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向甘於奉獻的代課教師致敬 用青春譜寫了一曲什麼叫教師的歌


代課教師就是不是正式的教師。他們好多都是為了孩子在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用無怨無悔在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王建林是甘肅會寧漢岔村的一名代課教師。自1987年他接替病逝的哥哥開始了代課生涯,幾十年間,他的工資從不到五十元增長到200元,此外他還有20畝貧瘠的土地,就靠這維持著一家人:他家五口,母親,哥哥留下的兩個孩子的一共八口人的生活。

王建林是漢岔村的教師,也是僅有的教師,圖為該校的校門。既是農民還是教師,幾十年間,他一共教過近500名學生,有近40人考上了大學,他對別人說:“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人”。學校在村內的最低窪處,教室光線黑暗,寫字臉幾乎要貼在黑板上。最緊要的是趕上下雨,他要和學生不時躲避屋頂流下的雨水。

1996年王建林的父親因肝癌去世,為此經常感到愧疚,父親常說肚子疼,他起先覺得是胃病也沒太在意,學校放假了,他才蹬著三輪車把父親送到醫院,結果已經晚期。父親臨死前告訴他莊稼要管理好,家人照顧好,特別是要教好學不能耽誤學生們。全校學生的午餐都是他無償免費供應的,他既要教學還要做家長。午餐就是饃饃加白開水有時弄點鹹菜,可是孩子們都吃的津津有味。圖為王建林把水地給孩子們。


王建林的每餐也就是吃個饅頭喝杯白開水,他經常這樣邊吃邊看著孩子們。他有著西北人的樸素堅強和勤勞倔強,他經常鼓勵孩子們要踏踏實實學習,不能為了功名利祿而改變自己的信仰。學校除了三個跳繩再也沒有其他的體育器材。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感恩母校,捐贈了一些。圖為王建林老師吃經年不變的饃和喝著一成不變的水。

王建林所在鄉村冬季去的晚,一般地方春季開學就差不多都不用取暖了,可是他所在學校海拔幾千米,要取暖到四月初。可辦公經費年僅600元,他想盡辦法保證學生的不受凍。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買來煤自己挑回學校,就這樣寒來暑往,他在堅持著。村裡的群眾說:“要是沒有王老師,孩子們的學習可怎麼辦,誰願意來我們這當老師呢”。

由於沒有經費,學校的教學用具都是他抽時間自己設計的。圖為王老師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自己製作的現代化的計算器。由於積勞成疾,累月的勞作,他從1997年就換上了嚴重的眼疾,幾近失明,這還要歸功於一位好心教室為他申請了幾百元的治療費。即便這樣他還是靠著頑強的意志堅持在為孩子上課,他說:“只要孩子們能學到知識我就高興,我心裡亮著呢”。


王建林的家,除了壓面機和兩個電燈泡就沒有其他的電器了。因忙於教學,無時間照看女兒,女兒得了嚴重的疾病,嚴重影響了智力的發育,孩子都18歲了,才上小學一年級。其實他也有轉為公辦老師的機會,九十年代,他成功通過了考試,可是最後發現他是替他哥哥當教師,被取消了轉正資格。他說:“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孩子們需要接受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