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摇号政策“打折扣”,不要添“新堵”

用数字说话

近日,记者暗访写下的一篇名为《路上怎么这么多外地车》的文章引发热议。记者的疑问引发大量车主、居民共鸣,大家同质疑,同思考。引用文章中一系列数字为证:30分钟内,3处不同地段,除公交车外,通行车辆与其中外地牌照车辆之比分别为:468:37、996:116、342:31,数字鲜活生动、直截了当。比例惊人,特此摘录,希望能警醒依然存有“曲线救国”心理的广大车主朋友:慎重!慎重!

“一慎”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宣布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以摇号形式控制车辆的增长。此举措一经出台便热议不断。无车族伤心,认为代步工具离自己渐行渐远;再购族止步,认为想要多车并行已经是个梦。然而,大家似乎忽略了出台此项措施的前提——首都成“首堵”,高峰期拥堵路段“寸步难行”;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爆表”的不再只是颜值,还有PM2.5的数值。

所以,措施的出台是为了“防控”并非“刻意限制”,想要拥有畅通无阻的交通,又想拥有湛蓝如水的天空,就莫要再贪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广大车友、群众们,莫忘初衷,再想要挂外地牌照时,慎重!

“二慎”

各路专家与学究们,从未放弃对环境的防控与治理。2018年5月14日,北京市发布了新一轮的细颗粒物,就是你懂我知的PM2.5的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又是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一经罗列出台,分分钟让大家想要“昏倒”。“翻译”成“白话文”, “要点”如下:北京市全年的PM2.5主要来源里,我们自己生产了2/3,气象及地势等原因,外边传输过来1/3。简而言之,重点就是,联防联控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

此为“二慎”。如若你还想更畅快的呼吸,更诗意的欣赏头顶的蓝天,那么就不要再图一时之便而“曲线救国”给你的爱车挂上外地牌照,游走首“堵”了。

数字再冰冷也是现实,为防控而出台的摇号政策已经被大打折扣。离预期的“治疗效果”虽小有成效,但隐患犹存。望政府部门继续加强监管,莫让“有心人”钻了空子,既要保障真正有进京办事需求群众的出行,也要把控长期在本地居住生活却驾驶外地牌照车辆的行为。不让首“堵”再添“新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