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创业最前线」特约记者|阿火

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这是秋天要来的信号。

夏秋之交。舌尖上的《腾讯没有梦想》尚未消退,8月22日,小米在港交所发布二季报。

透过这份亮眼的财报,我们看到一些新信号:

1、小米手机大获成功之后,雷军的好奇心落在哪里?

2、在估值心力憔悴之际,小米有梦想吗?

3、雷军心中的“互联网公司”究竟是什么?

4、小米生态链共计90多家公司如何激活?

5、如何提高用户粘性,通过互联网服务盈利?

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二季报给小米带来赞誉,如果三季度能保持同样的增速,那么小米将一扫估值偏低的诟病。随着业绩高速增长,小米将得到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就在二季报发布的第二天,里昂发表研究报告,维持小米“买入”评级,目标价22.3元,这意味着股价仍有26%上行空间。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8大机构关于小米评级一览)

01、石破天惊——增速75.4%!

一个关键数据跳跃在屏幕上,所有人惊呆了。

小米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高达75.4%!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一连串财务数据表明,小米半年报非常亮眼。

二季度总收入达452.36亿元,同比增长68.3%;上半年总收入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

值得指出的是,小米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2.2%!对比来看,腾讯上半年营收增速为39%,经营利润增速仅为25%。

分项目来看,虽然受到汇率影响,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下滑了1.8%,但是总体来看,利润和营收均超越了华尔街预期。

从财务数据分析,小米正在激活自己的潜能,增长速度在整个资本市场难逢敌手。同在H股上市,经营业绩预示头部公司老化,而小米来势凶猛。

这一组关键数据,为困局中的雷军再一次扭转乾坤,亦为今年的超级独角兽们增添一抹亮色。小米经历2016-2017年“供应链阵痛”,2018年正在焕发新生机。这些生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爆发式增长,2018年二季度收入达103.79亿元,同比增长104.3%。

2、预计2018-2020年,小米IoT业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53%。

3、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收入为305.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7%。

4、业务结构的新信号——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收入合计,所占百分比由27.9%提升至31.7%;手机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71.5%下降至67.4%。

5、小米手机平均售价提升,主要是小米MIX2S、小米8系列等中高端旗舰机型在中国市场的强劲销量所致。

6、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36.3%,2018年二季度达164亿元,同比增长151.7%。

7、二季度,小米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市场前五。小米手机在西欧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700%,在印尼的出货量名列第二。

8、二季度,小米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主要IoT产品销售收入,由2017年二季度16.9亿元,大涨147.2%至2018年二季度41.78亿元。

9、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为39.58亿元,同比大涨63.6%。MIUI月活跃用户达到2.07亿人,同比增长41.7%。

02、小米手机的“下一个五年”

在小米的业务板块里,遭遇非议最多的竟然是“现金大牛”——手机业务。不仅是雷军,就连内部员工都很难认同。

据说雷军由此患上了“手机情结”,总是时不时回忆关于智能手机创新的往事。

就在财报披露当天,8月22日,雷军在微博上披露小米8的销量:当月售出110万台。

这意味着小米8在短短26天内卖出110万台,对于一款中高端产品而言,成绩“不俗”。

手机的奋斗总是勾起雷军的怀旧情绪。一周之前的8月16日,是小米手机7周年生日。雷军记得很清楚,2011年的这一天,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正好7个年头了。

为此,他在微博上向小米手机粉丝求祝福,并晒出小米初代手机,当时1999元的售价引起抢购。作为小米的开山之作,雷军对这款手机怀有特殊的感情。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具体到手机业务,这仍然是小米业绩的第一驱动力,也是二季报特别好看的主因。

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达到3200万部,同比增长43.9%;内地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超过25%。小米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7%,达到305.01亿元。

进一步分析得出,小米手机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由2017年二季度的71.5%下降至67.4%。这对“海陆空”一体化发展的小米而言未必是件坏事。

诸多统计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仍然可以支撑其高速增长。与此不相称的是,“手机依赖症”在资本市场遭遇了一场愈演愈烈的估值异议。

关于小米只是一家制造企业的贬低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小米的节奏并未受到干扰。雷军仍然执着于他的小米与红米系列手机,持续优化产品组合、提升高端机型市场占比。这已经被列为2018年的重点战略。

有关机构建议,小米在接下来的5年内,需要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占比,通过提高用户整体的付费能力来提高单用户的估值。

目前的问题在于,五年后人们如何看小米的手机业务?

很多人开始拿联想类比小米。然而,其中一个根本要素在于,联想是源于PC行业的全球衰落,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仍然充满活力。这一情况与10多年前的PC行业并不相同,反而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

当智能手机从PC行业脱胎而出,苹果抢占了风头。苹果衰退之后的下一代手机尚未诞生的空档期,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一定会选择PC同样的道路。PC是互联网催生的产物,而小米面临的是一个物联网时代。因此,对于小米的未来而言,联想并不具有可比性。

这对于小米而言,手机业务并不购成巨大的威胁,反而可以持之以恒,带领小米有足够的时间分享物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

03、小米估值的抛物线

8年之痒,雷军心力交瘁,同时也感受到了创业的激情。

2017年以来,随着独角兽出海IPO高潮迭起,小米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然而,恰逢全球资本市场退潮,小米估值引发强烈争议,甚至闻到一股口诛笔伐的焦油味。

君不见,IPO那天雷军面对破发黯然伤神,而一个半月后他带着大伙一块笑起来。这一次小米如同一个新生儿向前跑开了,跑出来惊人的速度。雷军的心情被潮水般的掌声打得湿漉漉的……

一夜之间,我们仿佛听见一种声音在呼唤,雷军离小米的梦想愈来愈近?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在于,小米海外业绩让中国互联网公司看到了新的希望。

关键在于,小米到底值多少钱?

今天我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小米IPO估值不断缩水,从传言最高1200—2000亿美元,一度下降到800—1000亿美元,再到发行时爆出543亿美元。与此对比,早在2014年底的一轮融资中,小米融资11亿美元,估值达到450亿美元。这一度让投资者困惑,这4年小米的增值为何这么缓慢?

更残酷的是,7月9日IPO当天,小米发行价定为17港元,以开盘价计算,小米市值仅52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破发了。幸运的是,7月9日IPO以来,小米的市值显示出真实的一面。

7月18日,小米达到最高价22.2港元,市值接近5000亿港元,约636亿美元。这是目前小米在资本市场的最高估值。这一市值比IPO的485亿美元增加了150亿美元。

舆论认为,小米破发不是个例,实际上与整个大盘相关。目前港股的总交易量支撑不起过高市值的公司。问题是多少估值才是小米的合理价值呢?

在各大券商给出的研报中,国信证券认为小米的三大业务——手机、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差别很大,应该分板块单独估值。

根据国信证券模型计算,小米手机估值174~226.2亿美元;IOT 与生活消费品估值82.4~129.4 亿美元;互联网服务估值299.9~399.9亿美元。据此合计,小米集团合理估值在556~755亿美元之间。

就在二季报发布的第二天,里昂发表研究报告,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22.3元,意味着股价仍有26%上行空间。

该报告指出,小米二季度业绩良好,各方面业务均胜预期,整体收入同比升68%,高于预期8%;经调整纯利升26%,更高于预期24%。而且,小米现价相当于2020年预测经调整市盈率17.7倍,估值并不昂贵。

各大券商机构纷纷看好小米IoT的变现能力,给出买入评级。西南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表示,看好小米的IoT业务,给予2019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0.3港元。

04、雷军的“好奇心”

撇开手机之外,小米生态链里出现了很多产品。比如移动电源、电饭锅、小米手环……

这些都不是小米公司生产的,是小米孵化生态链企业制造的,每一个产品品类背后就是一家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新奇古怪的产品,正是“好奇心”的体现。从长期来看,雷军的“好奇心”指明了小米要走的新赛道。

小米卖的不是智能硬件,而是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小米的产品通过小爱同学连接起来,使这些硬件变活了。这是一种更轻松惬意、更能犯懒的新生活态度。

某种程度上来讲,雷军通过变现自己的“好奇心”,使得小米已经占领了消费者关于智能硬件的“心智”。

2015至2018年中期,小米互联网收入分别为32.4亿、65.38亿、99亿及64.23亿,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4.86%、9.57%、8.65%及8%。具体说,小米并非互联网增长不快,而是每个业务增长势头都很强。

截止2018年Q2,小米约有1.15亿件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5%,有170万用户拥有五台。

在弄明白雷军的“好奇心”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饱受争议的“小米模式”。图解如下(引自天风证券研报)——

1、关于“铁人三项”的毛利率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2、关于互联网服务盈利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3、关于小米生态链

雷军的野心:小米增速75.4%的秘密都在这份财报里

作为一名持续获得成功的创业者,雷军走到今天仍然对于小米保持了一颗“好奇心”。我们不妨把雷军的“好奇心”拆分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 雷军心中的“互联网公司”究竟是什么?
  • 小米生态链共计90多家公司如何激活?
  • 如何提高用户粘性,通过互联网服务盈利?
  • 借鉴Costco模式,流量如何转化为利润?
  • 海外市场扩张:如何纵深复制国内模式?
  • 小米如何与“传统手机厂商”分道扬镳?

小米从2013年做小米生态链,迄今为止一共孵化了上百家智能硬件企业。其中,55家发布了新产品,大概有24家收入破亿,有7家是过10亿的,还有几家超20亿。

小米开创了线上互联网品牌,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业务支撑,从而将品牌拓展到其他各个领域。

总结上述要素,最关键的一条是小米如何撇清手机制造商的身份,从而演化为一家具有生态闭环效应的互联网公司。而雷军通过孵化小米生态链,正在接近自己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