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向甘于奉献的代课教师致敬 用青春谱写了一曲什么叫教师的歌


代课教师就是不是正式的教师。他们好多都是为了孩子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用无怨无悔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建林是甘肃会宁汉岔村的一名代课教师。自1987年他接替病逝的哥哥开始了代课生涯,几十年间,他的工资从不到五十元增长到200元,此外他还有20亩贫瘠的土地,就靠这维持着一家人:他家五口,母亲,哥哥留下的两个孩子的一共八口人的生活。

王建林是汉岔村的教师,也是仅有的教师,图为该校的校门。既是农民还是教师,几十年间,他一共教过近500名学生,有近40人考上了大学,他对别人说:“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人”。学校在村内的最低洼处,教室光线黑暗,写字脸几乎要贴在黑板上。最紧要的是赶上下雨,他要和学生不时躲避屋顶流下的雨水。

1996年王建林的父亲因肝癌去世,为此经常感到愧疚,父亲常说肚子疼,他起先觉得是胃病也没太在意,学校放假了,他才蹬着三轮车把父亲送到医院,结果已经晚期。父亲临死前告诉他庄稼要管理好,家人照顾好,特别是要教好学不能耽误学生们。全校学生的午餐都是他无偿免费供应的,他既要教学还要做家长。午餐就是馍馍加白开水有时弄点咸菜,可是孩子们都吃的津津有味。图为王建林把水地给孩子们。


王建林的每餐也就是吃个馒头喝杯白开水,他经常这样边吃边看着孩子们。他有着西北人的朴素坚强和勤劳倔强,他经常鼓励孩子们要踏踏实实学习,不能为了功名利禄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学校除了三个跳绳再也没有其他的体育器材。一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感恩母校,捐赠了一些。图为王建林老师吃经年不变的馍和喝着一成不变的水。

王建林所在乡村冬季去的晚,一般地方春季开学就差不多都不用取暖了,可是他所在学校海拔几千米,要取暖到四月初。可办公经费年仅600元,他想尽办法保证学生的不受冻。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来煤自己挑回学校,就这样寒来暑往,他在坚持着。村里的群众说:“要是没有王老师,孩子们的学习可怎么办,谁愿意来我们这当老师呢”。

由于没有经费,学校的教学用具都是他抽时间自己设计的。图为王老师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制作的现代化的计算器。由于积劳成疾,累月的劳作,他从1997年就换上了严重的眼疾,几近失明,这还要归功于一位好心教室为他申请了几百元的治疗费。即便这样他还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坚持在为孩子上课,他说:“只要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我就高兴,我心里亮着呢”。


王建林的家,除了压面机和两个电灯泡就没有其他的电器了。因忙于教学,无时间照看女儿,女儿得了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智力的发育,孩子都18岁了,才上小学一年级。其实他也有转为公办老师的机会,九十年代,他成功通过了考试,可是最后发现他是替他哥哥当教师,被取消了转正资格。他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孩子们需要接受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