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時候的“滴血認親”有什麼依據嗎?按現代科學來看,是否靠譜?

哥哥杜蕾斯


古代滴血認親實際上分為兩種,最早的稱為滴骨法,我們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叫做合血法,要到明代才開始出現。

滴骨法最早出現於三國時期,方法是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如果能滲入就表示有血統關係。

滴骨認親最著名的案例記載在《南史》中,傳說蕭綜之母吳淑媛原是前朝蕭寶卷的妃子,傳說懷了蕭綜之後才嫁給梁武帝蕭衍的。入宮7個月便生下了蕭綜,因此宮裡人都說蕭綜不是蕭衍的兒子。蕭綜長大後,挖開了東昏候蕭寶卷的墓,將血滴在其骨頭上,結果血果然滲了進去,於是開始相信。之後他殺了一個親身兒子,依法嘗試,血還是滲了進去,於是便深信不疑。最後蕭綜叛逃到北魏 ,改名蕭纘。

實際上如果是骨骼時間比較長,表面的軟組織已經被破壞,滴任何人的血進去都會滲入,而新鮮的骨骼,由於表面軟組織存在,任何血也不會滲入。民間也有“保七不保八”的說法,7個月出生並存活下來的早產兒並不少,至於蕭綜道地是誰的兒子,現在其實不得而知了。

關於這種方法,在宋朝法醫著作《洗冤錄》中也有記載:

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到了明朝,合血法開始出現,這種方法是兩個活人,各刺出血在容器中,看血是否融合一體,融合一起即是親人。

其實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兩個人的血融在一起,只是同型血想容,異型血凝集而已。即使是親人,如父親是A型血,母親是B型血,那麼子女血型可能是A、B、AB、O型,如果子女是B型,那麼也和親生父親不相容。而陌生人如果是B型血,卻可能相容。

所以有些電視劇中,因車禍後不能給子女輸血,就揭發出一場驚天大案那是非常荒謬的。

另外,電視劇中都是將血滴在清水中,實際上血細胞沒有細胞壁,非常的脆弱。如滴在清水中,由於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就會破裂,血很快就會化開,任何人的血,就是雞血,鴨血,豬血都會溶在一起。


潘不安講究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滴血驗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這是古代戲劇和武俠小說裡經常的套路,想要判斷是否親生骨肉,或者要是感覺頭上有點顏色,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驗證一下。其中甄嬛傳裡,滴血驗親就是最精彩的一幕,簡直就是一場心理大戰。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有點類似需要現在的驗血,對檢驗親緣關係的大活人可以各自取血,然後把各自取血一滴滴加入到大碗裡,觀察期是否能夠相溶,能融合的就算是一家人,不融合當然不算數。更高級的玩法就是,驗證已經逝去人的親緣關係,就是所謂的滴骨法,血液滴在骨頭上,能滲透進去就可以驗證。

這種一本正經的玩法就連《洗冤錄》這樣號稱法醫專業書籍裡也有記載,通過對這本法醫著作學習的各類仵作們,當然也是把滴血驗親當成了法寶,在很多公案小說裡都有記載。這在當時,就是像兩個鐵球會同時落地一樣的真理。

到了現代,人類已經瞭解到血液的各種知識,以及ABO血型的遺傳方式。血型是遺傳的,父母的血型會影響子女的血型。這時就可以通過血型來粗略判斷親自關係,例如父母都是O型,當然不會出現AB型的孩子。

當然,更準確的判斷方法就是DNA鑑定了,DNA具有指紋性和穩定的遺傳性,可以通過血液,毛髮等方便的鑑定,對於DNA做十幾個位點檢測,如果都符合,則可以確定親緣。用DNA來判斷不是親生的,準確率幾乎100%。

當然,DNA鑑定結果也會受一些外在影響,比如某人檢測完了,孩子的DNA和他不符,他老婆告訴他,這是吃轉基因食品吃的,然後他就信了,沒文化真可怕。


量子實驗室


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都滴到清水中

滴血驗親說白了就是把兩個人的血滴進到一個碗裡,看他們是不是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就是有親緣關係的,反之就是毫無關係。

實際上,這個辦法一點都不靠譜,如果實驗用的是清水,並且只滴一兩滴,當血紅細胞進入到水中,會因為滲透壓往細胞內部吸水,導致細胞膜被漲破,血就會散出來,這時候看起來就是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不管是不是親緣關係,用這個招是根本沒有用的。

把兩滴血滴到一起

可能你看到這會想,那就不要用水了唄。如果是這樣,這種情況是不是會融合在一起和血型有關係。

人類的血液可以根據不同的物質分為不同種類,具體的分法其實還蠻多的。我們最熟悉的就是ABO型。

ABO其實指的是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特質。

血型A:紅細胞上有抗A抗原,血清裡有B抗體

血型B:和血型A正好反過來,紅細胞上是B抗原,血清裡有抗A抗體。

AB型就是:全都有

O型就是:細胞上都沒有,血清裡全有。

當同抗體和抗原相遇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生凝聚反應。

舉個栗子,A和B滴在一起,就是同一抗原抗體相遇,就會凝聚。

所以,並不是說只要是有親緣關係,血液就會融合到一起的。

也就是說,不要認為孩子和父母血型不一樣,這孩子就不是親生的。實際上,要確認是不是親生的,最好還是去測測DNA更靠譜一些。


鍾銘聊科學


“滴血認親”的依據就是古代人對大自然的簡陋認知,在現代科學看來沒有任何靠譜的成分。

古代人覺得滴血認親靠譜,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樸素的觀點:既然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血肉,那麼再把兩個人的血放一起可能又能融到一起。這個觀點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一點兒都不靠譜。

首先,如果你把血滴到水裡,那麼因為滲透壓改變的緣故,血裡面的紅細胞會被漲破,你能看到的現象就是血液滴到水裡面之後徹底“散開來了”,別說不同人了,隨便什麼動物的血液都會毫無障礙地混成一團。

其次,如果你滴到生理鹽水之類的液體裡,或者直接把兩個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那麼血液會不會融合在一起,完全取決於血液的血型。

簡單來說,大部分人的血型分為A、B、AB和O型血,如果血型不相容,那麼血液就會發生互相之間的排斥反應,最終紅細胞會凝結成一團,所以輸血之前一定要分清楚血型,不然會有生命危險【輸血的規律如下圖所示】。

但是問題是,人類基本上就是四種血型,比如說像AB型血的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給他輸血——難不成世界上所有人都是AB型血的人的親戚?相反,父母生下來的孩子的血型還真的不一定跟父母相容【如下圖所示】,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直接互相輸血是不行的,也要先檢查血型。

所以說,通過血液互相融合與否的方式來判斷是不是子女根本就是一點兒都不靠譜。現在的親子鑑定都是要提取DNA才行。

當然,你要硬說滴血認親有用也是可以的,比如說“滴血認親”可以作為心理攻勢,不管滴血認親有用沒用,到時候看看嫌疑人臉上有什麼反應,萬一對方心理防線崩潰全招了呢?

總之,古代的“滴血”肯定是不能“認親”,這個確實是一點兒都沒有疑問的。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滴血認親是古人的迷信,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隨便兩個人血液直接滴近清水中,最終溶成一片,不會出現兩團血液相互排斥的情況。

滴血認親是古代人自以為是的一種做法,認為父子(父女)兩人存在血緣關係,血液就會相融。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都將血液滴入同義碗清水中,血液相融證明有親緣關係,古稱“合血法”;當長輩去世後,想要驗證血緣關係,就扒開墳墓找出屍骨,將血液滴在屍骨上,如果血液能夠滲入骨頭,則認為有血緣關係。

人體血液內的液體很有很多蛋白等有機物,還含有一些礦物質鹽離子,使得血液滲透壓比較高。存在於此種環境中的血細胞,細胞膜是允許水分自由通過的,細胞內部也維持一定的滲透壓,當然也是靠有機物和礦物質。細胞內外滲透壓不同的時候,水就會向滲透壓低的方向流動,只有當血細胞內部滲透壓與血液差不多,細胞才不會失水,也不會因為吸水而破裂。

不管哪種滴血方式,都不可能認親,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像宋代宋慈的《洗冤集錄》中也保留了這樣的方式,而洗冤集是世界第一部法醫專著,可見古代人斷案還是會出現很多失誤的。


來看世界呀


我們知道,人的血型分為A型、B型、O型和AB型。血型是遺傳的,要麼遺傳父親,要麼遺傳母親的血型。古代搞滴血認清,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一是因為滴血認親的時候都是把血滴到清水裡,而血紅細胞只有一層薄薄的細胞膜,一旦滴入水裡,紅細胞就會吸水而將細胞膜撐破,所以通常滴進去的血都是融合的。

二是因為血型的遺傳關係,要麼隨父要麼隨母,一般來講相同血型的血,其中的抗原和抗體是相同型號的,相遇時不發生凝集反應,可直接融合;如果父母的血型不同,那麼孩子的血型肯定跟其中一個不一致,如果這倆人的血滴到一起,不同的的抗原和抗體,會產生凝集反應,血就不會融合。

現代科學的進步,可以用DNA檢測很準確的作出親自鑑定。



善德麗真


在古代,一言不合就滴血認親。那麼,古代的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就是古代的滴血認親真的科學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古代滴血認親的前世今生,並且一起來探究其中的小秘密。

滴血認親創立於三國時期,一直被古人奉為認親的不二法寶,並且一直都沒有人懷疑,甚至在我國宋代的法醫著作裡面就記載了這種古老的親子認定辦法。實際上,古代的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合血法這個方法,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見到,也就是滴血認親的雙方都是活人,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融為一體,若融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血緣關係。在古代,簡單易行,最為常見。然而,真相是血液中的紅細胞只有細胞膜,由於滲透壓的關係,紅細胞在清水中會吸水而脹破,從而用肉眼看它們融為了一體,實則它們只是因為紅細胞破碎而混在了一起,並非是真正的融為一體了。所以用這種方法,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滴在水中的血滴看上去在水裡都是融合的。



而滴骨法更坑,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活人與死者存在血緣關係。然而,真相是骨骼不管保存在露天,還是埋在泥裡,它的軟組織都會腐敗,然後溶解消失。沒有皮肉等軟組織的保護,骨骼表面就腐蝕發酥,血也好,水也好,尿也好,都能滴進。因此,古代的滴骨法更是不科學。

據《南史》記載了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就幹過滴骨認親的事。這個蕭綜的母親原為齊宮東昏侯的妃子,後來就被梁武帝看上克,沒想到剛入宮7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宮中一直都認為蕭綜並非是梁武帝親生的。在蕭綜長大後,他扒了東昏侯的墓,採用了滴骨認親,果不其然他的血滲入了東昏侯的骨頭裡。對此,他還有一點半信半疑,就狠心殺了自己的兒子,將自己的血滴到兒子的屍骨上,這次仍然滲了進去,於是他深信不疑。後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並表示要為東昏侯服喪三年。而蕭綜到底是不是為東昏侯的親生子,一直都是個謎。

總之,古代的滴血認親根本就不靠譜。在古代,這真的是不知道產生了多少的冤案,也不知道放過了多少的真兇呢?


密探零零發


您好,“滴血認親”純屬就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排的,這個橋段也一直被人們紮根於心!

從醫學生理學角度分析,血液由血漿、血細胞組成,略有粘稠性,可溶於水的紅色液體!

血漿中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蛋白質和小分子有機物、電解質等。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根據物理學液體的溶解性,血液濃度比水大,當一滴血滴入一碗水中時,會自然擴散開,與水混合在一起,就算是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高的人,血滴到水裡也會溶解散開,不可能出現古裝劇“滴血認親”橋段中像糖漿一樣聚在一起。

再者,別說是親子關係,就算是其他動物的血,跟人的血滴在同一個裝了水的碗裡也會混在一起,變成一碗血水!

所以,電視劇出現的“滴血認親”先後滴下去的兩滴血像巨噬細胞吞噬衰老的紅細胞一樣合併在一塊,或者像兩滴糖漿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希望我對這個話題的否定回答您能接受,謝謝!


客家中醫林裕華


我認為這是不靠譜的!首先古代的滴血認親有兩種:一種是合血法;一種是滴骨法。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的滴骨法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血液沁入骨頭裡就是血親,反之就不是。這個方法就最不靠譜了,人死後軟組織會腐爛,骨頭上沒有軟組織,骨頭腐蝕發酥,任何人的血都可以沁進去。有軟組織的呢,任何人的血都沁不進去。合血法出現在明代:將兩人的血滴在清水中,兩滴血相融合就是親生的,反之就不是。血滴在水中會發生擴散,都會融合在一起的!也沒有可信度!即使是現在的DNA親子鑑定都可能說是百分之百!何況是古代呢!




無限大自然


滴血認親沒有任何根據,是完全不可靠的。所謂的滴血認親是明朝出現的,除此之外,三國時期的人還發明瞭滴骨認親,也就是把血滴在死人的遺骨上看能否滲進去,但這種方法同樣不靠譜。

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現在已經不可考,不過古人卻很相信這個。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把兩滴血都滴到水裡,它們都會溶到水裡,不管任何人的血都會溶到一起。就算把一個人的血跟一個動物的血滴到一起,它們也依然會溶到一起。

而所謂的滴骨認親,遺骸埋葬時間久了,只剩下骨頭的時候,骨頭的表面會出現很多細小的裂縫,不管滴什麼上去都是會滲進去的,更加沒有科學根據,更不靠譜了。

那為什麼古人還那麼相信呢?其實古代官府裡的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是不靠譜的,有些明白人會把這個手段當成了“測謊儀”來用的。用這個方法來觀看測試者的反應來判斷真假。

有時候還可以收好處,人為的控制檢測結果,古人有一些辦法可以控制血能不能溶到一起,比如在水裡添加一起東西。他們會暗示測試者,讓他們掏錢,誰給好處就幫誰控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