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走一趟西藏,对人的改变有多大?

人生资本论


我过去两次西藏,一次是2013年9月份坐火车去的,在拉萨呆了两天就离开了。一次是2014年5月份骑的自行车,历时40天,从咸阳开始骑行3800多公里到达拉萨。

第一次坐火车去,只是纯粹觉得好玩,听别人说西藏凉快,所以就想去避避暑。但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位常年在西藏工作的大哥跟我提到每年有很多人会骑自行车去西藏,我听后感到非常好奇,回到家后我一直没忘这件事情。所以我就查资料,想弄明白西藏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能够吸引那么多人不远万里骑自行车去朝拜他,当然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因为路上风景漂亮,仅此而已。

可是我的心里总是毛毛的,总有一股冲动,总想亲自骑车去走一遍,去体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我那会也有想向别人显摆的心理)。于是我开始买自行车,买各种装备,查攻略,规划线路。可是对于第一次想独自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的我,经过再三考虑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我选择谨慎一点,于是我先从骑行短途线路开始,慢慢积攒经验,慢慢训练体力。到14年元旦,我决定试骑一段长途为川藏线做更好的准备,于是我选择向南走,去海南。经过一个月的时间,31天时间,我到达海南,并且完成环岛线路。经过这次旅行后,我对我的川藏线充满了信心。接着就是准备装备,再三规划线路,充分验证。14年五一一放假我就出发了,最后经过40多天,我到达了拉萨。一路上我遇到很多骑友,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那些风景让人沉醉,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每天晚上都会制定第二天的骑行目的地,跟骑友商量吃饭等问题,然后第二天尽力去完成,这样的过程重复了40多天,这是一种对心的历练。

从西藏回来后我我一直在想,我到底从这次骑行当中收获了什么,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1.见到了那么多的人与风景,我变得不再狭隘,对任何新的事物多了一份包容与探索欲。对任何事不再轻易下结论,先接触,先观察。

2.生活中没一个阶段都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去尽量去完成他。当你完成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巅峰体验。



火eye金睛


西藏风景秀丽,藏族人民对我非常好,我们汉族和藏族永远是兄弟姐妹。😄🙏🙏



2018年6月我经过辗转从哈尔滨到北京、从北京到西安、西安坐飞机去了西藏,刚下飞机并没有感受到什么高原反应。我从贡嘎机场坐了1个小时的大巴到了拉萨,我在布达拉宫附近找了一家条件非常好的宾馆,一天才200元人民币。之后我就去了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结果玩完后身体好像被掏空了一样,这就是高原反应。



宾馆的经理说我必须要马上休息,因为我刚下飞机后身体血液里的含氧量比较高,所以没有高原反应。可是经过一天的游玩,我血液里的含氧量迅速下降,我买了一盒红景天口服液喝了,可是没有太大的效果。就这样我迷迷糊糊的在西藏晕了3天。



我在拉萨的三天里去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小昭寺、色拉寺、药王山摩崖石刻等地方,确实让我看到了西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



我在色拉寺外的一家大型饭店吃了一顿饭,一大盘西藏酱牛肉才卖25元(我都吃不了),一大碗牛肉面才5元(类似李先生加州牛肉面那么多的量),真便宜。我附近大约有西藏300名藏族同胞在吃饭,就我一名汉族人。



这些西藏同胞对我非常好,他们把自己做的特色小吃、面包、酥油茶免费送给我,让我很感动。因此我对西藏人民的印象非常好,我认为汉族和藏族就是兄弟姐妹,祝福西藏人民平安幸福,扎西德勒。


香堂风子


去一趟西藏旅行,不能说对你的一生当中的影响会有多大改变?或者说怎么样吧,但是最起码每个去过西藏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触动

比方说,西藏的景色真的是太美了,蓝天白云,伸手就可以摸到云,而且没有雾霾,空气特别的新鲜,还有的比方就是说,西藏人的信仰真的太浓厚了,三步一拜,今天能看到那些长磕头去朝圣的人们,尤其是在大昭寺门前,总不会去断去朝拜的那些人。



我曾经在大昭寺呆过四五天。每天中午大概一点左右,我就拿一壶水,然后坐在大昭寺门前,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看着有人拿着暖水瓶,拿着垫子,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想,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就感慨他们的信仰,他们这样子做,没有别的要求,只想要为自己,为家人去祈福。

在西藏,你会总想要想方设法的融入到他们一起。在拉萨,在大昭寺,有几个朋友,他们就是说,如果他们在拉萨一天,他们每天晚上的12点回去骑个电动车,拉着两箱矿泉水,看到大昭寺门前,晚上12点还有磕长头的,就给他们旁边放一瓶水,只要他们在拉萨一天,他们就会这样去做一天,确实是,这个可以说是西藏对他们的一些改变,但是我看到以后,也对我有些改变,
所以说,他们对你的改变,是你每个人进行了感受,进行了转化以后,自身自认为理解了一些的改变。


丁丁旅行


从2012年到现在,去了三次西藏了。其中第二次是2015年暑假,还跟一班朋友一起徒步墨脱,走了九天。去年寒假从拉萨飞尼泊尔,看到了壮美无比的雪山群。去西藏对我的改变有多大?

没有多大的改变,西藏只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之一。别的地方一样有非常美好、激动人心之处,比如广东南海之滨波澜壮阔,呼伦贝尔草原一望无垠的草原,山西遍地的古建筑,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和文采风流,大东北的茫茫雪原,新疆的无垠戈壁,等等,都一样会非常喜欢。

与其他地方相比,西藏最独特的就是壮美的高原、山川和信仰。但是,第一次去西藏,从拉萨坐火车出来,再从格尔木转汽车去敦煌,一路读了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这一本厚厚的大书讲述了我们看起来神秘无比的藏传佛教在晚清以来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与中央之间分分合合,宗教背后许多现实利益的考量,让我对藏传佛教不再觉得神秘,算是祛魅了。虽然再去西藏还是喜欢跑各种寺院,看着喇嘛们辩经,即使什么也听不懂,可是还是喜欢那种宗教信仰的氛围。

西藏的山川壮美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美。比如坐飞机从拉萨到加德满都一路上都是无穷无尽的雪山,仿佛天上仙境,比如从派镇看着南迦巴瓦神山,在极为原始的路上走了九天,中间休息了两天,翻过雪山,数百米的瀑布奔流而下,一直走到热带气候的墨脱,到处都如同仙境一般。

我喜欢西藏那种粗砺、开阔、纯净,在那样的山川里,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不知为何,每每在西藏,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却有一种发现人生真相的喜悦。这是西藏的雪山、圣湖、蓝天和信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我的。


考贰拉


我已经7次进藏,计划月底一个人摩旅环华,将会是我第八次重返西藏了。(即将到来的是我第8次进藏,一个人骑摩托车的独自旅行,想了解此次的行程的朋友们,记得关注哦)


西藏,一个雪域高原上的极地!

我第一次见到你,是从50人民币上。

我再一次见到你,是从电视上。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了,从那时,我心中有了你,决心一定要见到你。

从06年心里想进藏,可是各种各样原因都去不成,直至8年后的2014年终于圆梦了。

可从圆梦后又中毒了。


2014年4月一个晚上,躺床上玩手机,忽然间脑海里闪过一念头,去西藏,开车自驾去。当即和一发小通了微信,去西藏吧,他想也没想马上答,去,我们去西藏。这个晚上睡不着了,一直在沟通各种各样行程安排,过几天广州一朋友也得知去西藏,他也动心了。这次的行程从一开始就是一波三折的,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家人的问题,工作的安排,时间的调节,最后还是如约的出发了,我们的第一次西藏!用时42天,行程13000公里,广东出发,云南,西藏,青海。从14年西藏回来后,中了藏毒,对那片天空念念不忘,所以2016又再次出发。用时37天,行程16000公里,广东出发,四川,西藏,新疆。

2017年,我疯狂的一年,4次往返西藏,三次飞机,1次自驾。

2018年2月春节,陪同家人再次自驾进藏。


遗憾的是,火车进藏还是没有完成,我还会回来的。

我走过的西藏线

2014年滇藏旧线,青藏线

2016年川藏线318,新藏线219,阿里线

2017年滇藏新线丙察察,川藏线317

2018年滇藏线,川藏线

2018年,摩旅环华,待继……

7次西藏,认识了很多朋友,见识了祖国大美河山,信仰的力量。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喜欢旅游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对西藏旅游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者添加关注,我会第一时间尽快回复。(即将到来的是我第8次进藏,一个人骑摩托车的独自旅行,想了解此次的行程的朋友们,记得关注哦)


小刘摩旅环中国


我于2017和人组队骑行从成都出发走318进藏,分享真实经历。


从发第一天成都阴雨菲菲,我们一行五人出发,然后进入连绵不绝的蜀山,作为一个内蒙古糙汉子哪见过这样的美景,心情及其兴奋,丝毫不觉得劳累。几天后就开始翻了,脚底像有千斤重一样跟本登不动,心里有了想放弃的想法但碍于面子嫌丢人,谁也不讲出来再坚持着。之后我们才发现累早了,更累的日子还在后面呢!幸亏我们有队友我们互相等待,鼓励、咬着牙终于10天后我们进藏了。让我们明白了有时候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进藏后,那蓝天、白云、穿天的雪山、无垠的高原草场,但随之的是看不到头的坡路,有时爬的想把自行车扔掉就回家了,一次次告诉自己坚持坚持,一次次的克服了难关。当然给我更大的恒心的还是藏族人民的热情和那些朝拜的信仰者。事不如人愿,我在怒江的时候有了高反,没有办法只能返程,队友没有抛弃把我送回了成都,我们约了下次。


最后我总结这趟西藏行,教会了我

1.团队要团结一心、志同道合。

2.做事要向爬坡一样,想要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马上要到了。

3.做人要有方向,对物质的追求要适量,要做的简单,幸福指数要高(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藏人一样无欲,有信仰)


逐夜梦想家


好👌问题

我的回答是对我人生的改变还是很大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走进西藏是很多人一生魂牵梦绕的梦想,提前做好准备,马上行动梦想立刻照进现实。



我走的是滇藏线。这条进藏经典线路,从云南丽江开始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进藏门户,驴友的集散地。全国各地的游客会到这里集结然后再出发。过了丽江开始走进香格里拉,这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徒步的,有骑自行车,有开车自驾游的,共同的目的地西藏。

我是2012年3月12日开始出发的,走进西藏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的,但到了香格里拉住进了酒店后才知道,我那个时候进藏由于大雪封山,可以到拉萨但去不了珠峰大本营。我只能另作安排了。



走进西藏的路上美丽风景如画。美丽的梅里雪山🏔️,虎跳涯的震撼,哈爸雪山的雄伟,翻越白马雪山的艰辛,那时由于到处在修路,所以进藏的速度不会太快。

从香格里拉到奔子兰到亡康这段路的交通工具变化万千,坐一次班车🚌有时只走二十公里。所以我有时坐摩托车,有时坐面包车🚐,有时坐拖拉机🚜,有时坐轿车🚗,有时坐越野车,总之很少能坐上班车,有时几天在路上都见不到一部班车。

这跟我们沿海城市型成很大的反差。不过在这么难走的路上有藏民一步一个脚印👣地扣头进藏,让你见识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



在西藏你可亲身体验温差的变化万千,在亡康的滴水成冰,在巴塘的阳光明媚,好像转眼之间梦回故乡。到了世界高城理塘,让你在30分钟内体验暴风雪的感受,从开始到结束,来去匆匆。这些其实跟我在市场上搏杀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曾经历就不曾经验。



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一个月时间走进走出西藏,让我从创业失败到东山再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我已创业十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财智亮剑李成


作为一个喜爱旅行的人,去了两次藏区,2014年带着一家三口自驾走云南一路到了香格里拉,此后中毒慢慢加深,2015年还是一家三口自驾川藏线去的西藏,计划2020年带着一家四口走川藏北线、新藏线再来一次西藏之旅。

对于“走一趟西藏,对人的改变有多大”这个问题,别人我不知道,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确实有心灵的洗礼

记得第一次进入藏区,在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游览,看着三三两两静默前行的僧侣,走进寺庙大殿内看见潜心诵经的喇嘛,突然有一种肃穆的感觉,从不信佛的我虔诚的拜了一个遍,出来的时候感觉身心都不一样了。

自驾进藏的路上,在进入昌都地区后,时不时会见到磕长头去拉萨朝拜的藏民,虽然路上的车辆很多,熙熙攘攘的,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专心的诵经、三步一叩头的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进,这种执着、纯洁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的驱使,那种震撼,不身临其境,很难用言语表达。


放松疲惫的身心,脱离世俗的烦恼

现在这个社会,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零件,很难停下来,长时间这样快节奏的为了工作、家庭、房子、孩子的生活节奏,导致身心疲惫。一次说走就走的西藏之旅,摆脱各种世俗的干扰和烦恼,安心的欣赏美景,感受藏区人文的震撼,对于一个人心理状态的调节非常有帮助。

我在去西藏之前,工作了16年,整天像个陀螺一样快速的转动,加班、出差、做项目、投标,感觉人生就不是为了自己在努力,终于忍不住请了假,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旅途,在踏上藏区土地的那一刻,切身的感受到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放飞一颗躁动的心

每个人都有一个躁动的心,只是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中受到了压制,西藏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地球第三极,人间最后的秘境,这种向往能够最大程度的刺激一个人探索未知、放飞心灵的欲望和诉求,去一趟西藏旅行,真的可以满足这样的愿望。

自从去了香格里拉之后,松赞林寺的神秘威严,普达措的宁静祥和,藏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深深的吸引了我,更放飞了我那颗躁动的心,这才有了2015年的西藏自驾之旅。


意识到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工作和家庭,还有大自然的美景

很多人觉得旅行就是从自己住腻了的地方,去到别人住腻了的地方,没有什么意义,还浪费钱、浪费时间。

西藏完全不同于哪些内地的旅游城市,西藏带给我的是一种大自然的美,天然去雕饰,印刻在心中无法忘怀,也真是这种印象和牵挂,才会让自己觉得,努力的奋斗,是有所追求的。

学会了断舍离,学会了放弃

我不确定是否跟去了西藏有关系,在进藏的路上,经历过严重的高原反应,经历了各种挑战,在过通麦天线的时候,在悬崖路上会车,轮胎距离悬崖边只有5厘米左右了,生命就像悬在一线之间的感觉,经历了这些之后,真实的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健康的可贵、家庭的重要、心爱的人的无可替代,有了这些感觉之后,慢慢的会觉得工作、事业、地位、金钱,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西藏回来之后没有多久,为了更好的照顾家庭,让自己疲惫的身体慢慢恢复,选择了调换到一个相对轻松的部门,在二胎儿子出生之后,干脆辞职回家做起了全职爸爸,也计划在孩子3岁开始,带着孩子开启亲子旅行的生活。

断舍离,学会放弃,是我最大的收获。



西藏回来终于怀上二胎了

我是独生子,在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出来之后,就一直努力中,但作为70后,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不如以前,生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失败了几次之后,已经放弃了,谁知道去了一趟西藏,回来之后没多久就顺利的怀上了,有了现在的元宝,也有了将要发生的父子俩亲子旅行的故事。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自驾旅行爱好者,多平台独立撰稿人,分享专业的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等旅行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自驾趣旅行



我是2014年7月去的西藏,就这一次确实改变了我很多,当然主要是思想层面的:


首先是,知道了国内最值得去旅行的名单里肯定有西藏,而且我肯定会再去,原因是,对我而言,清楚的意识到了信仰对一个人的重大意义。在汉族聚集区省份居住的朋友,一般也都会去寺庙,但不会像藏族百姓那样虔诚无比,等我作为一个游客去了那些西藏著名的寺庙像布达拉宫大昭寺后,自己的信仰需求和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其次,对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人有了一个客观和清晰的认识,他们不但友善憨厚,而且也是一群非常有原则的人。我们的藏族司机近50了,因为恪守他的信仰和饮食习惯,一路之上很少跟我们一起吃饭,在回拉萨的最后一顿饭时我们一定要请司机一起吃饭,他就只吃他自己点的那份干牛肉,别的菜他都说不能吃,让我们感觉特别亏欠他。也许,这就是藏族人的习惯,尽管知道客人热情,但还是按照他们的习惯规规矩矩的生活,这在大城市人来说很难做到。

再次,我知道自己的抗高原反应能力到底如何了。在去之前总觉得我不会有高原反应,但实际上完全是自我感觉。从我落地拉萨到从珠峰大本营返回日喀则,在拉孜县城吃完一顿中饭时为止的五天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被高原反应折磨着,最痛苦的是第三天到江孜县城时,头痛无力到根本无法参观非常有名的白居寺。但我最终熬住了全程没有吸一口氧气,说明只要我有毅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纪实摄影黄华


前年去了西藏,现在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


西藏之行本来不在我的计划中,想去西藏,但是不想匆匆忙忙的去,再匆匆忙忙的回来。想等到自己有资本安心的在西藏呆一段时间,慢慢的去感受高原阳光与空气,感受大山,在蓝宝石一样的湖边发呆,任由阳光把皮肤晒成酱紫色,大口喝着酥油茶,混在大昭寺前的人群中转经。结果,事与愿违,梦想拗不过现实。

去之前家里人不同意去,一个大龄剩女,不好好在家呆着赶紧结婚,天天到处跑。我抗争了很久,最后屈服了,达成条件,带上我妈一起去,一回来就结婚,从此以后哪都不去,安心的做一个乖巧的某人的妻子。我以为带上我妈,她跟我一起去感受下美景,知道我就算在陌生的旅途中也会过的很开心,她就不会再用结婚这件事来评价我,也不会逼我去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仅仅为了完成结婚这个任务。

最后的结局,我既没有一回来就结婚,我妈也没有理解我,我俩之间的隔阂更深了,她觉得我出去旅游就是不对,尽管她承认西藏的景色很美,但我还是本可以把这笔旅游的钱省下来,在家里呆着跟某个相亲对象好好相处。整个西藏之行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一方面想要我妈开心,一方面想着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旅行,所以想了很多东西。最终想明白了,我妈是不会理解我的,我一个劲的用我自以为好的方式去对她,她也会觉的很痛苦,所以我应该不要试图去改变她的想法,那毕竟是她想出来的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结果。我也不会随便找个人结婚,不论对我还是对对方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要割弃自己最大的爱好去完成一个跟随一辈子的任务,没有信心做到。人一辈子很短,能做自己最好,做不到,哪怕接近一点,从此做什么都先会想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现在庆幸自己当时及时明白了,人生是自己的,谁也不能随便改变谁,谁也没有资格随便评价谁!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带着巨大的痛苦去西藏,所以改变什么,应该因人而异,以上是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