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白昼蒸腾,早晚却如浸泉水。某个晚上,第一缕凉风袭来,似乎提醒着炎热:已经来到秋天啦。

这时才仿如醍醐灌顶般地,开始留心起秋的痕迹——绿丛中交映的两片黄叶,疾步走过花坛嗅到的桂香,市场摊位上出现了琳琅的蟹,夜晚的月次第丰盈——是啊,秋天来了。

翻翻日历,惊觉中秋将至。离家数载,即便未曾积极地庆贺节日,却也少不了惦记起故乡来。从前日子清苦,每逢节假,能吃到一口肉和糖是可以盼上一年的事。

是的,从不觉月饼甜腻,迫不及待地拎着一个就喜滋滋地几口吞下。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如今俗事缠身,故乡难回,也只能遥寄一盒月饼聊表心意:但愿家人们也能尝到儿时吃饼的喜悦。

而找到一份契合心意的月饼,难。在习惯了油和糖的年代,月饼就显得过于甜腻了。人们开始对传统月饼失去兴趣,市场上也渐渐出现了不少新兴的口味和口感。好吃,味道确实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或许是过去过得足够远了,以至于要找回从前的味道和感觉,太难。

/ 一枚宋月 /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中古厨房一直坚持着食材评测,自2015年起开始评测月饼。算上即将举办的「阅饼大会」,已是第四次了。而在这些月饼中,竟发现了一家与中古厨房同样寻找记忆味觉的月饼!

物喜食材的瑞爸几年前开了食材店,开始研究起当地关于食材的古籍,其中宋人饮食之丰富引起了他的关注。

宋人之风可用「雅」来概括,而其饮食清淡且精巧,市食点心多达一百五十余种。而传承至今的,不过二三十样。早在南宋时的《梦梁录》,里面记载当时杭城的酒肆茶馆等生活,就文中首次出现了“月饼”二字。同期周密所撰《武林旧事》记载着当时月饼加工方法为炊蒸而熟,是为「月饼之初相」。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依据这些古籍资料,瑞爸走访民间的糕点师傅问询。研究各方之后,他发现其中永康雪花月饼做法,与月饼之初相是为贴切。于是,瑞爸与楼师傅根据老手艺人之口授心传不断实验,历经四载,求得一轮宋时明月。复原的米粉月饼,饼皮用米粉而非面粉,非火烤而是气蒸。

月饼经典口味是五仁和芝麻,佛手和龙井则是物喜食材今年新研制的口味。佛手爽口,龙井清香。融于米粉皮中,清甜不腻。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龙井口味月饼

古法蒸制的月饼低糖少油,口感绵密;这样一千年前的月饼,更似清雅养口的茶配小点。恰逢武夷新茶下山,从山间背回清泉茶数斤。

一壶一盖碗,沸水落下茶香喷薄而出。吃一口宋月,品一杯茶,仿佛山间幽幽,林间袅袅。

/ 泪水的茶 /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所有的茶叶都源于时间,来自自然。或者说,茶,是时间的果实。而生长在武夷山上的茶,更有那里的泉水,从云尖顺流而下,在林间川流不息,大大小小,始终不会离开你的视野,终与茶再会于杯中,以至分不清是泉的甜还是茶的甘。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而在武夷山中,制茶的工艺也是也有着时光的印记。古法烟熏工艺制作的正山小种有一股特殊的松烟味。将茶放在木制的烟楼中,用马尾松加温萎调。而这道工序持续三四个小时,茶农需要不定期翻炒茶叶,袅袅青烟喷薄而出,很容易被熏出泪水。

第一次从桐木关山谷的木制古茶楼中走出时,望着远山,泪流满面。一起制茶的老师傅轻描淡写地说道:这可是眼泪茶哦。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每年秋日,新茶下山。而在这个时节,配茶的不是平日的甜味小点,可以尝尝月饼了。旧俗像是有着古时的风雅,赏月、吃饼、品茶,一种隆重的仪式感。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今年,我们与物喜食材、旧物仓联合出品一份中秋月饼礼,将一千年前的月亮,摘下入肚。

愿你能与家人同沐月光,同享月饼。

中秋之月与泪水的茶

中古厨房 × 物喜食材 × 旧物仓

首次联名合作花砖宋月礼盒

恰逢新茶下山

推出花砖宋月+再山古法制茶组合」

吃饼品茶赏月,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