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名校硕士宅家啃老: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名校硕士宅家啃老: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养儿防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孩子是日渐衰老的父母最大的依靠。可是,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已经渐渐被另一种方式所代替。

“啃老族”的“崛起”正在颠覆“养儿防老”。老龄科研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5% 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 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然而很多“啃老族”正在慢慢榨干父母。

老章半夜被一阵响声惊醒。睁眼一看,竟是儿子小章闯进卧室。手中拎着一桶柴油,嘴里喊着“我要烧死你们”。

小章今年20岁,初中辍学后一直闲在家里,靠啃老生活。母亲劝他出去找个工作。小章不仅不听,还对母亲动手。每日窝在家里,稍有不顺,就打骂父母。

前不久,小章想让母亲帮他买台新电脑。母亲不答应,劝他去工作,自己赚钱买。小章怒火中烧,捡起板凳就将母亲砸伤。母亲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小章给母亲打电话,想让她回来给自己买衣服。母亲不答应,挂断了他的电话。当晚,他为了逼母亲回家,泼了汽油要把父亲烧死。

父母没有底线的包容和帮扶,最终把小章养成了需求无度的“巨婴”。不仅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养成了一切由父母包办的坏习惯,一点不顺心的事都能让他大发雷霆。年轻人有就业压力,家里给些支援无可厚非,但如果以现实压力为理由,长年依赖父母生活,不愿出门就业,那就另当别论。复旦大学于海教授说,父母总以为为孩子安排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青年人在经济上和生活自理方面对父母的依赖。年轻人做决定时要考虑家庭承受能力,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不能总是让父母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今年80多岁的丁老太,大儿子是名校毕业的海归,如今,本该是颐养天年、享享清福,可已经48岁的大儿子却“啃老”7年,晚上玩电脑游戏,白天睡觉。一个月3500元的退休工资,丁老太要承担2000多元的医疗费,还要养一个48岁的儿子。让他去工作,儿子却说都怪她,毁了自己的前途儿子将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幸,都推到了母亲的身上。丁老太哭道, “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就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

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却结出了这样的苦果,这的确值得家长警醒。当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就是正在养一个巨婴。当他习惯了你一次次帮他解决一切,慢慢地这个孩子就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主动性和能力。当他走入社会的那一天,会感觉很不适应,会习惯性地寻求家长的庇护。

孩子成长过程中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成长的越快,将来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不要总把“他年纪还小,大了就好了”挂在口头。没有从小一步步的锻炼,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变成一个什么都会的人。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就要放手让他去做自己的事,你可以教导,但是不能代替他。

从事有关青年就业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曾感慨道,“其实,让孩子工作,重要的不在于收入多少,而是让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生活,了解社会,面对风雨。如果长期赋闲在家,会失去为生活打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必须走出你给他创造的舒适区,在亲身体会中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学习本领,承受压力,一步一步健全独立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面对社会时和失败事,能勇敢地承担起来,而不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