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名校碩士宅家啃老: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成了坑

名校碩士宅家啃老: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成了坑

“養兒防老”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價值觀念,孩子是日漸衰老的父母最大的依靠。可是,時至今日,這樣的現象已經漸漸被另一種方式所代替。

“啃老族”的“崛起”正在顛覆“養兒防老”。老齡科研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5% 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 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然而很多“啃老族”正在慢慢榨乾父母。

老章半夜被一陣響聲驚醒。睜眼一看,竟是兒子小章闖進臥室。手中拎著一桶柴油,嘴裡喊著“我要燒死你們”。

小章今年20歲,初中輟學後一直閒在家裡,靠啃老生活。母親勸他出去找個工作。小章不僅不聽,還對母親動手。每日窩在家裡,稍有不順,就打罵父母。

前不久,小章想讓母親幫他買臺新電腦。母親不答應,勸他去工作,自己賺錢買。小章怒火中燒,撿起板凳就將母親砸傷。母親一氣之下回了孃家。小章給母親打電話,想讓她回來給自己買衣服。母親不答應,掛斷了他的電話。當晚,他為了逼母親回家,潑了汽油要把父親燒死。

父母沒有底線的包容和幫扶,最終把小章養成了需求無度的“巨嬰”。不僅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還養成了一切由父母包辦的壞習慣,一點不順心的事都能讓他大發雷霆。年輕人有就業壓力,家裡給些支援無可厚非,但如果以現實壓力為理由,長年依賴父母生活,不願出門就業,那就另當別論。復旦大學於海教授說,父母總以為為孩子安排越多越好,這就造成了青年人在經濟上和生活自理方面對父母的依賴。年輕人做決定時要考慮家庭承受能力,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不能總是讓父母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今年80多歲的丁老太,大兒子是名校畢業的海歸,如今,本該是頤養天年、享享清福,可已經48歲的大兒子卻“啃老”7年,晚上玩電腦遊戲,白天睡覺。一個月3500元的退休工資,丁老太要承擔2000多元的醫療費,還要養一個48歲的兒子。讓他去工作,兒子卻說都怪她,毀了自己的前途兒子將自己遭遇的種種不幸,都推到了母親的身上。丁老太哭道, “我教育不對,樣樣自己包辦,他就樣樣都是現成的,依賴慣了。”

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卻結出了這樣的苦果,這的確值得家長警醒。當父母在樣樣替孩子包辦的時候,就是正在養一個巨嬰。當他習慣了你一次次幫他解決一切,慢慢地這個孩子就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主動性和能力。當他走入社會的那一天,會感覺很不適應,會習慣性地尋求家長的庇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獨自面對、處理的事情越多,成長的越快,將來的適應能力也就越強。不要總把“他年紀還小,大了就好了”掛在口頭。沒有從小一步步的鍛鍊,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變成一個什麼都會的人。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就要放手讓他去做自己的事,你可以教導,但是不能代替他。

從事有關青年就業公益項目的負責人曾感慨道,“其實,讓孩子工作,重要的不在於收入多少,而是讓孩子學會在社會上生活,瞭解社會,面對風雨。如果長期賦閒在家,會失去為生活打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必須走出你給他創造的舒適區,在親身體會中認識世界,瞭解自己,學習本領,承受壓力,一步一步健全獨立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面對社會時和失敗事,能勇敢地承擔起來,而不是又逃回父母身邊求保護。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