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后还会有比A380更大的客机吗?

赵庆树


可能会有

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90年代曾设计了一款比现在A380还大的双层宽体超巨型客机KR-860.

该机长80m,翼展88m,最大起飞重量650吨,载客860~1000人。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A380,长72.75m,翼展79.75m,最大起飞重量590吨,载客550~860人。

可以看出,KR-860从尺寸到重量,到载客量,都比现在的A380要大。可惜的是,最终没有造出来。

当然,现在造飞机,尤其是客机,必须要考虑经济性。如果没有航线需要这么大的飞机,造出来没人坐,那就是赔钱。如果市场需求到位,再加上多年的技术积累,还是有可能造出来的。30年以前设计的这款超级大飞机,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就飞上蓝天了。

听砖业科普,涨科学姿势,欢迎关注“稻壳张”


砖业科普稻壳张


造出比A380还大的客机,从技术上来讲是可行的,而且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们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一款产品的好坏得由市场来说话,是否继续研发新产品得看老产品的销量以及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的,以空客A380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近二十年内估计是不再会有飞机制造商研发出比它更大的客机了,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肯定是会有的。

A380从诞生以来就可以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形容,空客公司研发A380这种超大型客机的初衷,就是认为将来的航空市场是由高密度的干线网络和支线网络两者相辅助形成的。所以用A380这种超大型的客机可以解决枢纽机场客流量趋近饱和,登机廊桥不够用,跑道饱和等问题。

与此同时,空客的死对头美国波音公司也在研发一款新的宽体客机也就是后来的波音787,这种客机个头不如A380这么大,甚至载客量比他自家的波音777还小,但是特点是航程远,可以用来飞客流并不高但是距离较远的二线城市之间的航线,这样就省去了旅客转机的麻烦。

三国时期的周瑜有句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如果把波音787比作诸葛亮的话,那空客A380就是生不逢时的周瑜,后来的市场反应也验证了这句名言,波音787大卖,而A380还在苦苦地为能否不停产而发愁。要不是年初阿联酋航空的36架追加订单,这款巨无霸客机可能真的要停产了。目前,A380总共只卖出了300架不到,只有波音787订单总数的四分之一还不到。而运营A380的航空公司也只有13家,并且这个数字已经维持了四年没变过。

如果A380再早个十年问世,也许还可以和空中女皇波音747一较高下,可惜如今远程的航空市场是双发宽体客机的天下,航空公司对超大型客机并不感冒,波音都已经考虑停产747了,所以在近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是不会有制造商再去研发比A380更大的客机。但是谁也说不准在更远的未来世界会是怎么样。也许到那个时候世界发展到坐飞机就和坐公交车一样普遍,像A380这样的超大型客机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

我的微信公众号:熊猫爱飞行(ID:iflypanda)


熊猫爱飞行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能性几乎为零。

空客推出A380的初衷是基于其对于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趋势的判断。

空客在开发A380时,认为远程&超远程民航的未来是超级枢纽与超级枢纽间的客流往来。举例来说,中国和美国这样相聚超过1w公里以上的跨太平洋航线,主要由北京、上海、广州和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样的超级城市的机场来承担。

但超级城市的机场向来十分忙碌,航班起降密集,所以单一架次航班能够运载更多的客人,对航空公司而言能够起到显著的降成本作用,不仅是燃油,更多的还在于获取时刻、地面保障、人员配备等等。

基于以上判断,A380无疑是相当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和空客的判断完全相左。

在十年前,如果你生活在中国的南京、杭州、青岛、深圳这样的城市,如果想去美国或者欧洲,通常需要去到北京、上海、广州来搭乘洲际航班,但现在却可以在家门口直飞许多北美和欧洲目的地。二三线民航枢纽不仅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比如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圣何塞,欧洲的杜塞尔多夫、布鲁塞尔等等。base在这些地方的中型航空公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通过引进远程宽体客机,参与到洲际航线的竞争中来,这是民航业从未有过的场景。

于是我们看到了波音787这样一款中型宽体客机的热销,运营787的航空公司,除了那些老牌企业外,还有不少像厦门航空和即将接受第一架787-9的吉祥航空这样从来没有运营宽体客机经验的航空公司和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比如捷星澳大利亚、挪威人航空、新加坡酷航等等。

A380的表现不如预期也让空客迅速调整策略,于是我们看到了全新的A350和基于A330开发的A330neo,事实上未来大型客机的竞争焦点还是双发中大型,包括A350、A330neo、B787、B777-x,中俄合作的C929也在此列。

A380仍然有市场(中东航司买380可不只是为了炫富哦,地理位置优势带来的中转客流才是真正原因),但载客量更大的全新客机,短期内是不可能见到了。


EV百晓生


不一定会有,很明显,飞机作为一种商品,研究制造它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市场。如果没有市场,那么再先进的飞机也不会有人购买,在这一点上协和客机就是例证。所以在生产制造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虽然380比747更大,载人更多,但事实上很多航线并不会有那么多人乘坐,比如中国,由于地上交通越来越发达,使得乘坐地面交通工具远比飞机要方便快捷,而且更舒适,更安全,所以像国内的短距离航线,中小型客机就已经足以满足需求,完全不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去购买昂贵的大型飞机。

2.研发难度和成本增加。很显然,研发一款100座的飞机和研发一款500座的飞机其难度绝不仅仅是增加400个座位那么简单。更高的技术研发难度,更苛刻的材料性能要求,导致大飞机的研发制造成本远远高于中小型飞机,而这一切又将大飞机的价格不断的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飞机价格越高,订单就越少,而为了摊薄研发制造成本,就不得不把飞机售价提的更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再加上人们对于一款新飞机的各项性能存在的疑虑,导致人们宁愿选择现有技术成熟的中小型客机,最终使得大飞机最终无人问津。

所以,对于一款是否会存在,除了技术难度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的是飞机的使用成本,如果成本过于昂贵的话,哪怕再好,估计也不会有人问津的。


落下m


我个人觉得,从技术上讲,应该是可以有的,但有一点,据说,现在的波音747和空客的A380都要停产了,主要是订单减少,从营运的效果上看,出现上述情况的 原因就是不经济,由于飞机大,乘客坐不满,影响效益,这是制约大型飞机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大型飞机的耗油量也大,都是四发的,所以从市场运营情况上看,还是中短程的客机运营效果好,有市场,因此,要说以后会不会有比空客A380更大的飞机,现在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骄然


也许会吧,不过我们来看看A380,首先,这个飞机不是所有机场都能起降的,这个飞机太大,即便距离最大起飞重量很远,很多机场依然不具备起降他的条件。首先,这一点决定了380需要在拥有大机场的城市开通航线。所以,380可以飞的航线受限,这就排除了很多航线了。第二,这个飞机会有较高的上座率吗?就实际表现而言,如果拥有少量的这种飞机是ok的,但是同一航线上有多个这种飞机呢?觉得就不一定会有很高的上座率了,收回成本速度也会偏慢。通常飞机驾驶舱2~3个机师就可以了,但是380,需要4~5个人,翻倍了啊。而且这5个人都会比较忙,这个飞机飞行中需要掌握数据太多,详聊:《空中浩劫:电脑说我们死定了》这次a380事故,纪录片里描写的380驾驶舱的情况。所以,造更大飞机不是什么技术屏障的问题,而是经济成本问题。未来航空更加发达的话,一些主干线路的需求还是有可能促使更大客机需求的


爱运动的阿鲁先生


客机是用来赚钱的工具,比拼的是“元(美元)/人*千公里”,即:运输成本。787和350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也好、罗罗和通用研发新型高效率大推力发动机也罢,不都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要运输成本比当今的飞机都合算,比380还大的飞机就出现了。


手机用户6802493660


可以有,但是不一定有需求。现阶段380已经,747已经完全满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