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中学校反馈,一些名初中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反而不如普通初中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

非优秀教师


这个问题其实缺少参照,

何谓名初中,何为普通初中?

选取的是何等成绩的学生来比较?


结论更是莫名其妙:高中招生难道不是看分数,而是看来自哪个初中的?


我所在的片区,有个中学连续N年蝉联中考成绩第一名,确实存在着学习紧张、作业多、压力大的情况,也一直被传说该中学的学生后劲不足,在高中学习中表现不如其他学校。


然而打脸的是,这个中学的学生,最后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仍然比其他学校多。


因为人家考上高中的学生多啊!


拿这个学校群体中的中等学生,去比其他学校的尖子生,本身就不公平。有本事就尖子对尖子,中等对中等(遗憾的是,其他中学的中等生可能考不进理想高中了)……


而这个本片区的名初中,在和其他区的名初中相比,也只是普通学校……那它究竟算名初中,还是普通初中?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换成:

HR反馈,一些名校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后,反而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

然后最终推导出:

所以,很多HR都愿意招收普通高校的中上等本科生,而不愿招收名校的中等本科生。


这个现实吗?

不要拿小概率事件来混淆视线!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题主问问题很艺术,用到了“一些”这个词。

名初中的学生训练有素,普通初中的学生都是野路子。

普通学校的尖子,在普通学校单打独斗,其实是一件很凄凉的事。80年代,我自己就是这类差学校的尖子。考试经常领先第二名五六十分。

高中去了一家区重点,就发现野路子不行了,第一次期中考,50多人的班,我排班34。怎么办,慢慢追,追到高三开学摸底考,我就上来了,最后考上了本地最好的大学录取分最高的专业。

我们这种烂中学上来的学生,能考上名高中的,都是很聪明的。差的就是系统训练。名高中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氛围好,竞争激烈。在烂学校随便就一枝独秀,去了名高中,满大街都是优秀学生,不得不努力一些。一个是学习条件好,学得系统。烂初中的老师大部分精力都去了搞纪律去了,学习就没啥精力搞了。

烂初中尖子,到了高考脱颖而出的,不少的。本来就聪明,去了一个学习氛围好,又有好老师带的学校,水平突飞猛进,没啥奇怪的。

名初中的普通学生呢,在名初中这么好的环境训练了三年,很多已经到了极限,没办法突破自己了,被烂学校的尖子超过,不奇怪。

但不要以为名初中的尖子弱,最后在高考脱颖而出的,大多都是名初中的,烂初中的尖子只是偶尔发光,因为基础薄弱的原因,可以超过名初中的普通学生,但要超过那些尖子,就很难了。

有的选,初中还是选名初中吧,高中才追的烂初中尖子,很痛苦的。


春暖花开003


这种情况,笔者深有体会。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本市一有名的农村初中。,每年重点高中升学率都在全市前茅。考入黄冈中学县一中的人数占比较大。但据高中老师反应,大多数进入重点高中之后,成绩有所下滑,有些学生甚至最终高考不如上普通高中的同学,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优质初中榨干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人的智力发展是个抛物线。倘若智力开发过早人的智力就提前达到抛物线的顶峰,之后,智力就形成下降趋势。在高中阶段起,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倘若智力水平下滑,成绩下滑也就是必然。

2、这批学生往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很多初中,每天的学习全部由老师照看,在老师的指挥下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时间,长期下来,学生就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一旦进入高中,有了空余时间,这部分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自学,成绩就不如那些会自学的。



3、学生需要有自主管理能力。很多初中,对学生管理过紧、过死、过严,学生是在老师严格管理下进行学习生活,这让学生没有自主管理能力。进入高中,有了自主时间,就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违纪现象频发。心思没放到学习上,怎么能有好成绩。

可见,有些优质初中输送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由于初中跟高中的管理机制不接轨,学生能力欠缺,学生成绩下滑就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我们也应该得到警示:我们的初中必须留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进入,高级中学之后,才能不至于落后。您说呢?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孩子成长,你若认同,欢迎关注!


文轩阁


这种情况有普遍性,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要看初中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我是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有所帮助。


根据我的观察:同等成绩考入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往往比名初中的学生更有潜力。这可能和足球有相似之处,足校的学生比较优秀,但是应变能力却不如其他优秀学生。

名初中,是靠什么出名?

毫无疑问,是学习!怎么才能让初中生学习更好呢?很多初中学校用了对待高考的方式来对待初中生:严格的纪律要求,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更大的问题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态度,学习潜力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总之,习惯、态度在初中更重要!方法、能力在高中更重要。中学阶段,注意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学习自主能力、行为自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赢在高三


笑死人!什么人居然能问出这种荒唐的问题?真不知道问题描述里的内容是怎么编出来的。

普通初中低分生,最终高考赢了名牌初中的高分生,肯定有,但绝对没有代表性。

(1)从个例来说,任何情况下的低分生逆袭高分生,都有可能,但不能说出现一例,就代表一个群体。

(2)既然说到名牌初中毕业生,题目中的高中肯定不是指普高,而是省重点高中。

不夸张的说,哪里的省重点高中,都集合了最优秀,最努力的那批学生,能在这种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学生,智商,情商,刻苦,学习方法,任何都不缺,否则根本不可能成为优等生。

在这种学校里,普通初中出身的学生,假如本身成绩并不出色,想赶超名牌初中出身的同学,那是极难!

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笔者的儿子恰好是这种情况,所以太了解了。

我儿子初中在一群很普通的学校,差班,中考时超常发挥,以压线分数考入全市最好的高中。

这算是非常契合题目中的设定吧?

出身普通初中,低分!

高一在省重点的普通班,入学分数几乎垫底。刚开始的时候,他几乎要被逼放弃学习。

为什么呢?

因为学习不如班里的其他同学,尤其不如那些从名牌初中升上来的同学。人家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努力程度,几乎统统压你一头,你能拿什么和别人比?

当然了,我的儿子最后没有放弃,而是在高二开学分班时,成功压过班里绝大多数同学,抢到了一个宝贵的升入重点班的名额,凭他的成绩。

但他能成功,与他出身普通初中一点关系没有。

那是因为他有我这个父亲!

吹点牛逼地说,我虽然岁数大了,但几十年前当中学生的时候,也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学生之一,真正的学霸!

虽然儿子学校里老师,号称全市最好的高中老师,但我儿子的学习方法,不是他们老师教的,是我教的。

我儿子凭借他的努力,还有我教给他的方法,赢了他的那些同学。

说起这个事例,除了吹点牛逼之外,是要证明一件事。

一个学生初中在哪种学校上学,很重要,直接决定了他在高中的发展。你初中学不好,想要在高中追赶回来,那是跟艰难的。

我儿子他们那个班,像他那样的学生,也只有他一个而已,估计全校能成功逆袭的‘低分生’',最多以个位数计算。

(3)家长朋友们,如果有条件让你的孩子进入名牌初中,一定要进入。

血的教训啊!

我的儿子就因为先天有些不足,虽然高二升入重点班,然后一路努力往上爬,但到目前为止,距离最好学生的那一步,就是差了一个层次。

马上面临高考了,这一个层次,就像一道天堑挡在那里!

所以不要误导,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孩子凭借成绩考上好大学,每一步都很重要,尤其初中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因为高中实际上是凭中考分数,家长能参与的空间很小。

有人说现在考大学容易,那是指考普通大学容易,但真正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全国也就那二三十所大学。

想抢到任何一个名额,都得家长和孩子,一起拼命啊。


99随便


岂止是名初中,名小学也是一样的。

看了几位朋友的回答,比较一致的是认为名校把学生的潜力挖尽了,到上一级学校后就无潜可挖,因此会泯然众人矣。

果真是这样吗?难道人的潜力仅仅只有区区这么一点吗?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像核桃仁一样布满了沟和回,每一道沟能存储的数据可能就是几个T,即便是爱因斯坦,大脑的使用也没超过1%,莫非我们名校的老师水平高到把孩子们的大脑用到了100%?再难在大脑里找到几个字节的存储容量了吗?



话又说回来,既然大脑已经充满了,那么学生应该很厉害了,怎么反而不如普通初中的学生?难道给他们存储到脑子里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的什么东东?

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是一些名校背道而驰,将应试教育玩到极致。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分高,怎么教。一个挺好的东西,他会分解成若干个考点学习,把很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经过肢解后已经变得索然无味。有的学校,因为地理、生物为非中考科目,学校根本就不上。语文现代文不考,直接上文言文,然后单项训练。作文,背范文,练字。衡水学生的字就像印刷体,就是为了作文拿高分。



名校之间也要Pk的,班与班之间也是竞争激烈。校长和老师都患得患失,小心翼翼的。学生怎么写字,怎么答题,作文怎么写,必须按照老师的模式来,你敢擅自作主发挥一篇作文吗?老师让你用楷书写,你敢用行书吗?

去年不是有人晒出某小学整齐划一的作业本了吗?

我真的很担心,这些最聪明的学生却被当成培养产业工人一样培养,会不会拖慢民族振兴的步伐呢?

但愿不会吧。


爱河北人


这是一个假命题,名初中中考考的高分的学生和普通初中中考考的低分的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同一所高中,或者是同一高中同一档次的班级,所谓的好与坏,只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相比而已,要记得“再瘦的骆驼也比马大”。

大家好,我是秦山之巅,从事农村英语教育20多年,从历届毕业学生反馈来看,完成中考丑小鸭到高考白天鹅的逆袭的个例非常少,确实有个别名初中高分进入高中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有很大的滑坡,或者说有个别普通高中中考分数比较低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成绩有比较大的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要说什么名初中把学生的潜能都挖掘了到了高中学生没有潜力了,要记得,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主要因为初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和学生个人适应能力的原因。初中老师基本上都是保姆式而到了高中老师基本是放任式,一些对环境和压力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一定不要以偏带全,从绝大多数来看,名初中高分进入高中的学生肯定要比普通初中低分进入高中的学生要强。

上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秦山谈教育


不请自来。。。

初中升高中,中间有中考这一选拔考试,普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名高中,名初中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中考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公平的(特殊情况暂且不谈)。 名高中,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优等生,哪怕你之前是名初中的学生,但普通初中的学生,能够跟你在同一所高中,那么你们的学习水平是相差无几的;普通高中也是这样,英雄不问出处,水平相差不大。所说的这些,就是让大家知道,名初中并不全是优等生,接下来,说一下会出现名初中学生到高中不如普通初中学生的原因。

首先,高中的学习节奏比初中要快许多,学习的科目相比初中也要多出几门,所以,个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便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理解为智商,每个人身边都存在那种不是特别费力学习,却学习不错的同学。所以,在同一所高中,就可以出现普通初中的学生在高中能赶超名初中学生的现象。

再就是,努力程度,进入到同一所高中,那基础知识是相差无几,而且初中的知识深度也较浅,高中学习的都是新知识,如果普通初中的学生比名初中的学生更加努力,那么天道酬勤。

还有就是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可能名初中的学生到的却不是名高中,心中会产生厌学心理,自然学习成绩会跟不上。

我觉得,最最有意思的,或许就是,老师会认为这一名学生,之前是名初中的,那么他(她)是要比普通初中的学生学习好的,哪怕是两人学习成绩差不多,老师心中或许也会认为,普通初中的学生更好一点。也就会出现老师认为名初中学生不如普通初中的学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指点批评(第一次回答问题,希望大家包涵)!!!


观天外丶云卷云舒


高中学校反馈,一些名初中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反而不如普通初中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

1、名校不一定有最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名初中的一种是,通过非常严格的管理、大强度的反复练习、占用更多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它们的基本做法就是反复,甚至根据中考特点,背题、押题,我所在的地区就有这样的初中,年年中考成绩是最好的,但是到了高中学生普遍退步。

究其原因, 这样的学生在成绩靓丽的背后,并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支撑,而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这种落后、低效的学习模式完全不适应高中学习。

2、普通高中宽松的管理为学生体现自主性、开发能力提供了机会。

相比于前面名校几乎把学生学习热情榨干的做法,一些普通初中对应试教育看得淡,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提倡学生探究,多思考多总结,把学习建立在独立自主之上。

虽然他们做的题少,也会影响到中考成绩,但是他们学习潜力却得到了保护,为高中学习保存了力量。我的班上有个男生,中考入学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一名,可是现在是全年级十几名,进步神速,原因就是他对高中的学习适应性强,潜力得到发掘。

3、高中学习是全新的开始,拼的是适应性和高效率。

中考成绩在公布后就已经成为过去,尤其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很多学生的水平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些名校的学生躺在高分上睡大觉,一个假期荒废的差不多;一些普通初中毕业的学生则整个假期都在认真学习,为高中做了充分的准备,着起点怎么能一样呢?

另外,结合第一点的原因,一些名校的初中生完全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也掌握不了高中的学习规律。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被后来居上者一再的超越。

适应不了,学习效率低下,自制力差,属于自我管理,这些因素都是曾经的名校优等生变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高中学校反馈,一些名初中学校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反而不如普通初中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很好,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有名的初中学校之所以有名气,不但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好、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严格,主要是因为升学率高,学生们都非常勤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反复的做题,把学生们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而且有些学校还会专门成立一个研究中考题的小组进行赌题、押题,把应试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由这样学校考入高中的学生,再想进一步提高是很难了的,稍微放松一下学习成绩就会马上下滑。

普通初中则基本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课,不会额外给学生们增加学习压力,除了学习之外,学生们也会参加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相比之下,素质教育搞的比较好,在学习方面,学生们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潜力,因此当他们上高中后,如果和名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样学习的话,当然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要多了。

衡水中学就是很好的例子,衡水中学不但网罗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且学生们简直就是学习的机器。我们这里有很多到衡水中学上学的学生,据家长们描述,孩子们在学校里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仅是一路小跑,而且手里不离书,家长们每个月去看望一次孩子,可是见面后连多唠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更为有意思的是,家长们每次看望孩子时都要带去很多孩子的内衣,然后把孩子穿过的内衣带回来洗,等到下次看望时再带去更换。因此,可以说衡水中学把应试教育发挥到极点,然而,由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走上社会后就能够有大的作为吗?真是不敢苟同。

还有一个亲身感受到的例子。本家的一个孩子在我们这里的一所有名的初中上学,学校管理的严格,孩子自身学习也非常卖力,虽然是走校生,可是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他的父亲很心疼自己的孩子,经常劝她要适当休息,可孩子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考入了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可是上了高中后,孩子的成绩很不理想,压力大,经常头痛,学习成绩下滑都年级几百名,高二时,无奈之下只好转入普班了。

因此说,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试教育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