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豐收啦 青島鄉村振興給農民更多“好日子”

豐收啦 青島鄉村振興給農民更多“好日子”

平度葡萄豐收了。高忠業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季耕耘,農民最喜的就是“糧滿倉、食滿棟”的豐收好年景。

今天是我國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對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盛世禮讚。在青島,當敲響豐收節歡慶的鑼鼓之時,這座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數排全國第七的海濱之城,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鎮街村落,處處是“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歡欣鼓舞。

“這些年,青島糧食連年豐收,肉、禽、蛋、奶、水產品供應足著呢,咱農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即墨區藍村街道王演莊北村73歲村民毛嘉椿的幾句樸實話語描繪出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儘快富裕起來。”

富裕不會從天而降,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青島疾步快行:調優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選用綠色生產方式……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廣袤的田野上迸發著前所未有的活力,廣大農民共享“強農惠農富農”的豐收果實。

高效農業,厚植農民“豐”收新優勢

“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青島牽住這一“牛鼻子”,堅持以特色化、品牌化、科技化和園區化為引領,探索多種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厚植農民“豐”收的新優勢。

路徑一,做優特色農業。

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青島統籌全局,規劃建設300萬畝高產優質糧食生產功能區,100萬畝特農產品優勢區,推動特色產業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聚。

有數字顯示,青島已建成糧油綠色高產高效攻關示範區100萬畝,示範區糧食單產高於全市平均20%以上;發展高效設施農業80萬畝,培育茶葉、藍莓、食用菌等一批高效特色產業,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鎮村達27個、省級32個。

路徑二,做精品牌農業。

依託優勢特色產業,以“三品一標”農產品為重點,青島的農業品牌戰略收穫頗豐,膠州大白菜、嶗山綠茶、馬家溝芹菜等“叫響”全省乃至全國。

目前,青島農業商標已達1.9萬個,著名農業品牌166個、中國馳名商標12個、國家級名牌13個,“三品一標”農產品992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數量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以“綠色品質·世界共享”為品牌口號的“青島農品”已成為青島的新名片。

路徑三,做強科技農業。

這些年,以強化人才支撐、發展現代種業、加強裝備建設為重點,青島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支撐力,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5%,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

袁隆平、束懷瑞、趙振東等院士頻至,先後在青島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研究中心,全市涉農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已達39個。現代種業振興工程加快實施,登海、瑞克斯旺、先正達、綠色硅谷等大型種業集團陸續來青,本土種業企業發展壯大,全市種業企業達到38家,建成優質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推進,全市農機總動力達71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87%,高出全國20個百分點。

路徑四,做大園區農業。

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青島加快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全市建成高標準現代農業園區935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園200多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8萬人,戶均增收20%以上。

融合發展,培育農民“豐”收新動能

發展“新六產”,同樣是青島培育農業新動能的不二選擇。

在昌盛日電位於即墨區的華盛太陽能農莊,以加工業帶動“接二連三”,以旅遊業帶動“隔二連三”,以“互聯網+”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縮短供應鏈,讓農民更多農業的增值收益,其探索出的發展“新六產”之路就是標杆之一。

以“標杆”為示範,青島在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探索中,尋找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培育起新動能的“引擎”。

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這是培育新動能的引擎之一。生產要素集聚,全產業鏈升級,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核心帶動和大項目的載體支撐。

這種效應已在凸顯,目前,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168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81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106家。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達到70%以上,農產品出口額穩定在50億美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休閒旅遊農業是第二大“引擎”。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民變導遊——這種改變正在青島的農村“遍地開花”,這是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求,拓展農業生活生態和文化傳承功能,發展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休閒旅遊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目前,全市休閒旅遊農業經營主體達3053家,農業節會70餘個,國家級休閒旅遊農業示範村(點)46個、省級346個,休閒旅遊農業年接待遊客2962餘萬人次,收入161.3億多元,受益農戶7.2萬多戶。

“互聯網+現代農業”則是青島正在培育的又一“引擎”。

青島在全國率先出臺“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實施“互聯網+生產、+經營、+服務、+管理、+創業”五大行動,截至目前,全市農村電商平臺達550家,村級益農信息服務社800多家,營業額超過千萬元的農村電商企業38家,年交易額超過55億元,帶動農民就業5萬多人。

深化改革,開闢農民“豐”收新渠道

破解農民增收難題,“貴”在深化改革。

在新一輪農村綜合改革中,青島抓住了機遇,從農民關心的問題出發,以還權賦能為核心,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賦予了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益。

如何讓農民吃上“定心丸”?確實權、頒鐵證,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青島積極行動起來,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有4646個村莊、489萬畝耕地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86.2萬本。

如何讓農村“沉睡的資產”活過來?青島圍繞落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收益分配權、建立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長效機制,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伐。目前,全市已在5645個村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4653個村,成立社區經濟股份合作社(公司)3940個,量化資產280億元,分紅10.9億元,373萬人成為有股金、薪金、租金、醫保金、養老金的“五金農民”。

如何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起來?青島在全國率先開展“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有序流轉,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達到302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此“成長”起來,全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3萬多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1.2萬多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90多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9萬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65%。

農村融資難題如何解決?金融支農是破題方式之一。青島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和林權“四權”抵押貸款,農地抵押貸款餘額9.93億元,建立起市、區(市)、鎮(街)三級農村產權交易系統,同時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保險品種達到15個,主要農作物投保率達到80%以上,有效降低農民的災害損失。

鄉村振興繪就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藍圖,也為新時代農村發展點燃了新的生機和希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道路上,青島深耕這片“希望的田野”,將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青島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