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春来一片绿,把春天摆到桌上

在家乡闽北松溪,春天到来,漫山遍野都是春天唤醒的“精灵”。从小生活在竹贤,在青山之下,小溪之畔,静谧地过着“食山”的时光长大,喝着山上饮下的山泉和某间老屋后院里涌出的井水,吃着一年四季山上的时令野菜,和自家养着的鸡鸭鹅猪。那一代的我们,其实就是这样长大。

春天的竹贤,满山竹子翠绿,田埂也有了绿草,微风吹着是春暖的味道。雨季还没来的时候,天空大部分时间都是湛蓝,带着几朵白云,我比较喜欢竹贤的春天和秋天。因为夏天的雨季很吵闹,冬季又太萧条。

小的时候,偶尔会跟着爷爷上山,不过去的极少。因为我是很没有“脚力"的女孩,走不了几步路就喊累。上山采蕨菜,辣辣的炒上一盘,绝对下饭。蕨菜是春季常吃的时令野菜之一,时间很短,过了就老。

春来一片绿,把春天摆到桌上

另外在清明节期间,还有采摘鼠曲草和艾草,都是跟米浆混合,鼠曲草做成鼠曲粿(有的地方叫鼠曲饼,社饼),用鼠曲草和米浆搅拌成糊,其他佐料每家口味不同,刷油摊开煎成型。

春来一片绿,把春天摆到桌上

艾草主要是做成艾仔粿(有的地方叫做青团),可以包豆沙的甜味,也可以包笋肉馅儿的咸鲜味。艾草的嫩叶,用清水浸泡一周,经过烫熟后连同糯米一起放入石樁捣成泥,再包入自己喜欢的馅料。边缘掐拢揉成圆形,放进蒸笼蒸熟就可以吃了。

春来一片绿,把春天摆到桌上

春雷一响笋串长。春天最多的是春笋,鲜嫩。上山挖春笋,炒肉片。拔苦笋,清炒或者炖排骨,苦笋清汤是最好吃的。苦笋可以排毒,去浊气。根据时令吃当季的菜,是农人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最健康的饮食。

春来一片绿,把春天摆到桌上

家乡菜没有大鱼大肉,通过勤劳获得自然给予的食材,也是老人教会我们,哪怕上天赋予你资源,也要通过劳动,才能得到。从自然中寻找吃的,其实就是一节实践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