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遇力成樁”是拳術實用的基礎,武者不可忽視的要領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又道是,脫去濁身現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佛教有個說法叫“不退轉”,意思是修行到一定境界後,永遠不會退回到最初狀態。練拳也有個說法,叫“功夫上道”,意思是拳練對了,會一日千里。所以,什麼東西都是,對了,很重要。不對,差之千里。好比下棋,能看出一步不成,少則三四步,多則通盤考慮,沒這個腦力不成,練拳也是,套路一大囊,什麼時候用什麼,你要隨機反應,這不是按部就班打套路,能練出來的。要多與人切磋,把拳融入下意識,才算成就。以前師父都喂手,吃著吃著飯,一個釘勁就戳徒弟肋條上了,但不用勁,怕傷了內臟,只是練下意識反應。喂手可在任何時候,不告訴你,隨時發生。不要想著一會用什麼對付,想了也沒用。練得就是下意識。


“遇力成樁”是拳術實用的基礎,武者不可忽視的要領

遇力成樁,是指遇到來力,身形瞬間成樁的能力。為何要站樁,兩個字,結構。樁,才出功夫。靜態決定動態,靜樁練不好,動功很難出東西。為什麼,沒有結構支撐,勁就不正,後面練什麼都是歪的。先別說拳怎麼練,練拳先正架,正架先站樁。一搭手,對方一個沉勁下來,就塌了架子,是樁功不過關。練拳,千萬別圖快。心浮氣躁是大忌。打個比方,蓋樓先打地基,而後立架,鋼筋水泥再加固,最後才是多種內外裝修。物理等同拳理。空中樓閣不存在,根基是永恆的主題。過手,比什麼?一功,二膽,三技巧。功在首位,其他讓位。功夫,出自結構;結構產生內勁。練拳玩的就是層次。不站死樁,要求活樁。對方力量過來,沒樁功,就只能本力。本力是什麼,後天形成局部用力的習慣。本力也會很大,但消耗也大,不靈活多變,易被人所乘。有樁功則不同,不用力量接手,用結構接手。太極拳崇尚什麼?彼亦有力,我愈有力。什麼意思?有了樁功結構,對方施加力越大,你越穩固。好的樁功,支撐力非常強悍。你以為他勁大,實際是結構比你強大。據測試,人體骨骼能承受幾百公斤的力。武術是反向思維,省時省力。破拆對方結構,不和對方拼本力。有結構,遇力就可成樁。樁功怎麼上身,功不退轉,就是要練到動力定型。架子裡都是樁,發力也是樁,這就厲害了。

“遇力成樁”是拳術實用的基礎,武者不可忽視的要領


師兄弟之間推手,別比誰勁大,要比就比誰結構好。為何?靜態樁只是基礎,它造就了真形。動態樁才能使用,連樁就是功架。雙方接觸上,先給個樁,誰的樁軟,誰趴下。樁功一定要練到八面支撐,也叫混元勁。練拳,要把自己扯開,爭出勁來,別逼出勁來,逼出來的,都是死力。遇力成樁,是樁功的活化。一個樁不行,別等,立馬就換形,總有一個對方接不住,拿樁轟塌了他。別較勁,學會拿結構吃人。高手在動手之前,會觀察你的體態和動作。武術為什麼上來先圍著繞幾圈,再亮幾個門子,就是要看你身形,步態,反應,破綻等,然後考慮用什麼樁幹掉你。接觸,即遇力,成樁即結構。高手撲上去,一瞬間擺出樁,即結實又靈便。你一驚,這是什麼,再動就晚了。樁,是吃人用的。填空兒卡位,就是吃人。遇力成樁,就要拿樁打人。一盤散沙,難成正果。靜樁出結構,動樁才能打人。什麼是結構?遇力,才能檢驗出來。打個比方,汽車做防撞實驗,每輛車撞擊效果不同,損失就有差異,結構就是間架安排。舉個例子,都知道搭手即掤,要掤就要沉肩墜肘,可還不算完。根節不在肩上,上根節在肋骨上,肋骨不會開張,還是拿胳膊生頂,應該把力接到肋骨上,做一個支撐。什麼是支撐?用身子才叫支撐,用胳膊叫抗勁。胳膊沒身子力量大,差遠了,這就是結構的一種,還有很多,需要你練拳時,逐一找齊。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盤龍臥虎高山地。利慾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遇力成樁”是拳術實用的基礎,武者不可忽視的要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