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名僧輩出的會善寺


會善寺位於登封市區西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積翠峰下,與少林寺、法王寺、嵩嶽寺並稱嵩山四大寺院,屬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善寺原為魏孝文帝離宮,正光元年復建閒居寺。隋開皇年間改名為會善寺。武則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禪師為國師,賜名安國寺,並增建殿宇、戒壇、塔等,規模宏大,高僧輩出,淨藏及天文學家一行等皆出該寺。

五代時嵩山琉璃戒壇納法,又名"封禪寺",後梁時廢。宋太祖開寶五年賜名"嵩嶽琉璃戒壇"、"大會善寺"。元至元年間又賜名為"萬壽禪寺"。元、明、清均有整修,但規模逐漸縮小,現在寺院的範圍,包括常住院、戒壇遺址、古塔以及寺內碑碣、造像等文物。

會善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寺院之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寺院初建於北魏時期。儘管歷史上經過多次修繕,但寺院的建築形式和結構特點仍保留了許多早期特點,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風格演變的重要實物遺存。寺內現存的碑刻記載了歷代修、廢情況,集中反映了佛教在歷史上的興衰過程,對研究佛教發展歷史有著重要意義。

千百年來,會善寺聲名遠播,不僅因寺內現存北齊、東魏、唐代、元代、清代等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而且也與會善寺名僧輩出有關。

會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道安禪師俗壽128歲,歷經隋唐兩朝八帝,因比其師五祖弘忍年長20歲,便贏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長壽是因為他謙讓的美德和寵辱不驚的心態。

會善寺清幽靜謐、環境幽雅,道安雲遊至中嶽嵩山後,在會善寺長住45年。其間雖然武則天多次躬親禪窟,徵至輦下,待以師禮,欽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寵辱不驚,傳法不輟,高壽而終。

會善寺名僧星光燦爛,除大德道安外,還有普寂、淨藏、溥光、佛定、貞峻、元珪、一行等,如日月星辰。

普寂是北宗六祖神秀的大弟子,人稱嵩山普寂,長期駐錫會善寺,得到了"兩京法主、三帝國師"的美譽。

淨藏禪師住持會善寺三十年,在北宗禪法大行其道的嵩洛地區獨樹一幟,是六祖惠能的傳燈弟子,是禪宗"宗旨密傳"的七祖。

一行奪目的光彩,不僅照亮了會善寺,照亮了嵩山,也照耀著中國乃至世界,稱其在晝為日、在夜為月才恰如其分。

會善寺大雄寶殿,始建於元代,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明清時期多有修繕,是嵩山區域現存唯一元代木結構建築。

大雄寶殿前的乾隆御碑,記載了乾隆十五年,清高祖弘曆巡視中嶽,夜宿少林寺,次日暢遊會善寺。乾隆曾賦詩一首,其中“太少無窮奧,於茲見一斑”,為“嵩山天下奧”之源。

"清冷禪室水,照耀夕陽山……歸來餘逸興,月夕媚煙鬟。"古人描寫會善寺的詩句都透出了星光的清暉。因道安那顆星,會善寺被皇帝賜名為安國寺;因一行這顆星,會善寺得以成為河南省最早對外開放的三個旅遊景點之一。

嵩山的寺院很多,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嚮往的還是會善寺,因為這裡高僧輩出,他們以非常簡單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極高的佛學修養,點亮了天地之中嵩山的夜空,成為中國佛教史上耀眼的星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