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名僧辈出的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嵩山四大寺院,属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善寺原为魏孝文帝离宫,正光元年复建闲居寺。隋开皇年间改名为会善寺。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增建殿宇、戒坛、塔等,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该寺。

五代时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至元年间又赐名为"万寿禅寺"。元、明、清均有整修,但规模逐渐缩小,现在寺院的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以及寺内碑碣、造像等文物。

会善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寺院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寺院初建于北魏时期。尽管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但寺院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仍保留了许多早期特点,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重要实物遗存。寺内现存的碑刻记载了历代修、废情况,集中反映了佛教在历史上的兴衰过程,对研究佛教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千百年来,会善寺声名远播,不仅因寺内现存北齐、东魏、唐代、元代、清代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且也与会善寺名僧辈出有关。

会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道安禅师俗寿128岁,历经隋唐两朝八帝,因比其师五祖弘忍年长20岁,便赢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长寿是因为他谦让的美德和宠辱不惊的心态。

会善寺清幽静谧、环境幽雅,道安云游至中岳嵩山后,在会善寺长住45年。其间虽然武则天多次躬亲禅窟,征至辇下,待以师礼,钦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宠辱不惊,传法不辍,高寿而终。

会善寺名僧星光灿烂,除大德道安外,还有普寂、净藏、溥光、佛定、贞峻、元珪、一行等,如日月星辰。

普寂是北宗六祖神秀的大弟子,人称嵩山普寂,长期驻锡会善寺,得到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美誉。

净藏禅师住持会善寺三十年,在北宗禅法大行其道的嵩洛地区独树一帜,是六祖惠能的传灯弟子,是禅宗"宗旨密传"的七祖。

一行夺目的光彩,不仅照亮了会善寺,照亮了嵩山,也照耀着中国乃至世界,称其在昼为日、在夜为月才恰如其分。

会善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元代,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清时期多有修缮,是嵩山区域现存唯一元代木结构建筑。

大雄宝殿前的乾隆御碑,记载了乾隆十五年,清高祖弘历巡视中岳,夜宿少林寺,次日畅游会善寺。乾隆曾赋诗一首,其中“太少无穷奥,于兹见一斑”,为“嵩山天下奥”之源。

"清冷禅室水,照耀夕阳山……归来余逸兴,月夕媚烟鬟。"古人描写会善寺的诗句都透出了星光的清晖。因道安那颗星,会善寺被皇帝赐名为安国寺;因一行这颗星,会善寺得以成为河南省最早对外开放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

嵩山的寺院很多,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向往的还是会善寺,因为这里高僧辈出,他们以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极高的佛学修养,点亮了天地之中嵩山的夜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耀眼的星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