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三年前的2015年6月初,敝人写过一篇文章《如果泡沫破灭怎么办?》,明确警示A股的泡沫以及破灭的风险,力劝正在泡沫中“畅泳”的投资人见好就收。不久的后来,股市泡沫果然破灭了。

就在两个月前笔者也撰写了文章,对贵价独角兽的泡沫表示强烈担忧。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已经回归的“工业富联”、“三六零”、“药明康德”……还是依然在海外漂泊的百度、阿里、腾讯……股价近来都已经大幅下跌。对于高位接盘人而言,独角兽变成了“毒角兽”,药明变成了“要命”,也不幸言中了。

A股作为第一只多米诺骨牌倒下以后,股权质押融资闪崩、P2P爆雷、一些地方政府城投平台违约…..接踵而来。泡沫的破灭显然已经不是文章所说的“如果”了,而是一个接一个破灭的进行时了。房地产泡沫是最大的一个,也是貌似最坚不可摧一个,至于结局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不过,无论如何,是时候讨论泡沫破灭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应对,以及泡沫破灭后该如何了。

古今中外经济史上,从没有不破灭的泡沫,眼见的泡沫没破,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市场的周期也是泡沫的周期

当今已经高不胜寒的楼市:涨,会出大问题;跌,问题会更大,进退维谷。最近“厦门楼市是否崩盘”的争议,只是楼市大困局的冰山一角。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厦门房价地价C位领跌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其实楼市长期虚高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早已经不容忽视。过去,高房价只是吸引大量产业资本的追逐,从而降低了实体经济的活力,而同时楼市持续上升所造成的社会浮躁,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大家脚踏实地奋斗的耐心,让创新能力不足……

泡沫膨胀至今,已经引发全民掏空钱包而举债参与,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债务水平,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了。

最近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盈利增长,均不及预期,或多或少与消费升级受到高房价、高负债的挤压,而令中产阶级的消费乏力有关。

房价泡沫不能刺破,债务杠杆必须维稳……长期放水过量导致资产贵价而成的“堰塞湖”,只是人民币“适度双向波动”的一个泄洪口。至于往升值的方向走,还是往贬值的方向走,因为大家都看得懂,在此不再赘述。

其实,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就是泡沫酝酿、升腾、破灭的周期,泡沫的破灭每若干年就有一次,没什么大不了。

经济增速以及资产价格的周期性调整,如人体的周期性感冒发烧一样,实际上是自身的清理机制。感冒发烧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身体的沉疴病灶进行清理,利于健康身体的长治久安。

资产价格调整与经济增速下行,也会让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关门出清、高的债务水平降下来、经济结构实现调整。

十年前爆发在美国的、后来席卷全球的次级债危机,把美国的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美元汇率全部都压到低位,结果美国迎来了10年的经济复苏、股市长牛、而科技创新一刻未曾停步。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的宽度以及纵深,从来都不缺乏新的机会。中产消费乏力,得以让“消费降级”概念的代表——拼多多得以异军突起;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令电子、新材料等工业升级概念机会凸显,人民币的贬值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增长良机。

泡沫正在破灭的现阶段,实业投资人应在秉持稳健投资原则“谢绝杠杆、拒绝冒险”的同时,耐心等待优质资产出现便宜价格的机会,并予以把握。

当下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对普通的“理财”投资人士而言,若至今还把资金投向各种号称能提供高的固定收益的“伪p2p”、“伪财富管理”平台的投资人,无异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好听了是勇猛,说不好听了是鲁莽。

在泡沫爆破的过程中,保住本金不受损失是第一要务。还是把资金放在正规金融机构,寻求安稳的“低收益”作为避风港吧。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现在能给股市投资者的建议是:一定要坚持找好公司,等合理价格买入作长期打算,不要频繁买卖“炒股票”。否则基本上只有到市场送钱的宿命。

同时能给监管层的谏言是:股市低迷时,推行改革的阻力与代价都最小。建议勇于实行实质上的注册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配合严惩财务数据造假与市场操纵,让A股具备优胜劣汰的机能。通过投资人与监管者的共同努力,可以提升A股的投资价值,将来就能改变投资人大多亏损的困境。

现在的A股处于相对低位,是挑选好公司以便宜价买入的时机。如果不知道选哪些公司好,可通过以指数型基金,例如代表国内上市公司主流的沪深300加上中证500、又或是MSCI指数的形式参与并作长期打算,也是很好的选择。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低买高卖的原则人人易懂,而知行合一很难。现在股市是高还是低?那么你现在是买还是卖?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多数人贪婪时自己恐惧,多数人恐惧时自己贪婪。现在大家都普遍恐惧,我们自己应如何,不是显然易见吗?为何不敢做呢?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黄凡:当市场极度悲观,底可能就在脚下

的确,具体而准确的底部位置从来没有人能准确预知,但无论从总体估值处于历史地位,以及物极必反的原理来判断,现在的A股离底部不远了。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股市的回升是领先于经济周期的。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股市于2009年3月见底回升,而美国楼市是2011年下半年才跌至底部,至于美国实体经济更是直到近几年才明显复苏的。

从投资角度看,出现“危机”也就是出现了机会。当市场极度悲观,已经无人敢轻言底在何方的时候,底也许就在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