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新華日報·頭版頭題」沭陽把集中居住區建成百姓滿意工程

「新華日報·頭版頭題」沭陽把集中居住區建成百姓滿意工程

提示:點擊上方"沭陽發佈"↑快來關注我們!

今日,新華日報頭版頭題“沭陽把集中居住區建成百姓滿意工程”為題,報道了我縣高標準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切實把這項民生工程辦成群眾認可、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全 文 如 下

自己組織建房 多種模式比選 政府兜底安置

“集中居住”,沭陽把農民意願放首位

8月23日,離沭陽縣錢集鎮區6公里的槽坊村集中居住小區建設現場,熱火朝天,遠遠地便能聽到一陣陣鏗鏘動聽的打夯號子聲。

65歲村民柳永財一臉開心地邀請記者到他家看看。他家的房子已經裝潢好併入住,上下兩層共157平方米。老柳說,自家原來住的地方距離現在房子五六百米,三間主房、兩間配房,拆了6萬多元,蓋起來共花了12萬元。“鎮村這次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由我們自己組織建房,6家一排一個單元,我們這幾家都姓柳,一大家子,原來就住在一起,現在還是鄰居,真的好!”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錢集鎮黨委書記陸周介紹,鎮裡集中居住採取多種模式,根據農民意願,採取政府代建、自建及貨幣安置等多種途徑,由政府負責統一規劃、配套等。像槽坊村居住區就是自建模式,一期共70戶,小區規劃設計單位是南京城鄉規劃院,戶型設計是沭陽東都設計院,有157平方米、103平方米和50平方米三種套型,滿足不同農民需要。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周集鄉中心小學西側,由政府代建的老街村創新型農村安置區已經開工建設,這裡將集中安置189戶,60至160平方米6種房型隨農民選擇。周集鄉鄉長馮朝陽說,目前全鄉共有合興、周樓、老街、周集4個村開展“土地增減掛鉤”整村推進工作,計劃搬遷2329戶,農民搬遷積極,僅兩週時間,就拆除房屋1221戶。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讓農村群眾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既有利於鄉村振興,也符合群眾意願。”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說,縣裡立足實際,科學規劃,高標準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確保質量高、配套優、品質好,切實把這項民生工程辦成群眾認可、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科學規劃,尊重農民意願,有序推進村莊建設。沭陽將全縣34個鄉鎮(場)的2899個自然村莊分為733個重點村、17個特色村和2149個一般村,並將重點村和特色村列為規劃發展村莊予以重點打造,一般村實施規劃控制,逐步引導農民進城入鎮,無法進城入鎮的,向規劃發展村莊有序集聚。目前,全縣共建成各類農民集中居住區334個,建成區佔地面積2.1萬畝,建設住房總數7.7萬套,已入住6.9萬戶。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走進耿圩鎮淮西村,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映入眼簾,白牆灰瓦、綠樹成蔭,整潔的道路,盡收眼底。剛搬來不久的張柱光正在自家的院子附近溜達。老張今年60歲,原來住的老房子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陰暗潮溼,還漏雨,現在住進202平方米的兩層小樓。“政府考慮得很周全,你們看每家後面都有個10多平方米的小菜園,種些蔥、青菜、辣椒、大蒜之類,不用上街買了。”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在推進集中居住過程中,沭陽縣對特困農戶給予特殊關心。在錢集鎮效佐新村,染坊組低保戶朱金華,全家五口人原住的主屋是三間平房,另有三間偏房,十分破舊,這次沒花一分錢,住上133平方米的房子。像他家這樣的特殊群體,村裡有3戶。沭陽住建局局長徐愛軍說,全縣所有農村集中居住區,都有這樣的安置房。政府兜底妥善安置,確保一戶不落。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集中居住區建設,既要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實現安居,同時還要有業可就,實現樂業。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說,通過集中居住,改善村莊環境,加快土地流轉促進產業興旺,實現資源整合,從而促進壯村富民。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行走在錢集鎮農田裡,彷彿置身於“大花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內的各種蔬菜,達之康生態示範基地內的各種彩色花卉苗木,綠植(電商)扶貧產業園內的各種多肉植物,江蘇雅威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內的九品蓮花、玫瑰等經濟作物,爭奇鬥豔。近年來該鎮先後整理流轉了14600餘畝農田,就地用工1500餘人,人均日增收入50元—80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0萬元。全縣今年僅村莊復墾土地就達2400多畝,用於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千人就業。

「新华日报·头版头题」沭阳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百姓满意工程

大家都在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