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学医源于爱母 如今成儿科“守护神”!

学医源于爱母 如今成儿科“守护神”!

学医源于爱母 如今成儿科“守护神”!

40岁的潮敏,学医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守护患病的母亲。如今,在儿科医生岗位上辛勤耕耘了18个年头的她,成为众多患儿的“守护神”,“作为一个生于1978年的医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安徽医疗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安徽医疗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自幼立志学医,只为守护母亲

40岁的潮敏不仅是小儿泌尿外科领域的“大咖”,还是年轻医生们的“职业偶像”。但这群年轻医生不知道,潮敏与医学结缘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守护患病的母亲。

1978年2月,潮敏出生在东至一个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病痛,她将在父母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地成长,“3岁那年,我妈妈被确诊为脑肿瘤。”父亲带着母亲远赴上海治病,年幼的潮敏被送到奶奶家,托付给奶奶照顾。母亲这一去便是数月,多年后潮敏才得知,当时光是等待做CT检查确诊病情,父母便在上海苦等了两个月。“那时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先进的检查设备,但数量寥寥,排队等待做检查也是家常便饭。”

确诊后,潮敏的母亲随即接受了手术治疗,“当时治疗费不菲,我听父亲说,母亲的手术花费了厂里15年的医疗经费。”在潮敏的印象中,母亲患病后,一家人的生活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母亲常年在家养病,父亲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她,还得忙活家务……”

潮敏在奶奶家一待便是3年,6岁那年,她被父亲接回家,并送进小学读书。看到母亲的病容和拮据的家境,懂事的潮敏暗下决心,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从小学到中学,她始终是年级第一名。1995年的夏天,潮敏参加了高考,填志愿时,她郑重地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潮敏说,之所以学医,最初起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成为一名医生,守护患病的母亲,“我的姨夫也是一名医生,加上母亲患病的缘故,从小到大,我经常接触医护人员,在我印象中,医生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不久以后,她如愿以偿,一纸通知书寄到她的手上,“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终于成功地踏出去了。”

五年挑灯夜读,她成为儿科医生

1999年的秋天,潮敏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背着行囊来到合肥读书,学医苦、学医累,5年的本科生涯里,潮敏最清晰的记忆便是背不完的医学知识,学校的通宵自习室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她的身影,凭着一股韧劲,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在解剖等实操课程中,她也不落人后。

5年挑灯夜读,潮敏以优异的成绩迎来毕业季,“毕业前,老师建议我留校任教,可面试时,我没有出现……”她说,如今再回想起此事,仍觉得心怀愧疚,“我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当时,在年轻的潮敏看来,医生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但自己不想放弃梦想,“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直面风雨兼程。”

潮敏向多家医院投了简历,在顺利地收到录用通知后,她斟酌再三选择了安徽省儿童医院,成为一名儿外科医生。“真正成为医生后,才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和临床实操是两码事。”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她一门心思泡在病房里,看病例、学技能、请教前辈……她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快速成长起来,承担起一个儿外科医生的职责。

2001年,潮敏第一次拿起手术刀,“本来我是助手,但主任临时起意说:‘潮敏,你来主刀,让我见识一下你的本领’。”在主任的鼓励和指导下,潮敏顺利地完成了职业生涯第一台手术,镇静自如、干脆利落的表现获得了主任的称赞,“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她立下志愿: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儿外科医生,为患儿们带去健康和新生。

2006年,潮敏确定了小儿泌尿外科的专业方向,并在2009年攻读安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小儿泌尿外科需要耐心、细心,女医生再适合不过了。”

见证安徽医疗行业40年飞速发展

作为一个生于1978年的医务人员,潮敏说,自己有幸见证了安徽医疗行业的一幕幕变迁,“安徽医疗行业可谓日新月异。”最近几年,她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徽医疗行业飞速的变化,“1981年,我妈妈看病得远赴上海;如今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基本不出安徽省。”

从B超、CT到核磁共振,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面诊到视频会诊……“技术革新折射出改革开放给安徽医疗行业带来的变化。”她说,以小儿泌尿系疾病为例,10多年前,不少泌尿系疾病需要开腹手术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大刀,不仅创伤大,康复时间长,还会留下疤痕,患儿术后还面临着感染和并发症。”

10余年前起,腹腔镜技术开始运用于小儿泌尿系疾病的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恢复快……”她说,很快这项技术被陆续运用于治疗一些复杂的泌尿系疾病,“为更多的患儿带去福音。”2014年,三孔腹腔镜技术又被单孔腹腔镜技术取代,“手术时,只需在患儿的肚脐上打个洞,术后也不会留下疤痕。”

刚上班时,潮敏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因为不堪医药费重负,放弃对孩子的治疗,如今随着医保、新农合、救助政策等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以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来说,10多年前,患儿做手术需要自费四五千元,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可如今五六千元的手术费,通过医保报销后,患儿只需自费一两千元。”除了享受医保报销外,有些疾病还可以享受到医疗救助基金。

看病贵有效缓解,看病难更是有了质的改变,“微信挂号、网络挂号、电话挂号……比起以前挂号窗口大排长龙的情况,如今挂号已不再是一个难题。”潮敏说,以前经常有人吐槽“见专家难,见知名专家难上加难”,如今就是找国内顶尖专家问诊,也不再是难题。

现如今,年轻医生和医疗后备军的成长速度,也让潮敏感慨不已。“在以前,年轻医生全靠老专家手把手传帮带,如今互联网技术让年轻医生多了一个积累知识的途径。”潮敏说,“互联网技术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动力。”她说,以前看诊、做手术,大多遵循经验,如今医生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全国各地的病例,甚至可以搜索国外的病例,“借鉴国外医生的一些先进做法和技术。”

潮敏说,40年来,一代代安徽医务人员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安徽的患者不出省便能治好病,“如今大部分的患者已经实现了夙愿,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如愿以偿。”

访谈面对面:

1、为什么立志学医,并成为儿科医生?

之所以学医,最初起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成为一名医生,守护患病的母亲,后来成为儿科医生是想为患儿们带去健康和新生。

2、第一次站在手术台上,拿起手术刀,有什么感想?

有些许紧张,但在主任的鼓励和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感觉自己离成为优秀的儿外科医生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3、你认为,改革开放40周年来,安徽医疗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让大部分患者实现了“不出省便能治好病”的夙愿,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如愿以偿。

人物档案:

潮敏,女,1978年2月出生于安徽东至,2000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同年入职安徽省儿童医院,目前担任泌尿一科主任。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华西医院专业进修小儿泌尿外科,2017年赴美国洛杉矶儿童医院学习。专业特长为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泌尿系肿瘤等疾病的诊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