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回眸|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爱上一座城,也许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也许是因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也许只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我们爱的只是这座城,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4月29日上午,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榄山读书会在东莞图书馆423空间站,举行“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读书分享会”。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爱上一座城分享会全体文友合影

分享会上,莞韵金声朗读培训班的同学们所朗诵的《乡愁》为本次的分享会拉开了帷幕。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莞韵金声朗读拉开序幕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莞韵金声朗读

文友们也各抒己见,畅谈他们心目当中的那座城、那些事、那段乡愁,那个他们曾经牵挂的属于那座城里的人。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东莞城迹》分享会主持人李翠薇

卢洁老师颇为感慨:

传播本土文化,我们一起担当!加油!为了这个家,这个第二故乡,你们倾注了青春岁月和大量心血!被你们深深地感动!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卢洁老师深情朗诵

文友张燕燕有感而发:

爱上一座城,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它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气息,这些需要经历,内心去感受……一个“爱”字,首先体现了东莞这个大城市对五湖四海新莞人的包容和大爱,也体现我们东莞人内心对这座城的感受的境界,只有深深的发自内心的“爱”,才能真正的叫爱,只要内心有爱,我们自身的思想,行为都会改变,都会升华,以少积多,这样我们整个东莞人的文化修养也会体现出来,随着文化的升华,东莞人和东莞会越来越精彩!感恩卢老师能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文化的领域,谢谢今天的几位老师给我们热情的讲解,让我们又多了一点对老东莞的认识,非常感谢!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张燕燕有感而发

小朋友钟欣芮大胆发言:

大家好!我叫钟欣芮,老家在四川,今年6岁了,读幼儿园大大班。我在东莞出生,在东莞长大,所以我是东莞人,我“爱上一座城”就是东莞!东莞有好多公园,每一个公园都有它的故事,东莞有我的学校,老师,同学,好朋友,还有我的亲人,我所有的记忆都在东莞,我爱东莞!感谢我的朗读老师卢洁老师,邀请我参加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在东莞图书馆举办的“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感谢为这次活动辛苦付出的李老师和所有老师,让我对东莞有了更深的了解!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钟欣芮小朋友(右)

文友大谭飞歌有言:

我爱一座城,不是因她年轻美丽,而是因为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缊;我爱一座城,不是因为他道貌岸然,而是因为他充满着幸福希望与活力;我爱一座城,不是因为它昨夜星辰,而是因为它有着强劲的善行包容心…我爱的这座城就是世界闻名的新星魅力之城--东莞城!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大谭飞歌(左三)

小朋友彭婧文闪亮登场:

大家好!我叫彭婧文,我今年7岁了。我的老家在江西安福县,那里住着我的爷爷和奶奶,我爱他们。我出生于东莞,我是东莞人,我在莞城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在学校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我很喜欢我的老师和同学,我为能在东莞生活和学习感到高兴。为此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感谢我和姐姐的朗诵老师卢洁老师,邀请我们参加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在东莞图书馆举办的“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彭婧文(右)

曾艳华结缘东莞:

跟东莞结缘源自2010年3月的一个忽悠,之前我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住东莞。2014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为了以后少转学,于是住到了松山湖。这四年以来深居简出,如果不是每个周末要接送孩子,我恐怕除了松山湖,别的地方一无所知。

大概初到深圳就认识一位叫焦朝发的文友,都是文学爱好者,之前聊过文学相关话题,但具体是怎么结识的,已经记不清楚。在大鹏新区作协微信群有些时间了,因为从来没去参加过活动,很多人只知其名,不识其人,所以很少互动。有一天醉红颜老师发布了一个东莞的读书活动,我第一次知道身边就有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

今天带着孩子参加了在东莞图书馆423举办的“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从两位李老师以及文友的分享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莞,东莞的情怀、东莞的底蕴、东莞的故事……值得一品再品。

在未来,希望能跟着前辈的足迹探寻不一样的东莞。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曾艳华(二排左二)

阳光帅气的彭海博:

大家好!我是彭海博,今年8岁,是光明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我父母都是湖南人,但我出生在深圳,第一次来东莞是出生30天的时候我妈抱着我来的,我爸常开玩笑跟我说:他二十多岁才第一次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而我满月那天就去了。

我的幼儿园和小学都在东莞上,我的同学和好朋友都是东莞人,他们跟我相处特别好。

我喜欢东莞,是因为家在东莞,东莞的环境很美,科技发达。

今天妈妈带我参加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在东莞图书馆举办的“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是让我跟各位老师学习的,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东莞的故事与情怀。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阳光帅气的彭海博

爱心爸爸陈建辉: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我觉得爱的传达是彼此的,是相互的又是身体的感悟更是心灵的碰撞。东莞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这种爱是传承了中华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只要世界各国都以这种充满爱的文化相处世界就不会有战争,全人类都能和谐发展。东莞正是充分的弘扬了老祖宗给我们的宝贵文化,包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这座充满爱的城市让居住其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消灾免难,也正是人人皆有爱让我们这座城持续、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可爱的女儿陈慈恩:

大家好!我叫陈慈恩今年5岁半,我爱东莞,因为东莞爱我。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陈健辉和女儿陈慈恩配合默契

大家好,我是卢洁老师的学生彭倩文。今天,我很荣幸参加了东莞阅读联盟阳光读书会在东莞图书馆举办的“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作为一个从小在东莞长大的东莞人,我热爱这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一切,并特别钟情于东莞的文化。自从我读书以来,便深受东莞文化的熏陶,莞城中心小学—我的母校,是一所拥有百年文化历史的学院,“资福塔”和“百年大洪钟”不仅是这里的象征,更是东莞文化的象征。而现在,就可园中学的我,愈加感到自豪。 “可园”是东莞四大名园之一,无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校长说过:“可园,可园,就是可以圆梦的的地方。”将这句话与“可园”文化结合,我是这样理解的:东莞的文化铸就我的梦想。所以,对东莞文化的了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非常感谢为这次阅读分享会付出的所有老师们,让我对东莞文化又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座城,是一生热爱,永不忘怀的。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莞韵金声朗诵学员彭倩文

令人尊敬的王林康感言:

我九四年来东莞是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尽一个男人的责任,从九五年进虎门的一家电线厂后,为了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那里尽职尽责工作了十二年多,在那十几年里见证了东莞的日渐辉煌。离开工厂后来东泰花园定居一下也过了十来年,在这几年里,由于偶然机会认识了两位李老师,从此开始认识过去的东莞。发现东莞各种文化遗迹和历史文化,对东莞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有两位李老师牵头,带动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东莞的过去,建设更加美好的东莞!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文友王林康发表感言

资深文化人冯子发:

《东莞城迹》的历史价值在于:在现代的繁华都市里,带你去寻找这座城市历史的痕迹,在人情迷茫的现实中,带你找寻来时那条宁静的路!《东莞城迹》有内容有故事,有消失的故园,有传奇的掌故,还有有感人的情节!你来或不来,《东莞城迹》和两位李老师都在那里等你,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冯子发分享幽默而睿智

才气飞扬诗人周洪强: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是因为经济发达而让我们记住,更重要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历史。《东莞城迹》的两位李老师,十年如一日,走访东莞的老街、小巷、古村落,让我们真正了解东莞的人文历史,以及沉淀在繁华都市里的文化底蕴。随《东莞城迹》一起走进东莞老街,因为热爱,所以抒怀!因为分享,我们的思想得以升华,

因为分享,我们的心灵得以慰藉。希望更多文友分享心得,希望更多小朋友传承和发扬东莞传统文化和历史。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东莞诗人周洪强

现场回答《东莞城迹》内容的相关问题,奖李培军、李翠薇学术著作《南社印记·楹联》,成了大家最喜欢的环节之一,小读者也能回答出“莞城的道家山在哪里?”这样的问题!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与获奖小文友合影

由广东省朗读协会会员、广东省第二届“风雅颂”朗读大赛的金奖得主卢洁老师朗诵的诗歌《轻叩历史》把分享会推到了高潮。原创诗歌《轻叩历史》由阳光读书会文友周洪强创作,诗歌中饱含着作者对一座城的热爱与眷恋。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卢洁老师朗诵周洪强作品《轻叩历史》

分享会结束,文友们纷纷将本次活动的分享内容发到群里与大家交流。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文友阿莲现场分享

文友无雨:

因为要上班,很遗憾不能参加,回想2008--2018,十年弹指间,两位文化发现之旅的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滴汗水,给我们带来了东莞历史文化的芬芳,让我们沉醉在这沉淀着莞香气息的文化长河里,回味悠远。

2008年的那一天,我们在文园相识,相知,十年后的2018年这一天,我们仍然回味着这悠远的弥香,一路前行。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万江文友互动获奖

文友李泽柱:

周耀辉在《住》里写到“或者将一切建立,或者将一些破坏”,莞城近几年的发展是缓慢,但并非是停滞。一个地方可以建立繁荣,亦可以残旧破坏,视乎大家对这里有几多热诚,对这个地方有多少爱。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莞城人,也是一名东莞的大学生,读了《东莞城迹》让我更好地了解莞城的过去,思考他的未来。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从上海来东莞定居的文友感言

文友陈建丰:

读《东莞城迹》,走老街古巷,温故知新,亲近、亲切!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文友互动获奖

文友翟淑芳:

早在3月份看到老同学李翠薇在同学群发出的游莞城小巷活动的链接,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终于等到了4月15日这一天。其实我对莞城自认为非常熟悉,因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仍然居住留守在这里。从现在的家到西城楼集中,也不过600米的路程,重游,完全是重温、怀旧或者再了解而已。

出发了,从马齿巷、穿过兴贤里来到北正路,进入谭屋、善余堂,我竟然不知道这里藏着一整栋保存得这么完整、这么有特色,没经改造的老房子,连门楣处的“忠于毛主席”的字体都清晰可见,真令我非常惊讶!其实我小学时有个同学住这巷里,但我没去过她家,所以至今才见识到这房子,让我像时光倒流,进了另一番天地!

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我十分期待重游的我少儿时成长的地方:半边井。这巷的名字都早已改过了,连李培军老师来到附近询问,都没人告诉他半边井究竟在哪里了,哈哈。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卢洁老师与周洪强(左二)、李翠薇、李培军合影

再进入熟悉又陌生的小巷,当年那口有着清澈甘甜井水的井口早被盖上了混凝土石板,不能再在这里打水嬉戏了,多少甜蜜友好的回忆也被无情的井盖密密地封存了!

徘徊在当年我住过的小房子门外,现在已几成危房了。清楚记得里面的21平方住了我们一家四口,阁楼还是后加的,与现在的居住条件,也是没法比了。但小房子也温馨,童年也是快乐的,巷里有一大群同龄的小伙伴,大家亲如手足,那种感觉至今怀念。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莞韵金声学员朗诵表演

那天忘记跟大伙讲讲这里的生活趣事。巷尽头有一堵围墙,围墙的另一面是当时的“东莞师范学校”,当时整个东莞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从这里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恰巧围墙的另一面是学校的大操场,有时学校会在操场放露天电影。每当这时,我们巷的人们就特别高兴,特别团结,找来两个梯子,一个放巷这边,另一个放到围墙另一边,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爬上梯子越过围墙,去看免费的露天电影,好爽呵!

经过这次重游小巷的活动,一路上有两李老师的讲解,我似乎从一个无知的本地人,对日夜相处的老城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毕竟是千年古城啊,里面必定有他无数的故事。

寻找回家的路|爱上一座城——《东莞城迹》阅读分享会

分享会现场

感谢东莞阅读联盟、东莞阅读联盟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让两李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东莞的历史文化核心,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莞城,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