被免職。在之後,滴滴的聲明中,表明了司機的資料審核齊全,當天接單前也通過了平臺的人臉識別。

但事件中有兩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點,一個是被害人的朋友在收到求助信息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向滴滴客服討要司機的車牌號和聯繫方式,卻直到當天下午18時13分,在提供了各種手續資料後,樂清警方才拿到滴滴提供的車牌號和駕駛員信息。其次,犯案司機在案發前一天,就曾被另一名順風車乘客投訴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繼續尾隨了一段距離”。但滴滴客服對這名司機並沒有做任何處理措施,甚至在被投訴後的第二天,司機仍然可以正常接單。

錯的是制度,也是人,樂清女孩遇害到底誰該反思?

滴滴最大的問題正是出在這臃腫複雜的流程制度,推脫敷衍的客服系統上。一方面是案發時,客服卡在規則章程上,沒能在第一時間為警方和被害人親朋提供協助。另一方面,在收到乘客投訴時,滴滴明顯沒能及時對有犯罪意圖的司機做出妥善處理。

平心而論,這樣的問題,就算丟給其他大企業的客服系統來處理,十有八九也未必能做得比滴滴好。滴滴的客服系統,我並不是特別瞭解,不好隨意評價。但是我所就職的公司(某大型國企)的客服系統,也是飽受詬病。

錯的是制度,也是人,樂清女孩遇害到底誰該反思?

很多大公司的客服系統都是外包的,沒有真正做過大企業客戶服務方面工作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客服只是作為一個和客戶直接接觸的窗口,他們傾聽、瞭解投訴,並反饋問題,但真正落實解決問題的人卻不是他們。換句話說,客服只負責記錄和轉述問題,並不負責解決問題,他們也沒有能力和實權能解決問題。這大概也是滴滴客服在受害人朋友求助時,一再強調等待安全專家聯繫的原因。客服只是傳遞窗口,安全專家才是解決問題的實際負責人。

但是,以我過往的經歷來講,我們公司一張投訴單從客服傳到實際負責人手上,最快也是第二天了。輾轉各部門,踢皮球四五天後才找到負責人的也不在少數。這個傳遞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耗時的,信息傳遞的低效和拖延在惡性事件發生時,就成了要命。

錯的是制度,也是人,樂清女孩遇害到底誰該反思?

制度如此,流程手續如此,滴滴的工作人員或許每一步都照著公司的規則章程做了,無功無過,但是真的沒有辦法做得更好了嗎?

如果工作人員從一開始收到受害人朋友請求協助的信息時,能立刻向上層領導反饋,尋求特殊處理,相信領導也不可能置之不顧?如果在民警打電話向滴滴客服要求提供協助時,工作人員能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允許先提供車牌號碼和司機信息再補齊手續?再更早一些,在前一天收到乘客投訴時,工作人員能夠足夠重視,在第一時間對司機做出處理,那麼所有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錯的是制度,也是人,樂清女孩遇害到底誰該反思?

服務性行業裡最重要的就是用戶體驗,而客服系統往往是一個企業直接和用戶接觸,溝通交流的唯一窗口。客服系統存在的最重要職責就是保障用戶權益。企業臃腫複雜的流程制度有錯,而工作人員危機應急能力的缺失和對投訴處理的怠慢更是一大問題。

員工組成部門,部門組成企業。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決定了部門的工作效率,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決定了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以及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

如何簡化臃腫複雜的流程制度,增強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切實保障用戶權益是企業高管應該思考的問題。但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用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則是每一個服務性行業的職場人都該有的工作態度。

#釘釘新工作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