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摘要: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呈現多種不同的版本。研究比較了多家拳譜拳式前後拆分與合併的不同點,以及同一拳勢名稱的不同寫法與叫法,為太極拳的傳承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優秀拳種之一,楊式太極宗師楊祿禪進京教拳至今已有大約170年的歷史。楊祿禪以楊式太極拳獨特的技擊方式在武林中被稱為“楊無敵”併名垂青史,其松靜自然、柔中寓剛、綿裡藏針的行拳風格受到人們的普遍推崇。

“108”這個數字自古以來就代表“神聖”、“吉祥”等特殊含義,被皇家及百姓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例如古代樂律“宮商角徵羽”的算式中用到“108”這個數;在道教裡“108”代表108星宿,如《水滸傳》中提到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108”也是佛教慣用的數字。當今大家依然在用“108”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筆者收集到的北京楊式太極拳108式(以下簡稱108式)拳譜有以下幾種:

1) 金錫五傳108式拳譜

2) 曹彥章傳108式拳譜

3) 崔仲三傳108式拳譜

4) 張漢文、蔣林傳108式拳譜

5) 王秀田傳108式拳譜

我們在傳承教學過程中,將108式選定為傳統楊式太極拳基礎培訓套路,二十年來多次辦班培訓學員,拳譜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員們僅就拳譜的規範性提出的主要問題如下:

1) 108式和85式太極拳的區別?

2) 為什麼倒攆猴有的做三個有的做五個?

3) 金雞獨立怎樣區分左右式?

4) 雙風貫耳的風究竟是風?是峰?還是封?

5) 怎樣記憶108個拳式?… …。

有些問題使得教練員難以解答,也產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尤其是108個式子數量多,有的動作多次重複出現,對於新學員更是感覺找不到頭緒,記憶困難,學習難度大。類似問題不僅我們遇到,每個楊式太極拳傳承者都會遇到。

拳譜整理的原則是本著尊重歷史,著眼傳承,保持傳統原貌的原汁原味,避免以誤傳誤。優先考慮太極拳技擊動作在拳式中的作用,兼顧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

拳譜整理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 規範動作名稱。2) 科學拆分或合併拳式。3) 正確區分左右式。4) 合理劃分段落。

拳譜整理的依據除了上述提及的京城諸家拳譜外,還重點參考了民國年間的老拳譜。如:1) 吳志青著《太極正宗》第十二至二十一頁“各家太極拳名稱統計比較異同表”。2) 於化行著《太極拳全書》第五十三頁“太極拳各勢”。3) 許禹生著《太極拳勢圖解》下編,第一至三頁“太極拳勢圖解目次”。4) 王新午著《太極拳闡宗》下編,第一頁“太極拳路姿勢圖說”。5) 楊澄甫託陳微明著《太極拳術》第1—2頁“太極拳式”。(以下簡稱陳微明版)6) 楊澄甫著,董英傑整理《太極拳使用法》第15—17頁“太極拳十三式”。(以下簡稱董英傑版)7) 楊澄甫著,鄭曼青執筆《太極拳體用全書》影印件。(以下簡稱鄭曼青版)8) 李昌、李金陽著《太極拳源流解謎——拳論篇(全)》中“唐村李氏拳譜所載的[十三勢]名目”。

首先我們對部分拳譜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現代社會中太極拳已經從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藉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看書學拳、看光盤學拳、從網絡上學拳。過去鮮為人知的拳經、拳論已經公之於世,名家和學者對此挖掘整理、剖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專門針對太極拳譜的整理與研究卻鮮為人知。

太極拳的拳式名稱往往以動作的形態或者用動作的技擊含義來命名。楊家傳下來的太極拳單式36個,屬於核心拳式。108式套路中將36個核心拳式重複組合串聯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太極拳套路。以楊澄甫弟子在全國各地所傳套路來看,雖然拳式數量各不相同、拳式名稱略有差異、行拳動作各有特點,但是拳式的運行順序是完全一致的。

以下是典型動作的分析研究。這裡選用的全部照片(圖1至圖11)是金錫五楊式太極拳108式拳照(攝於1935年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1) 白鶴亮翅 楊澄甫、楊振基和楊振鐸用的是“白鶴晾翅”。其他版本都是“白鶴亮翅”。亮通晾,屬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用字現象之一。從傳承順序上看,最早用的都是“白鶴亮翅”,鄭曼青版首次使用了“晾”,屬於對通假字的校正,後楊振鐸、楊振基也相繼沿用“晾”。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2) 白蛇吐信

楊家在京傳授的是高探馬、白蛇吐信兩個動作。這從北京金錫五和汪永泉的拳譜中都可以得到證實。楊澄甫的三本書中,陳微明版只有“高探馬”式,少寫了“穿掌”式;在董英傑版中補上了穿掌式,將兩式合在一起為“高探馬代穿掌”, “代”意為“代替”,這是病句;鄭曼青版將此式修改為“高探馬穿掌”。對此李雅軒曾提出“《太極拳體用全書》中有一式叫‘高探馬穿掌’……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3)

蛇身下勢 再如“蛇身下勢”,金錫五的再傳弟子劉琪京和楊少侯的再傳弟子張漢文、蔣林提供的拳譜中用的都是“蛇身下勢”;李雅軒譜中用的是“抽身下勢”。“蛇身下勢”這個動作前掌代表蛇頭,身體代表蛇身,在後移重心過程中,身體向後帶掌抽回,身體要給掌留出空當,然後身體向前催動,掌從下向上叉。身體動態在“蛇身”二字上充分體現出來,“蛇身下勢”節節貫穿,喻意非常形象,傳統味道十足。選用蛇身下勢,沿用早期原譜。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1) 斜飛勢 有兩種提法。“斜飛勢”和“斜飛式”,從字意上講用“勢”展示出了拳式的姿態、架式,更能體現拳式動態運行的身法、力度,所以選用“斜飛勢”更符合拳意。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1) 扇通背 有三種提法。“扇通背”、“山通臂”和“閃通背”。在楊式太極拳裡普遍用“扇通背”。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2) 雙風貫耳 大多數拳譜用“雙風貫耳”,少數用“雙峰貫耳”,僅一譜用“雙封貫耳”。從傳承年代順序看,民國時期的楊式老拳譜都用“雙風貫耳”,比喻兩拳的速度快如疾風灌入雙耳。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3) 十字擺蓮腳 楊家早期在京傳授的是“十字擺蓮腳”,楊澄甫到南方教拳後只做“十字腿”蹬腳而不做擺蓮腳了。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4) 太極五錘 即“搬攔錘”、“撇身錘”、“肘底看錘”、“栽錘”、“指襠錘”。早期拳譜多用“錘”,鄭曼青版首次改用“捶”。“捶”是用手打;“錘”是名詞,還能顯示出拳的份量感。首選應該是“錘”而不是“捶”。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5) 摟膝指襠錘和摟膝栽錘 這兩個動作早期拳譜分別有“摟膝”兩字,不知從何時被改為“上步”或“進步”。至今拳式運行中依然有摟膝的動作。“摟膝”直接反應出拳式的實戰攻防含義。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6) 抱虎歸山 眾多拳譜中只有一例“抱虎推山”、一例“豹虎歸山”。依照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選用“抱虎歸山”較為妥帖。

綜上所述, 108式套路中36個不重複拳式名稱的整理規範結果如下所示:

1) 太極起勢

2) 攬雀尾

3) 單鞭

4) 提手上勢

5) 白鶴亮翅

6) 摟膝拗步

7) 手揮琵琶

8) 搬攔錘

9) 如封似閉

10) 十字手

11) 抱虎歸山

12) 肘底看錘

13) 倒攆猴

14) 斜飛勢

15) 海底針

16) 扇通背

17) 撇身錘

18) 雲手

19) 高探馬

20) 分腳

21) 蹬腳

22) 摟膝栽錘

23) 打虎式

24) 雙風貫耳

25) 野馬分鬃

26) 玉女穿梭

27) 蛇身下勢

28) 金雞獨立

29) 白蛇吐信

30) 十字擺蓮腳

31) 摟膝指襠錘

32) 上步七星

33) 退步跨虎

34) 轉身雙擺蓮

35) 彎弓射虎

36) 收勢合太極

拳譜的進一步規範化還包含了拳式合理的拆分或合併。拳式的拆分或合併應該符合一定的規則,前後要統一。108式太極拳明確為按每式單獨記述的方法。風格統一,結構清晰、標準規範。由此得出以下結論:

1) “攬雀尾”包括“掤捋擠按”,因此,“左掤”式應該合併在“攬雀尾”式子裡。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2) “提手”和“上勢”不應分為兩個式子,應還原為“提手上勢”。

3) “單鞭下勢”是兩個獨立的式子,應該分別單列為“單鞭”和“蛇身下勢”。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4) “雙探掌”屬“雙風貫耳”中的預備動作,不應單獨列出此式。

5) “轉身撇身錘”,多家拳譜均記為“轉身白蛇吐信”,因為轉身後沒有出“錘”而是探“掌”,這與鄭曼青版是一致的。

6) “抱虎歸山”是由“抱虎歸山”和“攬雀尾”的“捋、擠、按”兩部分組成,是兩個不同的式子,因為拳式方向是斜角,所以除“抱虎歸山”外,單獨列出一式“斜攬雀尾”。

太極拳的左右式與太極拳的身型、步型密切相關。用正確的方法區分左右式,可以幫助加強對拳譜記憶。

1) “摟膝拗步”的左右式是按弓步的步型確定的。

2) “倒攆猴”的左右式同理應按虛步步型確定。108式中三個連續的“倒攆猴”動作順序應為“右、左、右”式更符合邏輯。

3) “蹬腳”和“分腳”不是以獨立的腿來定義左、右式,而是以蹬出的腳或分出的腳是左還是右來定義,即“右蹬腳”就是蹬右腳,“左分腳”就是分左腳。這是約定俗成的,所以凡獨立的腿都這樣劃分左右式。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的研究與整理

4) “金雞獨立”同理,不是以獨立的腿來定義左右式,而是按照提膝攻擊的腿來區分左右更為合理。在用法上“金雞獨立”當左腿獨立時,提右膝託右掌,支撐部位在左,攻擊部位在右。

5) “玉女穿梭”走四角,可不分左右式,而是按鄭曼青版中的方式分別記作一、二、三、四式。

6) “右攬雀尾”和“右高探馬”因為沒有左式,所以可以省略“右”字。

其他約定如:

1) 拳譜中有“上步”與“進步”的不同,凡“上步”應是上一步,凡“進步”則是上兩步。

2) 拳譜裡“倒攆猴”、“雲手”和“野馬分鬃”在108式拳譜裡,各式只記三個。“練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

綜上所述,108式拳譜整理結果如下:

楊式太極拳108式拳譜

第一段

1. 預備式

2. 太極起勢

3. 攬雀尾

4. 單鞭

5. 提手上勢

6. 白鶴亮翅

7. 左摟膝拗步

8. 手揮琵琶

9. 左摟膝拗步

10. 右摟膝拗步

11. 左摟膝拗步

12. 手揮琵琶

13. 左摟膝拗步

14. 進步搬攔錘

15. 如封似閉

16. 十字手

第二段

17. 抱虎歸山

18. 斜攬雀尾

19. 肘底看錘

20. 右倒攆猴

21. 左倒攆猴

22. 右倒攆猴

23. 斜飛勢

24. 提手上式

25. 白鶴亮翅

26. 左摟膝拗步

27. 海底針

28. 扇通背

29. 翻身撇身錘

30. 進步搬攔錘

第三段

31. 上步攬雀尾

32. 單鞭

33. 雲手(一)

34. 雲手(二)

35. 雲手(三)

36. 單鞭

37. 高探馬

38. 右分腳

39. 左分腳

40. 轉身左蹬腳

41. 左摟膝拗步

42. 右摟膝拗步

43. 摟膝栽錘

44. 翻身撇身錘

45. 進步搬攔錘

46. 右蹬腳

47. 左打虎式

48. 右打虎式

49. 回身右蹬腳

50. 雙風貫耳

51. 左蹬腳

52. 轉身右蹬腳

53. 進步搬攔錘

54. 如封似閉

55. 十字手

第四段

56. 抱虎歸山

57. 斜攬雀尾

58. 斜單鞭

59. 右野馬分鬃

60. 左野馬分鬃

61. 右野馬分鬃

第五段

62. 攬雀尾

63. 單鞭

64. 玉女穿梭(一)

65. 玉女穿梭(二)

66. 玉女穿梭(三)

67. 玉女穿梭(四)

第六段

68. 攬雀尾

69. 單鞭

70. 雲手(一)

71. 雲手(二)

72. 雲手(三)

73. 單鞭

74. 蛇身下勢

75. 右金雞獨立

76. 左金雞獨立

77. 右倒攆猴

78. 左倒攆猴

79. 右倒攆猴

80. 斜飛勢

81. 提手上勢

82. 白鶴亮翅

83. 左摟膝拗步

84. 海底針

85. 扇通背

86. 轉身白蛇吐信

87. 進步搬攔錘

第七段

88. 上步攬雀尾

89. 單鞭

90. 雲手(一)

91. 雲手(二)

92. 雲手(三)

93. 單鞭

94. 高探馬

95. 白蛇吐信

96. 轉身十字擺蓮腳

97. 摟膝指襠錘

第八段

98. 上步攬雀尾

99. 單鞭

100. 蛇身下勢

101. 上步七星

102. 退步跨虎

103. 轉身雙擺蓮

104. 彎弓射虎

105. 進步搬攔錘

106. 如封似閉

107. 十字手

108. 收勢合太極

太極拳拳譜歷經上百年的傳承,帶著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整理拳譜,追根溯源,讓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瞭解歷史,瞭解楊家三代人創天下、打天下、傳天下靠的是什麼樣的練法。太極拳是內家拳,根植於民間,進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太極拳的精髓實質,加強頂層設計,統籌發展規劃已經迫在眉睫。“太極拳練對了,不想養生也養生,不想技擊也技擊”,這是我們應該努力探索的道路。

筆者就此略抒淺見,不盡完善之處, 祈請各位方家與同仁斧正。

作者李亞萍,女,生於1951年,華園武術培訓中心主任兼總教練。武術八段,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第五屆、七屆北京市武協理事。曹彥章和方寧先生的入室弟子,系統的學習了楊式太極拳、劍、刀和推手。收徒授藝多年。2014年2月創建華園武術培訓中心傳統楊式太極拳研修社。詳細簡歷已被收錄進《中國太極拳大百科》。

圖片中人物金錫五(1870—1968年)姓愛新覺羅,道光的親戚,四品帶刀侍衛。曾在王府跟楊健侯學拳,練老架楊式太極拳、械、散手、內功法。收徒金懷志,再傳弟子四人。留世1935年照的太極拳108式拳照100幅,對敵圖55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