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春來一片綠,把春天擺到桌上

在家鄉閩北松溪,春天到來,漫山遍野都是春天喚醒的“精靈”。從小生活在竹賢,在青山之下,小溪之畔,靜謐地過著“食山”的時光長大,喝著山上飲下的山泉和某間老屋後院裡湧出的井水,吃著一年四季山上的時令野菜,和自家養著的雞鴨鵝豬。那一代的我們,其實就是這樣長大。

春天的竹賢,滿山竹子翠綠,田埂也有了綠草,微風吹著是春暖的味道。雨季還沒來的時候,天空大部分時間都是湛藍,帶著幾朵白雲,我比較喜歡竹賢的春天和秋天。因為夏天的雨季很吵鬧,冬季又太蕭條。

小的時候,偶爾會跟著爺爺上山,不過去的極少。因為我是很沒有“腳力"的女孩,走不了幾步路就喊累。上山採蕨菜,辣辣的炒上一盤,絕對下飯。蕨菜是春季常吃的時令野菜之一,時間很短,過了就老。

春來一片綠,把春天擺到桌上

另外在清明節期間,還有采摘鼠麴草和艾草,都是跟米漿混合,鼠麴草做成鼠曲粿(有的地方叫鼠曲餅,社餅),用鼠麴草和米漿攪拌成糊,其他佐料每家口味不同,刷油攤開煎成型。

春來一片綠,把春天擺到桌上

艾草主要是做成艾仔粿(有的地方叫做青團),可以包豆沙的甜味,也可以包筍肉餡兒的鹹鮮味。艾草的嫩葉,用清水浸泡一週,經過燙熟後連同糯米一起放入石樁搗成泥,再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邊緣掐攏揉成圓形,放進蒸籠蒸熟就可以吃了。

春來一片綠,把春天擺到桌上

春雷一響筍串長。春天最多的是春筍,鮮嫩。上山挖春筍,炒肉片。拔苦筍,清炒或者燉排骨,苦筍清湯是最好吃的。苦筍可以排毒,去濁氣。根據時令吃當季的菜,是農人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最健康的飲食。

春來一片綠,把春天擺到桌上

家鄉菜沒有大魚大肉,通過勤勞獲得自然給予的食材,也是老人教會我們,哪怕上天賦予你資源,也要通過勞動,才能得到。從自然中尋找吃的,其實就是一節實踐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