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流浪人員辦落戶 30名“無名氏”成為泉州新市民

豐澤警方與市救助站配合 為流浪人員辦理落戶 30名“無名氏”成為泉州新市民

流浪人员办落户 30名“无名氏”成为泉州新市民

豐澤公安分局民警為受助人員採血樣,辦理落戶手續。

昨日,在豐澤公安分局和泉州市救助站的共同配合下,由泉州市救助站救助的30名“無家可歸者”,正式落戶城東派出所。告別“無名氏”的他們,共同姓“來”,擁有了自己的生日、姓名、身份信息,成為泉州新市民。據瞭解,這是泉州市長期滯留流浪人員首次大規模落戶。

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王泉源 林巧真 文/圖

30名“無名氏” 長期接受救助

位於泉州市豐澤區城東國道324線附近的泉州市救助站,每年救助5000人次以上的流浪、乞討無著人員。部分能講清楚身份信息、家庭地址的流浪人員,救助站會幫助他們返鄉。但有一些智力障礙、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說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信息,他們沒有姓名、沒有戶籍,無法明確身份,無法找到他們的家人。

“這些長期滯留人員,我們會安置到專業的託養機構。”泉州市救助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目前的相關規定,這些被救助人員,基本上會送到廈門的專業託養機構。

截至目前,泉州市救助站救助的30人,沒有明確的身份信息,戶籍系統中,也查找不到相關信息,他們似乎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無名氏”。

沒身份沒戶口 不能辦理醫保

沒有身份信息,也就沒有戶口,不能辦理醫保等。多數年邁的受救助人員,往往疾病纏身。

據瞭解,去年11月,民政、公安部門發文,要求各地對長期滯留人員進行落戶,為他們落實相應的醫保待遇。

豐澤公安分局戶政大隊教導員鄭清霞告訴記者,經瞭解,目前有30名受救助流浪人員為長期滯留。這些受助人員,年紀最大的80歲左右,最小的20歲上下,不少人有病需要治療或者護理。

來發老人看上去有70多歲,其真實年紀無法確定,名字是救助站取的,被救助多年,體弱多病。長時間以來,來發吞嚥困難,需要託養機構醫護人員特殊護理。這部分醫藥費,一直由民政部門支付。如果能落戶,有正式的戶口、身份證,就可以辦理醫保,就能報銷一些醫藥費了。

年紀最大的來雲老人,有80歲左右,她也需要治療和特護。據介紹,這30人中,有14人年逾60歲,為這部分特殊群體辦理落戶手續,較為緊迫。

警方特事特辦 辦妥落戶手續

泉州市救助站在城東派出所的轄區內。今年7月,豐澤公安分局戶政大隊與城東派出所民警,先是赴廈門,採集受助的30名長期滯留人員DNA,通過公安系統比對、排查,刊登尋親公示,排除這些人被拐賣的可能,同時,也杜絕犯罪嫌疑人利用流浪乞討人員身份躲避法律制裁的可能。

救助站為他們取姓“來”,戶口所在地為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身份證號碼開頭為“30503”……昨日,這30名受助人員正式落戶城東派出所。在戶籍系統裡,除了一部分能講清楚自己名字的受助人員,他們的身份不再是“無名氏”,而是“來發”“來豐”“來弟”“來春”等。

鄭清霞介紹,30人正式落戶後,這算是完成了前期工作,接下來,民警將為這30人統一拍照、採集指紋,“考慮到他們寄養在託養機構,我們將特事特辦,將技術設備帶到託養機構進行採集”。這些手續履行完後,這30人將獲得身份證,成為泉州新市民。屆時,市救助站會代為辦理醫保等手續,讓他們享受國家相關政策。

記者瞭解到,這也是我市公安機關聯合救助部門,第一次大規模為“無家可歸者”解決落戶問題。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也滿懷期待,希望這些受助人員照片進入公安戶籍系統後,通過人臉識別、比對等技術,能幸運地找到親人,最終踏上回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