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厌恶?

滚粗脚盆鸡


最近《如懿传》在《延禧攻略》尾声接档播出,不过收视并不理想。

不得不说与主演周迅呈现的老态及原声配音不无关系,反正有书君是不打算看了。

这电视剧如懿不受世人喜欢,在乾隆的后宫中,这继后乌拉那拉氏(正确说法应该是辉发那拉氏)也很不讨乾隆爷喜欢,不仅在世时等同废后,死后也很随便的塞到一座妃嫔陵寝,规格等同答应。

曾经的皇后怎么落得如此下场,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辉发那拉氏与乾隆的婚姻只是政治联姻。

清朝,皇后的人选很严格,必须出自满洲上三旗。而除了富察皇后外,辉发那拉氏是唯一的一个出身尊贵的女人。

而且,当时她与乾隆的婚姻是雍正爷赐婚,这一切不过是政治利益牵连的结果。一段政治联姻,在乾隆皇帝那里也只是后宫多了个女人而已,感情并不深。

一段因为政治利益送来的女人,注定是遭到帝王嫌弃和讨厌的。

二、辉发那拉氏性格太偏执。

关于辉发那拉氏形同废后,正史没有详细记载,估计这皇上也不愿丑事曝光。

关于被废原因,传闻一、乾隆到处风流,竟然荒唐到宠幸妓女,辉发那拉氏公然斥责皇上,使得帝后反目。

传闻二,乾隆南巡时依然把富察皇后时时挂在嘴边,辉发那拉氏因嫉妒公然断发威胁乾隆,遭皇帝贬罚。

这两种传闻,在有书君看来都未必可信,不过无风不起浪,从这两件事侧面反映出辉发那拉氏夫,性格太偏执,不会用柔和政策应对。

一代帝王本就自负,怎么会允许一个政治皇后挑战他的权威,何况还是这种诅咒式的断发?性格太偏执也是皇帝讨厌她的原因。

三、辉发那拉氏并不真正了解乾隆皇帝。

辉发那拉氏并不了解皇上,他可以接受祖宗规矩,选个满洲上三旗的女人成为皇后。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个女人地位尊贵而喜欢或爱这个女人。

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感情太深,在他心里富察皇后是没有人可以取代。

尽管,乾隆封了辉发那拉氏夫为继后,但在他心里,并不喜欢这个不同于富察皇后的女人。

心底里本身就不喜欢,再加上这个辉发氏又如此不省心,遇到事情就不顾皇家规矩,断发示威!这样的举动无不加速皇上对她的反感。

综上所述,有书君只能对这位好容易上位的皇后说:帝王之家本无情,难得遇到有情郎。祈祷如果有来世,切勿再踏这红墙。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说到乾隆的皇后,一位是原配富察氏,一位是乌拉那拉氏。富察氏生性温婉贤淑,很得乾隆皇帝喜爱,而乌拉那拉氏是后来者居上。

也是清朝唯一一个因断发失宠的皇后。



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世袭三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乾隆当时还是皇子时,雍正便把那拉氏赐为乾隆藩邸侧福晋。乾隆登基后,封那拉氏为娴妃,时年二十岁。

乌拉那拉氏对待皇太后钮枯禄氏孝顺至极,非常讨太后欢心,很得太后喜欢。皇后富察氏死后,在皇太后的授意下,乾隆又是孝子,不能违背母亲的旨意,乾隆三十年,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做了皇后后,恭谨谦让,特别是皇太后六十大寿她精心操办,乾隆皇帝更加觉得皇后贤良,于是对她开始宠爱有加。

四年之间皇后连生二子一女,荣宠胜极。然而不幸的事就发生在乾隆南巡之中。

在南巡中,因为乾隆生性风流,爱沾花惹草,尤其在宫外这江南地区,更是午夜登案游玩,皇后规劝不成,俩人争吵起来皇后被骂精神有问题,随后乌拉那拉氏皇后气极生恨一气之下剪了头发,此举在清朝是大忌,只有在皇上和皇太后去世才可以断发,现在皇上皇太后安然无恙皇后却断发,似有诅咒之意,乾隆为之震怒当即派人送皇后回京。



并在之后收取皇后“四册宝”,皇后身边宫人减至两个,相当于皇后“名存实亡”。皇后彻底失宠。后忧郁成疾,含恨而终。当时正在热河狩猎的乾隆皇帝听到此消息并未产生任何表情,而是继续玩乐。皇后的葬礼没有按皇后国丧规格操办,未供奉宗庙,并未与皇帝合葬,而是跟纯惠贵妃同葬。

堂堂一国皇后,死后如此凄凉,全因“断发”引起,奈何造化弄人,究竟是自己任性还是帝王无情,只供后人评阅。



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哦


文以韵之


乾隆其实并不讨厌第二任皇后,也不讨厌她生的儿子。乾隆后来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跟令妃没什么关系。继皇后被冷落,也跟令妃没有关系。至于继皇后跟乾隆有什么矛盾,这个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至今是一个谜。


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出身,这个家族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也属于满洲老牌家族。雍正十二年,由雍正做主,当时只有十六岁的继皇后下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为侧福晋。注意了,侧福晋不是小妾,虽然侧福晋的地位不如嫡福晋高贵,但也是要由礼部册封,有朝廷定制冠服的夫人。庶福晋才是小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不经过朝廷册封。

乾隆继位后,嫡福晋富察氏被册封为后,继皇后则被册封为娴妃。富察氏病死后,侧福晋出身的继皇后名正言顺的晋封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两年之后,继皇后终于修成正果,被册立为皇后。



从继皇后的晋封顺序看,属于正常册封,乾隆对她并没有刻意的打压,甚至还有点宠爱。尤其是坐上皇后宝座后,乾隆不管是下江南、还是盛京祭祖,亦或是木兰秋猎,都会带着她一起。乾隆要是不喜欢,怎么会带在身边呢?并且,继皇后还给乾隆生了两儿一女,要是不喜欢,怎么会临幸她呢?所以继皇后跟乾隆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并不像某些电视剧中说的那样不堪。

至于后来继皇后跟乾隆搞掰,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继皇后自己的问题。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和继后下江南。在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两人依旧和睦。并且在下江南的途中,乾隆还为她庆祝了四十八岁的生日。只不过是到了杭州之后,两人发生了争执,继皇后就再也没有露面,被乾隆派人送回了京城。

重点来了!在杭州的时候,乾隆并没有想过要废掉继后。这一点是有记载的,当时继皇后虽然被乾隆派人送回了京城,但是排场并没有降低,继皇后乘坐的船,仍然是乾隆给她庆祝生日时用的大船。并且有司也提前通知了继皇后回京路上的官员,让官员一路请安问好,不能怠慢。

继皇后回到京城后,就把自己头发剪了。但是貌似乾隆也没有计较。在剪头发之后,还给她的侄子讷苏升了官,以示褒奖。


这就很纳闷了,继后跟乾隆吵了一架,乾隆把她送回了京城;继皇后回京后把头发剪了,犯了满洲人大忌,乾隆也没有追究她,并且还给她侄子升了官。这就可以看出,乾隆至少给了继后两次道歉的机会。

但是貌似继后后并不领情,铁了心的要跟乾隆闹别扭,甚至用出家的方式申请离婚。只不过天底下哪有皇后嫌弃皇帝的道理?皇后必须是母仪天下,贤惠恭顺,乖巧懂事型的人设。皇后主动把皇帝给甩了,这让十全老人的面子往哪摆?

于是,当年五月乾隆回宫后,就下令收回了继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等于实质上把她皇后的身份给废黜了。不过乾隆这个时候还是给继皇后留了点面子,再写给讷苏的朱批里,乾隆只是说继后忽然想出家,他没有别的意思,你们家族不要多心。



到了七月份,继皇后病死。乾隆在上谕中也说她自册立以来未有失德之举,只不过在巡幸江浙之时性忽改常,福分不够。这也就是说,乾隆也认为继皇后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乾隆最早也想挽回她的心,但是继皇后就是铁了心的要跟乾隆闹离婚。乾隆实在没办法了,才拿出了一个皇后剪头发,大不敬,大不孝的罪名把她给废黜了,如了她的心愿。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桩很正常的夫妻吵架闹离婚的事件。乾隆晚期好大喜功,而继后又刚好更年期发作,所以两人就吵炸了。但是在当时,皇后不能离婚,只能申请被废,于是继后想到了一作到底。这大概是她唯一能想到的,能以和平方式离开的办法。

而站在乾隆的立场,皇后和皇帝之间不是单纯的夫妻关系,更身兼利用关系。皇帝可以不喜欢皇后,但绝对不能轻易得罪皇后。因为皇后背后的利益集团,是足以能给给帝带来的威慑和帮助的庞大势力。所以,乾隆对她的行为一忍再忍,即使是闹到最后也没有正式的把她废掉,只是不再受到恩宠,并且把责任推到了继后身上,仿佛这一闹剧与他无关似的。



说到废皇后,清朝唯一被废掉的皇后是顺治的博尔济吉特氏(废为静妃)。史料上记载,为了废掉静妃,顺治没少跟前朝后宫(主要是孝庄)起冲突。后来还是孝庄太后点头了,顺治才废了皇后。试想,废皇后如此之困难,乾隆也不愿意给找麻烦吧。

关于令妃,乾隆皇帝对她其实也并没有格外的恩宠。她是死后二十年才追封皇后,这一点就远不如继皇后了。或许在乾隆心里,还是原配富察氏跟他最合得来。至于其它的女人嘛,在乾隆眼里或许只是替大清朝延续龙脉的生育工具而已。(说乾隆是因为宠妾灭妻的人,可以退下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继皇后跟乾隆闹掰,就是典型的两口子没感情了,而继皇后的胆儿又特别肥,是个有个性的人,她不像富察氏跟乾隆那么合的来,也比不上富察皇后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既然合不来,那就里了离了拉倒呗。


Mer86


首先,乌拉那拉氏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本来就不能和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相提并论,而且她能被册封皇后和乾隆皇帝生母孝敬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推荐有很大关系!

清朝发展到乾隆皇帝时期,类似于清初时期依靠皇后外戚势力来巩固皇权的政治联姻目的逐渐在削弱。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虽然看中皇后出身,但对皇后的晋升几乎全凭借自己的喜好和皇太后的意见!

乾隆中后期,逐步将清朝带入鼎盛状态,乾隆皇帝南巡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视察水利,拉拢江南民众,更多的是为了猎艳江南!身为皇后的乌拉那拉氏对于乾隆皇帝的荒唐表现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数次劝谏甚至直接说到皇帝脸上,让乾隆皇帝很没面子也很扫兴!

另外,在乌拉那拉氏被废的前十五年内,除了两位皇子的降生,史书中对于皇后的记载几乎是空白,这对于一个皇后而言不可思议,也从侧面说明皇后并不得皇帝宠爱,甚至没有得到皇后应有的待遇!

那么,当时的乾隆皇帝再宠爱谁呢?她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令贵妃魏佳氏!

乾隆皇帝对魏佳氏恩宠非常,相对于皇后的不给面子和不识时务,魏佳氏显得乖巧听话,贤明聪慧的多,乾隆皇帝便想要晋升魏佳氏为皇贵妃,将后宫大权交给魏佳氏!

按照清朝惯例,除非皇后崩逝或者无法正常行驶大权,皇帝才会晋升皇贵妃,统摄六宫!或者在贵妃病重时,为了冲喜晋封,再就是死后追封!

当时,乌拉那拉氏没有任何问题,乾隆皇帝却想要晋封一位皇贵妃,这对于乌拉那拉氏肯定特别难接受,也肯定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和情绪!于是就有了南巡途中的断发明志!

乾隆皇帝本来就对乌拉那拉氏不满,她断发的举动更是触及了皇帝的底线,帝后矛盾彻底爆发!


正说清代十二朝


作为皇后,晚年在冷宫郁郁而终,葬礼还不如民间百姓。

1766年7月,乾隆皇帝也55岁了,这一年,他的第二任皇后在冷宫里郁郁而终了。

虽然乾隆并未公开将其废黜,但那拉皇后在冷宫里被限制自由,生活开销也非常寒碜。

死前,皇后身边的宫女已经被裁减到了2人,这和常在的待遇是一样的。

各种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下,那拉皇后在冷宫内呆了1年多就郁郁而终了。

听闻皇后去世,正在木兰围场打猎的乾隆皇帝只命令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回宫。

乾隆宣布以皇贵妃的礼仪来安葬皇后,而那拉的葬礼还不如平民百姓。

那拉皇后的灵柩未能进入乾隆的地宫裕陵,直接埋进了妃园,按照礼制该设的神牌和祭享也统统没有。

她几乎就被默默地下葬了,未曾留下只字片语的痕迹,而乾隆还下令将皇后的画像全部烧毁。

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比民间百姓的葬礼还不如。

乾隆为何如此憎恶这个皇后?毕竟那拉皇后跟随乾隆30多年,乾隆没当皇帝的时候就是他的侧福晋了。
在雍正皇帝时期,乌拉那拉氏被赐予弘历做了侧福晋,弘历登基后,封她做了娴妃。

等到乾隆10年,乾隆才册封那拉氏为娴贵妃,乾隆13年富察皇后死后,才封那拉为娴皇贵妃,让她总管后宫。

再到乾隆15年,富察氏三年丧期满了,乾隆才在皇太后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地封那拉氏做了皇后。

说实在的,就看那拉这个升迁时间表,就知道她很不得宠。

乾隆刚当皇帝,作为侧福晋的乌拉那拉竟然只能评个妃子,另一个包衣出身的却能册封为贵妃。

乾隆登基后,后宫的妃嫔都陆续有了孩子,那拉氏却一直没什么动静,直到后来被册封为皇后,作为高龄产妇才有了身孕。

乾隆身边这么多女人,他一生最爱过的女人,大概也就只有富察氏了,这也是那拉氏不被得宠的第一因素。

作为结发之妻,乾隆对富察皇后非常用情,可惜富察氏因丧子之痛加上身体本身就不好,在乾隆13年就去世了。

皇后死了,乾隆迟迟没有立后,也许在他心中,没人能替代富察氏的位置。

而当时在皇太后的心目中,那拉氏是个很不错的继任人选:那拉氏出身上三旗,地位很高,也有充分的后宫管理经验,对自己也尽心服侍到位,那拉氏不做皇后,还有谁能做?

皇太后催了3年,等到富察氏的三年丧期满了,乾隆拖不下去了,只能奉皇太后懿旨。册封那拉氏做了皇后。

此后,乾隆和那拉氏的关系稍微改善了一些,那拉氏也得到了不少宠幸,在五年内陆续生下两子一女。

只可惜好景不长,那拉氏毕竟快40的人了,人老珠黄,乾隆很快就宠爱上了更年轻漂亮的令妃魏佳氏身上,皇后又被失宠了。

富察氏皇后,始终是横亘在皇帝与那拉氏之间的鸿沟

相比富察氏的温柔贤淑,那拉皇后的性格较为刚烈执拗,就是一根筋的人,这让乾隆有些不是很喜欢。

从乾隆15年到30年,那拉做了15年的皇后,生下两子一女。

而魏佳氏在得宠的这15年里,生下了四子两女,地位也一路飙升,直到升为皇贵妃,仅次于那拉皇后。

这让皇后心里很郁闷,甚至很愤懑,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跟了乾隆这么多年,却不如一个半道来的小姑娘。

15年皇后,最后10年可谓是“伤心+难堪”。

但在那种深宫大院,作为一个皇后,又能怎样呢?

乾隆南巡,帝后爆发激烈冲突,最终皇后惨遭软禁

乾隆30年,乾隆再次举行南巡,这次那拉氏和魏佳氏都陪同前往。

南巡队伍走到杭州时候,乾隆下令:额驸福隆安将突发疯病的皇后护送回京城软禁起来。

其实关于这段变故,皇帝和官方都一直没给出明确的原因,唯一能明确的是:皇后犯了大忌,乾隆大怒。

主流的说法是乾隆想在江南纳一风尘女子为妃,皇后觉得有辱皇家体面,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皇后一怒之下剪发以示决心。

而在满洲人的眼里,只有家里死了亲人,女子才会剪发,皇后此举,非常不吉利,尤其是当着皇帝的面。

所以皇帝在诏书里说:皇后犯了疯病。

总之,此后皇后在1年多的软禁后,忧郁而死。


云中史记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中记载为乌拉那拉氏,而《清实录》中记载为辉发那拉氏,据专家考证其本名应为辉发那拉氏,《清史稿》为误载。

乾隆有多讨厌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是乾隆公开册封的第二任皇后,统摄六宫十余年,但是乾隆对辉发那拉氏绝情程度令人瞠目,除了没有公开废后之外,已经极尽羞辱。

按照惯例,清朝后妃在被册封时都会得到册宝一份,辉发那拉氏一路走来先后经历了娴妃,娴贵妃,皇贵妃,和皇后,所以手上应该有四份册宝,但是这四份册宝均被乾隆收回。

辉发那拉氏被封后时,其家人也跟着沾光被抬旗入满洲正黄旗,皇后失宠后其族人又被拨回原旗籍。

辉发那拉氏的用度也被裁撤,虽然名为皇后,但是身边仅有两名宫女逝后,待遇甚至不如宫中的贵人。

不堪冷遇的皇后一年后病逝,但是乾隆降旨”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实际上辉发那拉氏的葬礼更是寒酸,仅耗资200余两,各种礼制更是能简则简,能略则略。

那么辉发那拉氏到底怎么惹怒了乾隆?

在乾隆三十年之前,辉发那拉氏的生活还是非常顺利,雍正十二年为宝亲王侧福晋,乾隆二年封为娴妃,十年进封为娴贵妃,十三年进封为皇贵妃,十四年以皇贵妃统摄六宫,十五年封为皇后,而且先后为乾隆生育生育二子一女。

变故发生的非常突然,乾隆三十年皇后陪伴乾隆南巡,正是在这次南巡过程中帝后反目,至于原因很多史料记载为自行断发和忤逆太后。

乾隆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乾隆对其满怀思念,辉发那拉氏虽为皇后但始终得不到乾隆的重视,心中不平,南巡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皇后性情大变,从现有的史料中无从得知,民间据此还编出了一些故事,说乾隆在南巡期间沾花惹草惹怒了皇后等等。

在我看来辉发那拉氏之所以性情大变不过是长期积郁的爆发,断发只不过是她的一种抗争方式而已,而对于乾隆来说绝不允许自己的权威遭到挑战,所以就有了辉发那拉氏此后的悲惨境遇。


一点点历史


从乌拉那喇氏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她就不是乾隆喜欢的菜,为什么这样说呢?

乌拉那喇氏早在乾隆还是亲王时,便是他的侧福晋。

当时,乾隆正和嫡福晋富察氏你侬我侬情更浓,因此也没时间搭理乌拉那喇氏。

(乌拉那喇氏)

不久后,雍正赐给乾隆一名姓高佳氏的使女,这个使女是汉人包衣出身,身份非常低微,不过她颇有姿容,性情又活泼,所以吸引了乾隆的注意,对她也颇为宠爱。

有富察氏和高佳氏在,乌拉那喇氏的存在感再次被刷低,所以在《清史稿》中,她这段时间没有一件事发生。

雍正去世后,乾隆便将从潜邸便跟着他的女人们分封了位份。

嫡福晋富察氏册立为皇后,使女高佳氏封为贵妃,至于乌拉那喇氏本来没她什么事,不过乌拉那喇氏在潜邸时一直对富察氏恭敬有加,因此看在富察氏的面子上,封她为娴妃。

一个侧福晋居然沦落到还没有一个使女的位份高,也只能说明乾隆对乌拉那喇氏的感情有多么淡薄了。

乌拉那喇氏是个聪明又有野心的人,当然不甘心一辈子就只在后宫做个普通的妃子,但是乾隆对她又相当淡漠,所以她另辟蹊径,巴结皇太后钮祜禄氏。

(崇庆太后八旬万寿图)

皇太后是乾隆的亲娘,乾隆又是个大孝子,搞定了婆婆,儿子不还得听亲娘的嘛。

所以,乌拉那喇氏每天早早起床,到皇太后的宫中问安侍奉,周到细致,时间长了,皇太后觉得她敦厚娴淑,愈发喜欢这个儿媳妇了。

乾隆十年,在皇太后的建议下,乌拉那喇氏被封为了娴贵妃,不过,受封的不止她一个,高佳氏也在这次被册封为皇贵妃,地位始终在她之上。

想要混上人生巅峰,先得有个好身体,高佳氏就差这个,所以在她做皇贵妃没多久,就病逝了。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由于受不了丧子之痛,在随同乾隆东巡时撒手而去。

两个乾隆最宠爱的女人接连死去,让乾隆倍感悲痛。

就在此时,皇太后提出:六宫不能无主,乌拉那喇氏娴良淑德,有母仪天下之风,当立为皇后。

乾隆也深知后宫需要人掌管,乌拉那喇氏一直帮助富察皇后协理后宫,可以说对管理事务驾轻就熟,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将乌拉那喇氏封为皇贵妃,命她统管六官事务。

次年,乌拉那喇氏被册封为皇后。

乌拉那喇氏凭着努力,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可喜的是,此时乾隆对她态度有所缓和,两人的关系也渐渐融洽,因此在乾隆十六年,乌拉那喇氏诞下了皇十二子永璂,次年又诞下皇十三子永璟,由于连育两位皇子,乾隆对她也颇多赏赐,乌拉那喇氏的人生终于迎来了春天。

(乾隆像)

但是,皇帝毕竟不是哪一个人的?

不久,乾隆便迷恋上了年轻貌美的令妃、芳妃,再加上他又常常对死去的富察皇后念念不忘,乌拉那喇氏对乾隆渐生怨言,两人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感情顿时又恢复如初。

紧接着,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乾隆对乌拉那喇氏的憎恨到了极至,不仅收回了她的册宝,还将她打入冷宫。

乌拉那喇氏在羞愤中去世后,乾隆命按皇贵妃的葬礼规格下葬,并不许她入裕陵,也不单独给她建陵寝,只草草地塞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一角,不光如此,在她死后,乾隆还命将她的画像悉数烧毁。

乾隆为何对乌拉那喇氏讨厌成这样呢?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年,乾隆由于连失两子,心情非常低落,决定再下江南散心。和往常一样,他恳请皇太后同往,皇太后很高兴,想到乌拉那喇氏操持后宫多年,还从没有跟随乾隆出巡过,于是带上了乌拉那喇氏。就这样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景色怡人,众人都很高兴。

(乾隆南巡)

可走到济南的时候,乾隆想到这是富察皇后去世的地方,顿时难过之极,连写两首诗表达自己的对富察皇后的深情,乾隆是够深情了,乌拉那喇氏可不高兴了,毕竟富察皇后都死了那么多年了,乾隆对她还念念不忘,自己活得好好的,却倍受冷落。

等到了杭州,便发生了“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的事情。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乌拉那喇氏剪头发呢?

在这里先要解释一下,满清一直有奴隶殉葬的习俗,有一种折衷的方法就是剪发代头。这也是为何乌拉那喇氏剪头发会遭到乾隆大发脾气的缘故。

乌拉那喇氏为何要剪头发呢?

据严譄的文字狱案中提到,乾隆想将一名风尘女子带回宫中封为妃,乌拉那喇氏苦劝无效后,为了皇家的颜面,怒而剪发。

当然,由于史书并无记载,究竟是因何事而起,乾隆又讳莫如深,因此直到现在这仍是个谜,但不管怎么说,乌拉那喇氏并没有失德的行为,被乾隆逼到剪发,也只能说是乾隆一定是欺人太甚了。

总之一句话,乾隆绝不是深情之人,这在他对待乌拉那喇氏的点滴之中,完全感受得出来。


张生全精彩历史


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来自满洲老牌家族海西女真四部之一。雍正二十年嫁给乾隆皇帝(当时的宝亲王)为侧福晋,然后一步步经由娴妃、皇贵妃直至皇后。可以说,她陪伴在乾隆皇帝身边日子最久,那为什么又慢慢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呢?

首先,乾隆皇帝对乌拉那拉氏本身也没有特别的喜爱。在富察皇后在世时,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帝后情深,远非当时的娴妃所能比。乌拉那拉氏只是入宫较早的乾隆的妃子之一。当然不可否认,她也是受宠的,不然也不会被立为继后,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如果说特别受宠,也并不是,前有富察,后有令妃,都不容小觑。

其次,乌拉那拉氏本身性格过于倔强。乾隆在当了几十年帝王后,早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俯首帖耳。而乌拉那拉氏的倔强,显然是不受乾隆待见的。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乌拉那拉氏被立为继后,她与富察皇后一样,力劝乾隆皇帝节俭,但对于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富察皇后温柔的劝谏还听不进去,何况乌拉那拉氏的直言不讳。但是,乾隆也是明白这是身为皇后的职责,明白这是为了他、为了整个王朝好,但日子久了,他依然不能接受。而乌拉那拉氏的倔强也是出名的,在与乾隆闹翻后,直接将头发剪了。要知道,在清朝,断头不断发,这可是大事。乾隆对乌拉那拉氏也是一次次容忍,直至厌恶。


都付笑谈中01


乾隆一生风流,数次巡幸江南,所爱女子无数,其所辜负的女子也必然不在少数。而在众多女子之中,有五位是其挚爱,或者说曾经的挚爱。之所以用“曾经”,就是因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乾隆所挚爱的五位女子,分属三代人。

五位女子中的第一代,当然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乾隆爱他的母亲,乃人之天性,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乾隆不想主动退位。乾隆继位时,曾发誓其在位时间不会超过其祖父康熙的60年。可是,乾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悔了。他找到的借口就是如果孝圣宪皇后健在,他就绝不退位。乾隆为了耍赖皮,当然希望他的母亲长寿了,对他的母亲自然会付出加倍的爱。可是,天不随人愿,孝圣宪皇后还是去世了。

五位女子中的第三代,自然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乾隆66岁老来得女,心情非比寻常。再加上长大之后的十公主,秉性非常像乾隆,女儿又是爸爸的小棉袄,乾隆自然是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宠爱非常。

另外三位乾隆最爱的女子,就是乾隆的三位皇后了。

乾隆的第一位皇后,还是乾隆身为皇子之时,所娶的嫡福晋富察氏。富察氏15岁嫁给了了乾隆,跟乾隆一起生活了21年,是乾隆发自内心最爱的一个人。富察氏在乾隆继位后就被册封为了皇后,先后为乾隆生了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两位皇子都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太子。不幸的是,两位皇子先后早夭,富察氏因为经受不住屡次丧子之痛,在随乾隆东巡之时,病死途中。

因为富察皇后的去世,时为娴贵妃的辉发那拉氏被乾隆晋封为了“摄六宫事皇贵妃”,等于是准皇后的地位。乾隆为了彰显娴皇贵妃的地位,还特地下旨将皇贵妃的车舆内装饰,由金黄色改为明黄色。按照清朝制度,明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后才可以使用。富察皇后百日丧满之后,辉发那拉氏就被正式晋封为了皇后,成为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此时的乾隆,对于辉发那拉氏,应该是非常重视的。乾隆不但提升皇后的仪仗为“仪驾”,规格超过了前朝历代皇后,包括富察皇后的规格。而且,又是赐牌匾、对联,还带着辉发那拉皇后去祗谒先陵,告祭雍正泰陵。乾隆每次出巡、围猎,都带着辉发那拉氏。

正是在这段时间,辉发那拉氏先后生了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两岁夭折)和皇十三子永璟。如果乾隆此时不宠幸辉发那拉皇后,那么辉发那拉皇后是没有机会在短短四年内就生育了三个孩子的。

根据清朝的多种史料记录,辉发那拉皇后被乾隆所厌恶发生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南巡的前期,一切都还非常正常,乾隆还为辉发那拉皇后庆祝了48岁寿诞。但是,当他们到达杭州后,一切都变了。

事发当天的早晨,还一切正常。早膳时,乾隆还赐给了皇后一盘攒肉,但到了晚宴时,皇后缺席了。根据清宫膳底档的档案记载,皇后的名字也被令贵妃所取代。而根据事发后的奏折、乾隆的谕示,以及其他相关史料综合之后,我们只能了解到,当时辉发那拉皇后做了一件让乾隆非常愤怒的事情,那就是断发。

按照史料的记载,皇后当天的行为突然一反常态,在皇太后(即乾隆的生母)前不能恪尽孝道,晚膳前,竟然先是遣去了侍奉的宫女诸人,独自一人将头发剪断了。这跟一些影视剧中,为了表示冲突的激烈,在乾隆面前公然断发的情节并不一致。

在满族习俗中,只有在皇帝、皇太后去世时,皇后才可以剪发。皇帝、皇太后还在世,皇后就自行剪发,这在乾隆看来,就是在诅咒他和皇太后。我们前面说过,乾隆可是希望皇太后长寿的,而乾隆也希望自己长寿,所以,辉发那拉氏这次彻底激怒了乾隆。

自此之后,乾隆才对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厌恶至极,差点废除了继皇后的皇后之位。甚至在辉发那拉氏断发后,乾隆将皇后的待遇也直接给降到了答应的级别,只给两个宫女,并且幽禁在翊坤宫后院。继皇后死后,丧葬礼仪仅仅是嫔级别,也没有陪葬乾隆陵寝,而是被安葬在了妃嫔园寝。而且,辉发那拉氏还不是单独的券隔,而是被葬入了纯惠皇贵妃墓券的一侧,等于皇后成了皇贵妃的下属。辉发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也没有给与谥号,仅是以继皇后相称,同时也没有神牌祭享,可见乾隆对其的厌恶。

那为什么辉发那拉氏要突然断发呢?有很多相关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乾隆去围场,是为了狩猎,而下江南,是为了猎艳。这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演绎了,而且还是不同的美女,什么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东巡山东,有人说因为此事气死了富察皇后),还有什么盐帮帮主程淮秀,女伶昭容、雪如……乾隆的船一靠岸,乾隆就去寻花问柳了。所以,辉发那拉皇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再三苦劝,可是乾隆不听。皇后又去皇太后那里告状,皇太后却袒护乾隆,辉发那拉氏一气之下就忤逆了皇太后,晚膳也不吃了,自己断了发。乾隆正愁带着皇后,绊手绊脚玩的不痛快呢,就借口皇后疯了,将辉发那拉氏送回了京城。这个可信度相对较低,乾隆宠幸烟花女子有可能,但皇后应该不会为了一个民间女子争宠吃醋。

第二种传说,就是令贵妃魏佳氏争位说。魏佳氏虽然生前只是被晋封为了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但是,她的儿子嘉庆登基后,被追封为了孝仪纯皇后,生前也是乾隆最爱的五位女子之一。乾隆南巡到了杭州,准备册封魏佳氏为皇贵妃,遭到了辉发那拉皇后的坚决反对,而皇太后也选择了支持乾隆。辉发那拉氏这才在悲愤中,自行断发。这个传说的可信度还是有的,毕竟看似平静的后宫,虽然不像宫斗戏中斗争的那么惨烈,但是为了争宠,有点斗争也是正常的。

第三种传说,辉发那拉氏患了抑郁症,或者精神突然失常了。有学者根据史料发现,辉发那拉氏断发一事发生后,乾隆也很茫然,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乾隆还认为皇后是被巫蛊之类的邪术所害,还专门让人去查有没有“邪道踪迹”,还让人记录那拉氏听谕旨时的反应,并且一一记下。乾隆的谕旨中,也是说皇后疯了,所以,让皇后在翊坤宫养病,不许见一人。

还有一些其他的传说,比如造反说之类的,真真假假,在没有新的史料被发现之前,暂时还无法得知其中的真实缘由。而辉发那拉氏不管以什么理由断发,都触怒了渴望长寿,和更长在位时间的乾隆,乾隆也由此十分厌恶继皇后。


奕天读历史


自古包办婚姻就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乾隆和乌拉那拉氏就是属于典型的“包办婚姻”,只是皇室家族更加体面而已。乌拉那拉氏比乾隆小了七岁,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入到乾隆帝的府邸,是乾隆的第三位侧福晋。在后宫的所有后妃中,乾隆最敬重的是皇后富察氏,最宠爱的是贵妃魏佳氏,乌拉那拉氏虽然为人聪慧,质朴贤淑,却并不得乾隆的宠爱,入宫很多年,连一儿半女都没有生下,连“母凭子贵”的幻想也破灭了!幸而乌拉那拉氏和太后特别的投缘,极力保她,也因为太后,她才得以有一个娴妃的称号。


后来皇后富察氏在东巡途中病逝,奉太后懿旨,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讨好婆婆多重要啊亲们),这一下子就触碰了乾隆的底线,本来乾隆就不喜欢,这下子更是惹恼了他,两人同处一室都不说一句话,直到三年以后,乾隆突然感觉到歉意,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乌拉那拉氏生下了一子一女,但是这种关系也就持续了没几年,随着女人的年老色衰,乾隆更加宠幸新来的年轻妃子,虽贵为皇后,统率六宫,却连皇上的面都很难见到,加上乾隆晚年贪恋美色,挥金如土,奢华至极,乌拉那拉氏几次劝阻都没有作用。

之后就愤而断发,出家为尼,因为满族的风俗比较忌讳剪发,所以皇帝一怒之下收回她所有的册封并打入冷宫,使得她精神和肉体都受尽了折磨,连死后的葬礼级别都相当简陋,比皇贵妃还要低!乌拉那拉氏四十九年的皇室生涯就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